天然氣的運輸能力取決于管道的發達程度,我國在不斷建設國內骨干管網的同時,跨區域的天然氣管網也在不斷完善,并將國內管網、區域網同世界管網連接起來。
目前,我國天然氣管網已建成“橫跨東西、縱橫南北、連通海外”的基本框架。隨著天然氣管網的不斷建設,制定更加合理的天然氣價格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白蘭君和匡建超等人提出的管輸運距遞遠遞增運價率決定了天然氣計價應按輸氣運距的長短收取不同的管輸費。所以,天然氣管輸運距的正確計算就成為了制定不同管輸費用的關鍵。
一、國內外天然氣管網發展現狀
(一)國外天然氣管網發展歷程。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國際天然氣管道迅速發展,80 年代管道發展達到高峰期,在這之后管道建設進入相對平穩期。目前,美國、歐洲和俄羅斯是天然氣管網最發達的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天然氣管輸基礎設施的規模和復雜性都居世界前列。
到1966年美國48個州形成了集輸配一體化的天然氣管網。
20 世紀 70 年代初期,西歐的天然氣輸配管網(包括配氣管道)長度達到41.4×104km,是世界管網總長的 18.8%,到 1997 年,已攀升至24.2%。
目前歐洲干線管道15.6×104km配氣管道超過119.5×104km。
這些管道縱橫交錯、交叉成網、四通八達,為許多國家提供了管網聯絡,將北部(荷蘭)、東部(俄羅斯)和南部(阿爾及利亞)的天然氣田與歐洲大陸的消費中心連為一體。
這一大型供氣系統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網絡化成度高、聯絡線眾多、調度靈活及營運模式多樣化。
在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發展早期,天然氣生產和消費集中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20 世紀 60 年代以后,隨著西西伯利亞大氣區的發現和投入開發,天然氣生產中心向東部轉移,并且通過長距離的大口徑輸氣管道將天然氣輸送到歐洲部分城市和工業區,以及向東歐和西方出口。俄羅斯現有輸氣干線 15.5×104km,配氣管道 37.8×104km。
(二)我國天然氣管網發展現狀。至 2013 年底,我國天然氣主干管道總里程約 5.6 萬千米,初步形成了以西氣東輸一線、西氣東輸二線、川氣東送、陜京一線、陜京二線、陜京三線等天然氣管道為主干線,以蘭銀線、淮武線、冀寧線為聯絡線的國家基干管網。到現在為止,全國已經形成“兩橫兩縱”的輸氣大干線格局,以干線為依托,逐步完善的次干線和儲配氣系統逐漸形成,在局部地區已經形成了“多氣源、多用戶、統一管網”的供氣格局。同時,川渝、華北、長江三角洲等地區已經形成相對完善的區域管網,并且國內管網同世界管網連接起來,“橫跨東西、縱橫南北、連通海外”的供氣格局基本形成。
此外,隨著我國新一輪管道建設高峰期的到來,我國的天然氣管理模式也逐漸轉變為“統一調控、建管分開”。所謂“統一調控”,是指把天然氣管網的調度運營集中到一個中心來進行統一管理。2006 年,中國石油成立了北京油氣調控中心,將所有干線管道逐漸集中到調控中心進行統一調控。統一調控有利于提高管網的運營效率,降低管網的運營成本。
二、天然氣管輸成本的影響因素
管輸成本是天然氣運營耗費的總和,反映了運營中各個因素影響的結果,其中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道建設投資是影響管輸成本的主要因素。天然氣管輸成本中包含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由于天然氣管道建設投資巨大,因而固定成本所占比例很高,而其中固定資產折舊又占比例最大。所以,管輸成本隨著管道建設投資的增大而增大。
在管道建設中,管道材質、配套設施和施工技術水平又是影響管道建設投資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輸量和輸距條件下,管材、壓縮機站和施工費所占比例最大,分別為 40%~55%、20%~30%和30%~40%。
(二)輸氣是影響管輸成本的重要因素。管道設計是根據管道中徑、壓力、壓力比、最大輸氣量及輸氣距離的經濟界限確定的。
在設計管徑一定的情況下,管道始端輸送量越大,壓力越大,管輸經濟半徑越大。所以,管道輸送必須達到設計的輸氣量,一般在設計輸氣量的70%~80%以上負荷運行是比較經濟的,長輸管道的盈虧平衡點大多在65%~70%之間,如果低于 60%的負荷且處于盈虧平衡點以下,那么管輸必然虧損。
根據國內外經驗,一般對長距離來說,大口徑、高壓比、高輸量管道其管輸經濟效益較高,但前提是必須有豐富的資源和旺盛的市場需求。
(三)管輸成本受管理體制和管理水平的影響。國外管道公司都十分重視管道的運營管理工作。他們認為,管理體制決定組織結構,組織結構又決定著管理水平。所以,管輸成本與管理體制密切相關。企業內部管理組織結構、人員素質狀況決定著工作效率和勞動生產率,從而決定成本高低;上游開采、中游管道運輸、下游利用之間的管理關系及利益分配,也會影響管輸成本的高低。管理水平高低還決定著控制成本能力,管理水平高,成本必然低,管理水平低,成本就高。
(四)國家對管輸的財政稅收政策是影響管輸成本的又一個重要因素。稅賦是管輸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合理的稅賦是在管輸贏利的基礎上制定的稅率。
目前,在天然氣管輸長期虧損的情況下,天然氣管輸稅賦仍然很重,這就使得管輸經營更加困難,管輸發展受到制約。一方面是低計收費政策;另一方面又是較重的稅收負擔,這種政策組合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不利于天然氣生產與消費。
這種情況,給生產企業造成政策性虧損,使得企業有虧損的充分理由,企業無法籌集更多資金,管道更新改造和建設受到影響,制約了天然氣工業的發展。
三、天然氣管輸定價方法研究
(一)成本 + 利潤法。一般地,多數國家長輸天然氣管道的管輸費是以管輸成本為基礎,包括投資成本、凈資產回報率、操作和維護成本等,再加上合理的利潤,由政府審查執行的。我國“新線新價”的測算方法即為這種方法,以“成本+盈利”為原則,將天然氣長輸管道作為獨立的運輸項目考慮,實行運輸行為的產業政策和稅收政策。
“成本+利潤”法確定管輸費有靜態法和動態法之分。靜態法的基本原理和“成本+利潤”法確定進口價的基本原理類似,即為:管輸收費=管輸成本+稅金及附加+所得稅+利潤。根據這一原理,同樣可推導出計算管輸費的基本公式為:【1】
其中:P管輸為天然氣管道運費;C管輸為管輸成本;ti為所得稅率,ts為營運稅率;r 為利潤率。動態法是考慮了資金時間價值的一種計算方法。
這種方法與國家計委、建設部、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現行規定的經濟評價方法一致,即為與下式相對應的天然氣管道運價:【2】
其中:CI管輸為現金流入量;CO管輸為現金流出量,為各年管道固定資產投資、流動資金投入、經營成本、銷售稅金及附加、所得稅的各項支出之和;r 為基本的利潤率。
動態法是我國“新線新價”頒布以來通常使用的一種計算方法,由于天然氣長輸管道項目具有投資大和用戶集中的特點,因此計算期較長,生產期的取值一般應與供氣協議一致。歐洲跨國天然氣管道工程一般采用該方法確定天然氣管輸費。
(二)倒算法。
倒算法是確定管輸費的一種簡單的計算方法,用于分析天然氣管道經濟半徑、經濟起輸量等經濟邊際值。
它通過天然氣管道末站可承受氣價與天然氣管道首站井口價的差值來確定。
其計算公式為:管輸費 = 末站可承受氣價-上游井口價倒算法的優點是計算簡便、直觀、易于接受,其缺點是忽略了管道本身的因素對管道費的影響,如實際輸量、生產負荷、管道造價、經營管理水平等。
天然氣管輸定價對我國天然氣事業的發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上述定價方法各有其適用性。采用成本+利潤法要保證補償成本,合理盈利,且有利于市場銷售的原則。在計算價格時,一般采用動態“正算法”,為保證天然氣價格與替代能源的競爭性,必須考慮“倒算法”。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我國經濟必然有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經濟結構的變化和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為天然氣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制約天然氣運價的諸多因素,必將得到改善并最終建立起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由市場決定其價格的新機制。天然氣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價格變動性,作為一種優質能源,其可替代性很強。
油、煤等一次能源和電、核能等二次能源對其價格的影響巨大,區域內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亦影響其價格的合理確定??傊?,隨著天然氣定價機制的完善,天然氣必將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從而促使我國環境和能源結構得到優化,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參考文獻:
[1]李偉.歐洲天然氣管網發展對我國天然氣管網規劃的啟示[J].國際石油經濟,2009.6.
[2]白蘭君,姜子昂.天然氣輸配經濟學[M].石油工業出版社,2007.
[3]匡建超. 中國天然氣價格機制研究[M].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4]張傳平,嚴大凡.輸氣管道的輸量、運距與管輸費率關系研究[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5]張威,姚莉,段言志,何潤民.復雜天然氣管網周轉量計算模型及其應用————以川渝天然氣管網為例[J].天然氣工業,2013.7.
[6]顏輝. 周轉量在物流運輸成本分析中的應用[J]. 工業工程,2010.13.1.
[7]王保群,林燕紅,焦中良.我國天然氣管道現狀與發展方向[J].國際石油經濟,2013.8.
[8]李志學,王小凡.天然氣管輸定價方法與利益均衡分析[J].會計之友,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