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會計行業的發展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會計準則制定質量直接關系到會計準則的價值取向與水平,而完善合理的會計制度直接決定了經濟市場企業的規范運行。因此,國家相關政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的制定工作,要充分了解掌握到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的差異性,對整個經濟市場的發展特點展開調查與分析,有針對性的制定會計準則與制度,嚴格加強對會計工作的監督管理,規范會計從業人員的行為,實現會計準則與制度的公開性以及透明性,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
一、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的差異
1.兩者指導思想不同
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的差異之處首先是體現在他們的指導思想。國家制定會計準則的指導思想是“指導性”的,更加注重會計的相關概念與原理。對于會計制度的制定則是“指令性”的,更加強調它的規則性,要嚴格約束會計從業人員的日常行為,保證他們的規范操作,按照規章制度辦事。
2.兩者規范的重點不同
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的另一差異性在于兩者的規范重點不同,因為國家制定會計準則是通過以概念和原理為主要導向的,所以可以明確知道會計準則的規范重點是在于會計決策過程,注重會計的計量與確認,如何去正確的確定數量,確認某個事項的發生時間。而制定會計指導是通過以規則為主要導向的,它強調會計的行動與結果,比較看重于會計記錄和相關報告。
3.規范的對象不同
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之間的規范對象不同。會計準則的規范對象是經濟市場的實際業務與項目,而會計制度的規范對象是市場中每一個具體企業。隨著市場會計制度的不斷創新完善,當前實行的會計制度不再劃分若干行業,僅僅將市場分為普通企業與金融保險企業。
4.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不同
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對于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會有所不同。首先會計準則制定規范的工作內容更加的簡要抽象,它必須基于會計人員按照自身單位的實際發展狀況進行合理選擇,會計準則對于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會更高,需要具備良好的判斷分析能力。而會計制度制定的規范內容較為的具體客觀,不需要會計人員過多的思考與分析,只要嚴格按照制度進行會計程序操作,不用經過復雜的判斷選擇,因此會計制度對于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會偏低一些。
二、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的聯系
1.兩者均為行政法規
由于在我國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的制定是同一政府部門制定的,該部門是國家財政部門,它的共內容涵蓋了對會計準則與制度的制定與頒布實施。由此可知,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都是屬于同一層次部門的行政法規,兩者之間具備了相同的法律效力。
2.兩者統稱會計制度
眾所周知,在我國廣義會計制度不僅僅涵蓋了一般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同時還包括了會計的法律法規。由于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會計環境,有些國家它只制定頒布實施了會計準則,而沒有制定會計制度。而有些國家則會只采用會計制度,不注重會計準則的制定實施。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各自發展特點的會計制度。
3.兩者均為會計規范及標準
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都屬于市場的會計規范,兩者都是通過國家財政部門制定頒布的,具備等同的法律效力,任何會計人員都不必須嚴格遵守他們的業務規程和行為準則。與此同時,兩者都是作為會計標準的存在,是對會計各要素進行正確計量、記錄以及報告的重要依據,都能夠有效反映出各自采用的國家會計政策方針。
4.兩者的功用和目的一致
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的功能與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規范經濟市場企業的日常會計核算行為。兩者之間的共同目標是確保社會任何企業在會計財務工作中,要及時提供完整和真實的企業會計信息,為社會會計信息需求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