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現狀
近年來,我國銀廣夏等公司都出現了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據估計,在1994~2003 年之間,違紀的總體數量超過一半的年度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 8年,違紀金額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五年。而他們中的大多數會計信息失真的主體是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信息失真的表現主要為資產膨脹的利潤以及提高公司的經營業績,目的是為了提高公司的股票價格。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1、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企業會計報告期間由原來的半年縮短至三個月。在定期報告中,上市公司需要預測這種性能在第四季度的總性能是否有大幅波動,公司一旦出現投訴或其他“負面”問題,以及調整稅率和處理資產等重大事項,需要公司第一時間對問題進行臨時公告。但是,目前仍然有數量不少的上市公司在 3月下旬以后才對會計信息進行披露,所以仍然有很多企業受到證監會的處罰,往往只有很少的上市公司就出現的問題進行臨時公告。上市公司披露會計信息的及時性還有待提高。
2、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選擇性披露動機強烈。選擇性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在把信息公開前提前把信息進行挑選,并把好的信息提前告訴一些特殊的人,使他們的利益得到提升。選擇性披露選擇可分為內容和工具的選擇。選擇的內容是指企業在公布信息前把一些信息提前告知一些特殊的人,如股東、債權人等。工具上的選擇是指不全面的披露信息,只披露好的而省略壞的。主要表現是:選擇性披露上市公司的一些信息,用戶提前知道公司的信息;對擔保方的財務狀況不被披露;不披露定期報告管理實體和業務部門財務數據;對損壞不充分披露。選擇性披露上市公司違反了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的基本規則“三公”,違反了投資者獲得相同的信息,不正常證券交易的產生受選擇性披露行為的影響,不利于形成理性投資。
3、上市公司虛增經營業績行為較為普遍。由于我國證券市場是高度監管現階段市場逐步調整階段過渡時期,上市公司配股、貿易和出口市場行為不受會計指數的規定,這成為主要原因。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治理方法不健全,“內部控制”現象普遍,內部監督約束機制不健全,道德水平不高,造假懲罰力度很低,內部監督約束機制缺乏獨立性,造假的企業環境良好,造假的成本低,這些都誘導著企業進行造假行為。
上市公司虛增經營業績的行為根據類別可分為以下四類:(1)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交換獲得公平收入;(2)鉆會計方法、會計準則的漏洞;(3)處置一些閑置的資產來獲取一次性短暫收入;(4)虛構經營業務。其實對于上市公司來說虛增一時的利潤不難但如果要長期造假,也是很難得,除非企業具有很強大的背景,保證“資金鏈”不會破裂,不然高度的利潤虛增必然要引起負債的增加,因為根據復式記賬“有增必有減,借貸必相等”的原理,收益增加資產增加負債就增加,在往后的日子里需要付出更多才能掩飾住。
4、現行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難以滿足投資決策需要。由于當前財務會計遵循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基于歷史成本為主要計量基礎上,財務報告以反映經濟形勢“發生時”,但“現在時”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信息范圍在財務報表以外,包括一個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包括人力資源、專利、商譽,等等。在“資產負債表”難以確定,難以滿足投資者判斷公司的現有價值和未來盈利能力決定需求,所以當前財務報告提供了一個反映“過去”、“表內”公司的財務信息,所以我希望公司管理層從相關經濟問題的角度出發,特別是財務信息或未來的預測。
三、改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1、健全法律制度。一方面就是增加法律上的處罰力度,對提供虛假會計信息者的懲罰力度加強,懲罰金額增加至 60 萬元,刑事處罰手段也要加強。就像美國的法律一樣,增加制造虛假信息的成本,杜絕了人們為了利益而制造虛假信息,因為成本的增加必然會導致收益的減少。收益的減少就不會吸引人們冒險制造虛假信息;另一方面增加法律形的類型,增加民事賠償。注冊會計師不能很好地盡到他該盡的責任和上市公司的管理人串通舞弊,股民們就受到了損害,注冊會計師是為廣大股民朋友服務,服務不到位要賠償也很合理。因此,他們在此事上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造假成本增加,對他們的威懾力相應也就加強了。
2、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首先,對股權結構進行改良。股權結構決定了公司的控制權,確定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的性質,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而影響公司的健康、有效的發展。單一的股份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在當前國有企業重組中,國有股占主導地位?,F代公司治理結構傾向于多元化、多樣化,簡化股權結構往往容易導致內幕。如果想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重點必須放在股權多元化,完全解決國有股的“主導”的問題,對于企業多元化的投資主要包括:吸收周圍的投資者作為股東投資;在企業技術改造和搬遷的過程中,實現投資的多元化的方式。其次,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將獨立董事的作用發揮到最大。董事會獨立性制度安排包括增加獨立董事的數量,降低內部董事的比例;董事會和經營管理人員職責分離;沒有經營人員定期參加董事會,對管理人員的工作進行評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終結大股東的獨裁主義,避免董事會盲目隨意做出決定,使企業可以有效地保護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3、建設社會誠信,提高社會的誠信水平。從上面的分析可知只有建立誠實可信的社會理念才能確保會計領域乃至整個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建立社會信用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短期行為,增加短期行為的法律處罰,并主要用于增加不誠實的成本;另一方面是一個長期的行為,長期行為主要是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建立社會誠信的終極目標是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依法自律,讓人感覺誠實守信,自愿遵守的完整性。
4、建立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失信的懲罰力度。我們從兩方面來制造法律制度:一是短期行為,增加短期行為的法律處罰,并主要用于增加不誠實的成本;二是一個長期行為,長期行為主要是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以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思想為最終目的,依法自律,讓人感覺誠實守信,自愿遵守的完整性。不誠實的關鍵原因是違約成本太低,處罰成本高。有個漫畫講的就是商人和工商部門之間的事,工商部門人員從制造假貨的所有者口袋里拿錢。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執法人員不僅不進行懲罰,還因為自己的利益保護造假者。為了防止不誠實現象的出現,必須加大處罰力度,增加欺詐成本。
主要參考文獻:
[1]吳霞。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博弈分析[J]. 財會通訊,2011.8.
[2]尹秀嬌,沈星元,尹招華。會計信息可靠性研究[J].財會通訊,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