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廣西高職院校輔導員發展現狀
由于歷史原因和高職院校校情,廣西高職院校輔導員一直存在著定位模糊的情況。輔導員身份本身就與高職院校其他專任老師有著極大區別,這一特殊性使得輔導員在高職院校乃至整個社會中的地位相對尷尬,時常被“遺忘”在了高職院校教師的范圍之外。其次,高職院校輔導員所從事的學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性質,或多或少被人們曲解,通常被定性為“假、大、空”的范疇,認為輔導員就是“磨嘴皮子”.同時,由于輔導員的政治思想工作長期得不到清晰界定,輔導員工作被認為“技術含量較低”“任誰都能做”的工作,導致高職院校內部有很多專任老師“瞧不起”輔導員工作。
當前高職院校的維穩工作變得越來越重,高職院校輔導員往往被安排在維穩工作的最前線,實行責任倒查,使得輔導員時時刻刻都得繃緊神經。高職院校輔導員通常都是由剛畢業的大學畢業生招錄進來擔任,分配到各個教學系部,甚至一些行政管理部門,他們具備不同的專業方向、潛質特征和發展需求。然而廣西現行的政策,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高職院校內部都沒有對輔導員的職稱評定、崗位晉升、轉崗交流等制定專門的、科學的、個性化的管理方案,更別提能為輔導員設置專項科研項目,這直接導致輔導員沒有精力進行科學研究,常年淹沒在繁重的日常工作里,不但荒廢了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停滯不前,也使其產生了職業倦怠,缺乏目標,看不到希望。
隨著中央和教育部不斷出臺相關政策與措施,例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文)、《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教社政[2005]2號文)、《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文)等文件的相繼出臺,廣西教育主管部門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來越重視,針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若干指導意見,同時也對高職院校輔導員的身份性質、工作職責進行了明確界定。明確輔導員是“雙肩挑”人員,即具有干部和教師的雙重身份,是高職院校管理隊伍和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開展大學生政治思想啟蒙教育的中堅力量,也是高職院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
二、廣西高職院校輔導員崗位凸顯的問題
1.工作瑣碎,事務繁重。多頭管理是目前廣西高職院校對輔導員進行管理的一個共同特征,即學校各個職能部門都能通過輔導員來上傳下達學校的各種文件、精神,執行各類相關教學和學生日常管理活動。通常每學期輔導員所管理的學生人數較多,基本上超出教育部相關規定的人數,使得輔導員工作上壓力劇增,身心上疲憊不堪。
2.認同感低,缺乏有效激勵。由于高職院校輔導員崗位一直被認定為“技術含量較低”“任誰都能做”的工作崗位,同時各高職院校缺乏專門針對輔導員崗位科學的、合理的及規范的績效考核制度,導致輔導員崗位在高職院校中處于一個相對尷尬的地位。
3.工作倦怠現象突出。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資福利水平相對偏低,跟專任教師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員的待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然而這種差距更是建立在輔導員繁重的工作任務上,付出并沒有得到合理的回報,極大地挫傷了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導致工作懈怠現象嚴重。
4.崗位流失率高。廣西高職院校普遍缺乏為輔導員職業生涯規劃發展所需要提供的機會、空間及平臺等方面的保障,管理過程更是處于“人人可以指揮”狀態,使得輔導員從事的工作與崗位實際存在著巨大差距,需求期望值未達到理想狀態,導致高流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