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2014年4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4年一季度經濟數據.數據顯示,2014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128 213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我國經濟總體開局平穩,運行總體良好,整個宏觀調整政策的取向也都是非常明確的,中國仍然具有保持長期的中高速增長的潛力和能力.他指出,我們國家正處在"三期"疊加階段,即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必須要付出一定代價的.就像人們所說的是爬坡過坎,所以現在正處在一種關鍵時期.開過車的人都知道,當汽車爬坡的時候把速度換到一個低擋,速度慢一點,汽車開起來更穩而且更有勁.
【考點鏈接】
一、經濟生活角度
1.居民收入是影響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數據顯示,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2%,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快.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又有所縮小,收入分配的結構有所改善.與此同時,物價總體比較穩定,一季度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3%,總體上是溫和可控的.
2.就業是民生之本.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過300萬,與去年同期相比繼續增加.從國家統計局調查失業率的數據看,我國就業總體也是穩定的.
3.加強和改善國家宏觀調控.一季度經濟增速比上季度有所回落,原因之一是今年以來各級政府加大了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也加大了環境污染治理的力度.這些方面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把經濟增速降下來,是為了追求綠色發展、追求可持續發展.可見,經濟增速有所回落,是政府主動調控的結果.
4.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一季度產業本身來看,也發生了一些積極的變化: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要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平均增速高3個百分點左右.這說明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產業結構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也體現了國家對三大產業的統籌協調,以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
5.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季度經濟運行中還有一個最突出的亮點,就是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繼續取得新的進展.產業結構繼續得到優化.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4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個百分點.產業結構出現的積極變化,體現了我國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6.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根據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一季度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所縮小,按照簡單的收入倍差來算,農村居民收入與城鎮居民收入比是1:2.53.這說明近幾年糾正城鄉收入差距過大的政策正在發揮作用,統籌城鄉發展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政治生活角度
1.政府職能.國家統計局向社會公布一季度宏觀經濟運行數據,為組織經濟建設提供必要的經濟信息,體現了我國政府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和威信.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宏觀經濟運行數據當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強調當前政府要把穩增長作為重要任務,保持定力、奮發有為,敢于擔當、真抓實干,堅持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通過多方共同努力,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任務.這不僅體現了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還有利于樹立政府威信.
三、生活與哲學角度
1.事物的運動是相對靜止與絕對運動的統一.雖然經濟增長速度有所回落,但仍在以中高速的速度增長,所創造的財富增量是在擴大的.一季度增長速度雖然比去年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但創造GDP增量,即使按不變價計算的話,也比去年的一季度增加7 800億元人民幣左右,比去年一季度多增將近200億元.
2.事物聯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一季度經濟增速回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外部環境仍然復雜嚴峻.今年以來,美國遭遇"嚴冬",新興經濟體下行壓力也比較大,這就意味著世界經濟的復蘇比預期的要差,不可避免地要影響到中國的出口,從而影響中國經濟增速.
3.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雖然一季度經濟增速穩中略緩,但運行在合理的區間,并且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仍在向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
4.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經濟增速下行是中國經濟進入發展轉型新階段的客觀反映.經過30多年接近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事實上已經進入了一個轉型新階段.在這個發展階段,主動把增長速度降下來有利于調結構、轉方式,特別是有利于市場機制發揮倒逼作用來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5.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否滑出目標區間或者是說經濟是否仍在合理區間,除了看速度以外,更重要的是看就業和收入.從就業、收入等民生方面的指標來看,一季度情況還是總體不錯的.
6.事物的發展是內部矛盾與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和內生因素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比如,勞動力供求關系在發生新的變化,并且資源環境條件的約束性增強,使得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趨于下降,中國經濟增速下行是符合階段性客觀要求的.
7.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認識中國經濟增速,我們應該轉變觀念,要用新的視野來看待中國經濟的變化,一定要認識到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到轉型發展的新階段,一定要有一種新的思維、新的視角來看待中國目前所進行的結構性變革以及出現的新變化.
【能力提升】
1.雖然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回落,但是城鎮化仍在較快推進,每年城鎮化率提高一個百分點以上;雖然工業增長速度有所回落,但是第三產業發展還是比較快的,2013年第三產業所占比重第一次超過第二產業比重;雖然投資增速有所回落,但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提升.這表明中國經濟 \\( \\)
①已經發生了全面而深刻的結構性變革 ②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③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④不再追求經濟增長速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數據顯示,2014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 562元,同比名義增長11.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6%.一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16 933萬人,同比增加288萬人,增長1.7%.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2 681元,增長10.1%.據此完成2~3題.
2.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 \\)
A.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B.生產進一步發展,國民經濟繼續向好發展
C.城鄉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顯著提高
D.就業渠道更加廣泛
3.雖然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速回落,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有較大幅度的實際增長,且增幅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大.這意味著 \\( \\)
①居民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有所提高 ②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得到提高 ③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分配關系已經合理 ④城鄉居民的消費質量和水平普遍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按美元計價,2014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9 658.8億美元,同比下降1%.其中,出口4 913.1億美元,下降3.4%;進口4 745.7億美元,增長1.6%.這表明\\( \\)
①內需的貢獻仍然是支持中國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因素 ②中國經濟的增長主要建立在世界經濟穩定和發展的基礎之上 ③一季度我國出現貿易順差④我國經濟發展對外依存度提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4年4月1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研究一季度經濟形勢,部署落實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并確定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措施.完成5~6題.
5.會議決定延續并完善支持和促進就業的稅收政策.國家之所以延續并完善支持和促進就業的稅收政策是因為 \\( \\)
①稅收政策的變化體現國家貨幣政策的調整方向 ②財政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 ③稅收優惠政策是促進就業的主要途徑 ④稅收政策直接關系到就業成本和勞動者的積極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在此次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就一季度經濟形勢和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作匯報后,國務院多位部委人積極建言獻策,隨后國務院副總理及部分國務委員也都發表了意見和建議.國務院多位部委人積極建言獻策表明 \\( \\)
①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堅持對人民負責 ②公民享有廣泛的言論自由 ③我國國家機構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 ④我國政府工作自覺接受人民監督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全面、客觀判斷當前的經濟走勢.他說,一季度數據表明,我國今年的經濟運行開局總體平穩,經濟增速、就業、物價等主要經濟指標處于年度預期目標范圍,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我國政府擴大就業規模、保持物價基本穩定分別體現的職能是 \\( \\)
A.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提供社會公共服務
B.保障人民民主 維護國家長治久安
C.提供社會公共服務 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D.經濟調節 市場監管
8.一季度經濟增速適度回落,有利于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向過熱轉化,有利于加大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力度.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
①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防止片面性 ③事物處于因果聯系之中,要趨利避害 ④事物的變化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要防微杜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有專家指出,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表明中國經濟正處在"三期"疊加階段,即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必須要付出一定代價的.當前的中國經濟所處的階段,就像人們所說的爬坡過坎,現在正處在關鍵時期.當汽車爬坡的時候,把速度換到一個低擋,速度慢一點,汽車開起來更穩而且更有勁.專家的觀點表明 \\( \\)
A.事物發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B.人們可以認識和掌握規律,造福人類
C.主要矛盾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
D.矛盾具有特殊性,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0.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比上季度回落,也表明當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一些困難不容忽視.因此,無論從當前還是從長遠角度看,使經濟在合理區間保持平穩運行,都要成為政府的重要任務.從辯證法角度來說,要使經濟在合理區間保持平穩運行,就必須 \\( \\)
①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②堅持發展的觀點,注重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③承認矛盾的客觀性,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④堅持正確的價值判斷,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14年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128 213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低于今年年初制定的7.5%的調控目標.專家認為,一季度的增速下滑只是短期下降,未來增長潛力仍充足,預計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將會大幅提升,全年7.5%的調控目標完全能實現.
材料二 2011年以來中國GDP走勢圖.
注:2002年至2011年的10年,中國GDP年均增長率達10.7%,而同期全球GDP年均增長率僅為3.9%左右.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是7.5%,這是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期增長目標八年來首次低于8%.2013年、201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中國GDP增長目標均為7.5%.從全世界范圍來講,7.5%的速度仍然高于世界一些主要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速.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出現這些經濟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說說我國適當降低經濟增長速度的合理性.
\\(3\\)試用對立統一的觀點,談談如何正確處理經濟發展速度與質量和效益的關系.
參考答案:1.B 2.B 3.A 4.A 5.D 6.A 7.C 8.D 9.A 10.C
11\\(.1\\)材料一反映:2014年第一度,我國經濟穩中趨緩,開局良好.經濟增速雖然略低于今年年初確定的7.5%的全年增長目標,但仍處于合理區間平穩運行,穩中向好的態勢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仍在向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當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依然存在,政府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材料二反映:2011年至2014年,中國經濟穩中有降,經濟增速雖然呈現總體回落趨勢,但仍然保持了較快增長速度,并高于同期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實現了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穩中有進的宏觀調控目標.
原因:中國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主要是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發揮作用的結果,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穩中求進,實現國民經濟平穩運行.
\\(2\\)①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適當降低經濟增長速度,有利于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避免國民經濟大起大落,有利于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②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適當降低經濟增長速度,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③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適當降低經濟增長速度,實現經濟健康發展,有利于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④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是以人為本.適當降低經濟增長速度,適度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可使更多的財政支出直接用于改善民生,切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3\\)①矛盾就是對立和統一.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斗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是同一性,它們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要善于在對立中把握統一.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質量和效益是對立統一的關系,體現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②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雙方相互依賴.因此,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③矛盾具有斗爭性,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勢必會浪費資源,破壞環境,降低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要保證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又會制約經濟發展的速度.④矛盾的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沒有同一性事物就不能存在和發展.因此,只有把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質量和效益統一起來,才能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