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萬福生科財務造假案的成因探析
【第一章】萬福生科財務造假案例研究導論
【第二章】財務報告造假相關理論概述
【第三章】萬福生科財務報告造假案分析
【第四章】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頻發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加強我國治理財務報告造假的對策
【結論/參考文獻】中國財務報告造假預防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 6 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通過本文的研究得到如下結論:第一,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之所以屢禁不止,主要原因是在于企業自身控制環境薄弱,股權分布過于集中,致使董事會、監事會等權利機構被架空,造假企業在造假的成本與收益相衡量之下,毫不猶豫的選擇進行財務造假;第二,外部因素則主要表現在我國資本市場的各個運行環節及部門之間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各自為營、各取所需,中介機構為了牟取自己的利益,對造假者明顯不正常的財務指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第三,則是政府部門這劑強有力的力量卻明顯顯得脆弱不堪,甚至地方政府還為上市公司的造假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使得這些造假企業寧愿以“自我犧牲”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獲取更大的利益。針對上述原因,本文認為,要治理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應該從多個角度來改善我國整個資本市場的不良之分,凈化證券市場的環境。首先,從源頭上要對財務人員的專業及職業素質進行考量,嚴格把握會計從業資格市場的準入標準,建立會計人員的信用體系網,一旦發現有不良的職業操守行為,進行記錄并嚴懲,從源頭上對財務造假進行遏制;其次則要對企業自身結構及內控制度的調整及完善,改變我國一股獨大的常見模式,避免財務人員受制于壟斷權利的高管之下而被迫進行財務造假;最后則是要加強獨立的第三方中介機構及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和懲處力度,只有在強有力的監管及懲罰之下,我國的造假者才不敢肆意妄為的上演一次又一次的財務造假。
我國的證券市場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有效的建立一個適應用中國經濟市場下的監管模式,是我國經濟人共同關注的問題。造成企業財務報告造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拋開企業外部影響因素,其本質原因還是在于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出現問題,試問一個具有實際能力的企業,何必要去進行信息造假,以此來牟取利益。況且從萬福生科的案例中我們看到,其造假成本,是用一個又一個的謊言和假象來進行掩飾,但是古人的那句老話,紙始終包不住火,凡是造假著必定會被發現,不管其造假技術有多高超。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整個 IPO 市場的造假問題,其由來已久且不會在短期內結束,IPO 市場的監督及治理必將是一項持久戰,必須有各方面的理性分析,不僅僅是我國的政府監管部門,各相關中介機構,更多的則是我們的廣大投資者在進行決策前是否也應該好好分析下市場上或真或假的表象呢。如何防范企業會計信息失真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企業財務人員及中介機構遵守職業道德,有嚴格的自律精神,另一方面也需要強化預防與退出機制,從嚴處罰造假行為,以達到抑制 IPO 造假并優化投資環境、保護投資者利益的目的。
6.2 展望
本文在研究在案例數據的分析處理上還略有不足,分析方法也略為簡單。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希望能夠通過更多的學習去觀察和掌握分析事件,究其本因的能力,通過對案例的研究,找到更多新的論點去進行論證分析。
我國正處在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面對如今亂象叢生的證券市場,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又該如何透過表象看清事情的本質,國人面對證券市場這片尚未成熟的土地上,急需找到一種適合其穩固壯大并可持續發展的開拓方法。將傳統的制造業與證券市場有效的銜接,為我國的經濟市場創造一個良性高效的競爭環境。
致 謝
本論文的論點雖然太過大眾化,但是在鄭享清導師的指導下,一篇完全屬于我的論文就此誕生。雖然引用了大量的理論為支撐,但是論文的結構及邏輯都是在通鄭享清導師的悉心指導下完全由本人獨立完成的,真心感謝鄭享清導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科學的工作方法,在這次論文的編寫中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和影響。完成畢業論文的同時也讓我再次體會到了:態度決定一切這個道理,以及腳踏實地靠自己這個不變的真理。在此衷心感謝三年來南昌大學所有的任課老師及導師鄭享清教授對我的關心和指導。在論文指導修改中,鄭享清導師對我的科研成果和論文都提出了很多的寶貴意見,對我論文的每一次仔細修改,都是給予我莫大的幫助,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謝。在學習工作及撰寫論文期間,易琴琴等同學對我論文中的研究工作也給予了熱情幫助,在此向她們表達我的感激之情!
最后還要感謝我的家人,他們的理解和支持使我能夠專心完成我的學業。點雖然太過大眾化,但是在鄭享清導師的指導下,一片完全屬于我的論文就此誕生。雖然引用了大量的理論支撐,但是論文的結構及邏輯通過鄭老師在具體章節旁仔細的標注說明指導下,由本人逐漸領悟并獨立完成了這篇論文,對于鄭老師耐心的教學態度和嚴謹的工作方法,對本人這次論文的獨撰給予很大的幫助和影響。以及讓我明白了:態度決定一切這個道理,還有腳踏實地靠自己這個不變的真理。在論文完成之際要對這些年來各位師對我的教誨和指導再次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 韓梅。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應對措施[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0)。
[2] 劉明月,張金萍。關于會計信息失真的思考[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09)。
[3] 邱穎山。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治理對策[J].工業審計與會計。 2011(01)。
[4] 楊瓊。論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應對措施[J].企業家天地,2011(06)。
[5] 宋艷慧。淺談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成因及對策[J].黑龍江金融,2010(03)。
[6] 郭荷花。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J].冶金財會,2010(03)。
[7] 徐愛菊?;跁嬓畔⑹д娴钠髽I內控體系構建分析[J].時代金融。 2011(21)。
[8] 祝傳玲等。IPO 遴選管制下審計師地緣關系與 IPO 機會[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13(01)。
[9] 黃秀海。IPO 模式與效率的博弈分析[J].科研管理,2011(12)。
[10] 桂高山。規范上市公司會計舞弊與會計報表審計的措施[J].財會研究,2009,(18)。
[11] 朱興亞。企業 IPO 會計信息造假的博弈分析[J].現代商業,2012.(12)。
[12] 張玉景。全球流通時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的探討[J].財會研究,2009,(14)。
[13] 范曉英。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舞弊行為研究[J].財會研究,2009,(16)。
[14] 張復生。談會計舞弊及其治理[J].財會月刊,2009,(16)。
[15] 黃燕峰。淺議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對策[J].中國商界,2009,(9)。
[16] 楊風。IPO--如何找回迷失的正能量[J].中國外資,2013(01)。
[17] 廖向群。試論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09,(4)。
[18] 佟愛琴,蔡曉凈,吳泗宗?;跁嬓畔a權的會計信息失真及治理研究[J].商業研究,2008(01)。
[19] 皮海洲。讓造假上市者直接退市[N].證券時報,2012(06)。
[20] 靳偉偉。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對策[J].財經界,2008,(9)。
[21] 李玉。會計信息失真原因的三角度分析[J].財會月刊,2008,(1);
[22] 林中喬。從綠大地案看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治理與防范[J].金融經濟,2013(02)。
[23] 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監管報告(2007)[N].中國證券報,2008,(11)。
[24] 張秀清。博弈論視角下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研究[J].當代經濟,2013(13)
[25] 鄭敏睿。試析內部控制下的公司管理決策博弈[J].財會月刊,2007,(6)。
[26] 王曉飛。會計信息產權視角下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D].CNKI,2011
[27] 楊國澍。淺談會計信息是真的原因及解決[J].中國商界,2009,(10)。
[28] 苑吉林,李樹婷。會計信息失真視角下的企業內控體系構建研究[J].經濟視角。 2010(08)
[29] 唐晏輝。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J].遼寧經濟,2007(02)。
[30] 許云全。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J].河北企業,2007(02)。
[31] 陳曉。上市公司的變臉現象探析[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03)。
[32] 郭云。會計虛假信息的危害及治理措施[J].財會研究,2009,(22)。
[33] 黃鹿龍。會計信息失真的主因及對策[J].金融與經濟,2006,(2)。
[34] 劉穎。再談會計誠信危機--萬福生科被第二次公開譴責[J]. 商,2012,(02)。
[35] 于清芳。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商業經濟,2006,(6)。
[36] 郭慧。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成因及對策[J].現代企業教育,2006,(24)。
[37] 徐平。審計質量--會計師事務所的生命[J].審計理論與實踐,2006,(12)。
[38] 馬贊明,鄭朝暉。重大會計差錯、虛假陳述與會計信息失真[J].財會通訊,2005,(11)。
[39] 李春艷。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J].財務審計,2005(5) .
[40] 李莉。 透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J]. 河南水利。 2005(11) .
[41] 胡延杰,劉小文。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12)
[42] 馬軍生,高鑫,董君。達爾曼財務舞弊案例剖析與啟示[J].北京:財務與會計,2006(2)。
[43] 趙艷麗。論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N].武漢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3)。
[44] 陳虎。論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與防治[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4,(3)。
[45] 胡星禹。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的成因及治理[N].山東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4)。
[46] 王澤霞,張龍平。美國獨立審計師揭露舞弊財務報告的研究成果及啟迪[J].北京:審計研究,2003(3)。
[47] 楊寧,劉勛。會計信息失真原成因及對策[J].合作經濟及科技,2004,(6)。
[48] 歐陽小慧,李雯媛。論會計信息失真-美國安然案例分析[N].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4,(6)。
[49] 雷又生,耿廣猛,王秋紅,蔡報純。會計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N].東北大學學報,2004,(4)。
[50] 吳聯生。會計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論框架與證據[J].會計研究,2003,(1)。
[51] 劉峰。制度安排與會計信息質量[J].會計研究,2001,(7)。
[52] 王躍堂,孫錚,陳世敏。會計改革與會計信息質量[J].會計研究,2001,(7)。
[53] 唐國平,鄭海英。會計信息失真的廣角透視與思考[J].會計研究,2001,(7)。
[54] 徐融等。會計信息故意性違法失真的防范[J].財務與會計,2000,(7)。
[55] 葛志興。會計信息供求質量特征極其矛盾的協調思路[J].財務與會計,2000,(4)。
[56] Auther Levitt. The Importance of High Quality of Standards Accounting[J].AccountingHorizons,1998,(6)。68.Jensen, M.C, and K.J.Murphy. Performance Pay andTop-Management Incentives[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2)。
[57] Robert Goldwasser,The effectiveness of federal regulations and corporate reputation inmitigating corporate accounting fraud,2010
[58] Ball,R,L.Shivakumar. 2005. Earnings Quality in U.K. Private Firms.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39(1):83-128.
[59] Dechow.P.I. Dichev. 2002, 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 Therole of AccrualEstimation Errors. Accounting Review. (77):35 -59.
[60]Gary C. Biddle,Gilles Hilary, Rodrigo S. Verdi. 2009. How does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relate to investment efficienc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8): 112-131
[61]McNichols and Stubben.2008. Does Earnings Management Affect Firms' InvestmentDecisions? The Accounting Review, (26): 190 -221
[62]Healy,P.M.,Wahlen,J.M.,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Accounting Horizons,1999.
[63]Joseph C.Ugrin,Exploring the Sarbanes-Oxley Act and intentions to commit financialstatement fraud: A general deterrence perspective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