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貨膨脹的相關理論概述
(一)通貨膨脹的含義
關于通貨膨脹究竟是如何得出的,經濟學家和學者們眾說紛紜,目前并沒有形成統一的結論。其中以凱恩斯主義者為代表的成本推動論派認為,通貨膨脹是由于資源的充分利用或者達到充分就業時,拉動總需求不斷上升而引起的,側重通貨膨脹造成的結果。而“貨幣派”的貨幣主義者則認為,貨幣供應量增加,社會名義上總需求量的增長不能自發地帶動就業量的增長。由于現有的總產品量不會隨著社會名義上總需求的增加而增加,那么價格的上升就會隨著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呈現正的相關關系,進而引發通貨膨脹的發生,這一定義強調的是通貨膨脹發生的原因。綜合上述觀點我們可以得出通貨膨脹比較科學的定義,即在信用貨幣的流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市場上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貨幣價值下降和價格總水平持續上升的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簡而言之,通貨膨脹就是社會流通中的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導致公眾手中的貨幣貶值,購買力下降?!巴ㄘ浥蛎浭侵醒肴嗣胥y行的天敵”,穩定物價、抑制通貨膨脹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中央銀行進行經濟宏觀調控最重要的目標。
(二)通貨膨脹的類型
1.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
這一類型的通貨膨脹被認為是總需求過度的結果,它是在產量或者生產要素不變的情況下,由于社會總需求的非常規擴張而引起的物價規律改變。這種由于需求增大而引起的物價上漲又包括以下三種情況:自發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誘發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和補償性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
2.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
這一類型的通貨膨脹與需求拉動型的通貨膨脹正好相反,它是從供給的角度去分析通貨膨脹現象,指的是由于生產成本的上升導致的物價持續上漲的情形,或是由于一次供給沖擊而造成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也會導致生產成本的提高和物價的上漲。這種成本的不正常提高大多是因為存在一些壓力集團,對市場價格進行操縱,對生產成本的人為提高,從而導致的物價上漲。主要包括工資推動型通貨膨脹、利潤推動型通貨膨脹、操縱價格的通貨膨脹和匯率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四類。
3.混合型通貨膨脹
在現實的經濟運行中,以上兩種類型純粹的通貨膨脹幾乎是不現實,長期的通貨膨脹都是需求和供給兩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即混合型的通貨膨脹。
二、通貨膨脹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情況分析
(一)通貨膨脹對資金積累的影響
通貨膨脹對資金積累具有重要影響。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下,政府企業等主體為了彌補實際生活中居民的損失而往往對居民員工進行補貼,政府對居民進行物價補貼,企業利潤分配向員工傾斜?,F有資金的分配,會導致資金積累的減少,最終會影響到企業的投資能力。此外在通貨膨脹的大背景下,恐慌情緒會在居民中蔓延開來,這種恐慌情緒的蔓延會導致銀行產生擠兌,形成搶購風潮,從而最終對銀行的正常營業造成影響,銀行本身的儲蓄存款也將有所降低。此外通貨膨脹會使得貨幣當局收緊貨幣政策,央行會收縮流動性,市場上的流動資金將進一步減少。通貨膨脹的不確定性會使得央行利率政策的調整也變得非常復雜,通貨膨脹的持續發酵必然會對社會資金的積累和優化產生消極影響。
(二)通貨膨脹會對物價水平造成影響
通貨膨脹與物價水平有著密切的聯系,物價上漲是通貨膨脹的一般表現。我們在考察通貨膨脹的時候必須要注意到物價水平與通貨膨脹既有聯系也有區別,物價上漲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通貨膨脹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個;同理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物價上漲只是一種表現。物價上漲并不能全面反映通貨膨脹,兩者的區別我們必須要保持高度重視。一般意義上,通貨膨脹程度越高,物價上漲的速度就會越快,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由于價格改革等因素造成的物價上漲卻是不易被人們所發現的,我們在解決物價上漲這個問題的時候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價格改革等多種因素對物價的影響。
(三)通貨膨脹給投資消費帶來不確定性影響
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是調節生產消費的指揮棒,貨幣價格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具體表現。真實的市場價格反映著市場資源的真實情況,而被扭曲的市場價格就不可能真正反映市場資源的狀況,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下,市場價格會受到扭曲,這種扭曲的價格會誤導市場主體,從而造成浪費。在市場中各個主體之間的信息是不對稱的,這種信息不對稱在通貨膨脹的大背景下會誘發新一輪的投資沖動,從而使得現有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三、我國通貨膨脹對策
由于通貨膨脹是由需求和供給兩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動造成的,要治理它就得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進行治理,我國目前應該采取的政策是:擴大供給,緊縮需求。
(一)緊縮需求
緊縮需求主要針對需求拉動型的通貨膨脹。緊縮需求可以通過貨幣需求緊縮和財政需求緊縮兩種方式財政需求政策將影響總需求,從而影響到國民生產總值,以及我國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我國目前面臨通貨膨脹,但通貨膨脹還處于可控、溫和階段,所以目前采取財政緊縮政策會得不償失。由于我國利率沒有實行市場化,貨幣需求緊縮則可以較好的控制通貨膨脹,不會對實體經濟產生較大影響。
(二)擴大供給
擴大供給主要針對成本推動造成的通貨膨脹。貨幣政策對抗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沒問題,但對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卻一點意義都沒有。對抗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要實行減稅,不斷的促進企業技術改革升級等措施降低企業的供給成本,從而減輕供給對通貨膨脹造成的壓力,減輕稅收負擔。實行減稅政策,減輕企業稅收負擔,變相的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從而使得企業供給增加,緩解了供給不足造成的物價上漲。促使企業增長方式的轉型。促使企業增長方式的轉型,即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型,促進企業進行技術升級和技術改造、不斷調整要素投人組合等,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不斷完善金融體系。金融體系的改革和不斷完善可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交易成本。進出口貿易管理合理控制進出口貿易數量及進出口貿易中各類商品結構比例等,使進出口貿易保持平衡。盡量在保持對外貿易穩健發展的同時,減少其對國內經濟造成的影響。
綜上所述,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國在對通貨膨脹進行治理時,要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確保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我國在積極應對通貨膨脹的時候,除了加強宏觀經濟政策調控政策以外,還應該進一步完善和加大對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力度,使其能惠及全體中國人民。同時,要積極進行收人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其更加合理、公平。
參考文獻:
[1] 王紅艷.對通貨膨脹定義的新認識[J].科技發展,2011,(8):12- 13.
[2] 劉博.經濟增長模式與通貨膨脹機理[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8):82- 83
[3] 趙海濤.論通貨膨脹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稅收征納,2011,(8):73- 74.
[4] 崔宏宇.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J].鄉鎮經濟,2011(5):73-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