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國家財政部修訂、印發了 《醫院會計制度》(財會〔2010〕27號)。2015年10月,《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等78號)(以下簡稱政府會計準則),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適用于各級政府及各部門、各單位 (與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直接或間接發生預算撥款關系的國家機關、軍隊、政黨組織、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根據改革方案,政府會計標準體系由政府會計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及其應用指南和政府會計制度組成。其中,政府會計基本準則明確政府會計標準體系建設應以“雙系統”、“雙要素”、“雙基礎”為行動綱領,分離政府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兩個子系統。除“軍隊、已納入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的單位和執行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財會〔2004〕7號) 的社會團體不適用政府會計準則”外,未來所有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標準將由政府會計準則體系來規范。本研究擬通過實地考察、查閱文獻等方法,對 《醫院會計制度》 與政府會計準則進行比較。
1《醫院會計制度》與政府會計準則的共同之處
財政對公立醫院的補助是通過“核定收支、定項補助、超支不補、結余按規定使用”的預算管理辦法實現的,作為部門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層預算單位,公立醫院每年必須向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報送部門預算,滿足國家財政管理、分配中央財政資金的需要[1].公立醫院是政府會計的組成部分,而政府會計(預算會計) 講求預算合規性和產出,醫院全部收支應當納入預算管理。醫院會計制度改革開啟了政府會計改革之路,為政府會計改革提供了豐富的經驗積累?!夺t院會計制度》和政府會計準則在會計核算基礎、信息披露等方面有著相同之處。
1.1確立權責發生制為主、收付實現制為輔的雙基礎會計核算模式
會計核算基礎包括兩種: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夺t院會計制度》 規定:“醫院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基礎”.醫院確認各項業務收入和支出,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確認財政補助收支和科教項目收支則以收付實現制為補充。醫院可采用收付實現制,核算財政補助資金收支情況,滿足預算管理需求;同時,醫院可采用權責發生制,準確核算會計期間的各項收入和成本,確定各期結余或虧損。新 《預算法》 對財政部門按年度編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提出了要求。政府會計準則規定:“政府會計由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構成,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準則采用雙系統、雙基礎,厘清了預算管理、財務管理與政府會計之間的關系,兼顧政府財務管理和預算管理雙重需求。預算編制采用收付實現制基礎,預算會計體系應當遵循和預算編制相同的基礎。權責發生制有利于對資產、負債的持續管理,在配比基礎上確定產品或服務的“真實完全成本”,提供更多關注產出的機會,增強財務透明度。醫院應用權責發生制基礎,有助于使收入和費用合理配比,體現一定期間內收入實現和費用發生之間的內在聯系,對預算制定、成本核算、資產確認和折舊、負債風險預警都會有較大的幫助[2].
1.2政府會計和醫院會計都要求及時披露真實、準確的預算執行信息
2010-2014年,財政補助收入占平均每所公立醫院總收入比重分別為8.17%、8.68%、8.15%、7.94%、7.71%[3].為管好、用好財政投入的資金,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采取“獎補”、“預撥+結算”等方式撥付資金,監控公立醫院財政項目預算執行進度,將執行進度與預算安排掛鉤?!夺t院會計制度》 規定:“醫院會計報表應做到數字真實、計算準確、內容完整、報送及時。醫院財務情況說明書至少應對醫院年度預算執行等情況做出說明”.財政補助收支情況表是反映醫院年度內財政補助收支及其結轉、結余情況的報表,有助于為醫院管理層、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等信息使用者了解、評價醫院財政撥款預算執行情況,考核醫院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效果,進行撥款決策提供依據[4].政府會計準則規定:“政府決算報告的編制主要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以預算會計核算生成的數據為準。決算報告的目標是向決算報告使用者提供與政府預算執行情況有關的信息,反映政府會計主體預算收支執行結果”.可見,政府和醫院會計都應對外提供財政預算收支執行信息,既滿足部門預算和決算的需要,又可以增強自身預算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