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C市路政管理局財務內部控制問題探析
【第一章】市路政管理局財務內控優化研究緒論
【第二章】財務內控的基本理論
【3.1】C市路政管理局簡介
【3.2】C市路政管理局財務內部管理現狀分析
【第四章】路政部門財務內部控制評價分析
【第五章】C市路政局財務內部控制改進
【結論/參考文獻】路政管理局財務內控制度構建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 4 章 C 市路政管理局財務內部控制評價分析
目前在學術界中,對于內部控制的評價,大體上都是是從審計角度出發,但實際工作中,事業單位審計普遍會在年末進行,也就是說這種情況下內控的缺陷只有在審計結束后才能發現,不能在事先得到及時修正。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看出財務內控評價意義的重要性 ,只有通過評價的及時反饋,單位才可能對內部控制實現動態管理。及時發現問題,積極整改。
4.1 財務內控評價的程序及方法
1、財務內控評價的通常程序:
1、評價財務內控的有效性。主要檢查目前實行的財務內控其具體實施效果與預期有多大的差距。
2、評價其動態協調性。主要是管理層在得到內控執行“有效性評價”后,對其反應的現有制度所存在的漏洞及不足,進行確實有效的動態修補的反應速度。
3、報告評價結果。有關人員應根據上述兩個報告中所反應的漏洞及問題,在經過充分調查論證、詳細分析的基礎上,與管理層密切協商后,提出完善和加強和的具體步驟和措施,并將其反饋給管理層。
2、財務內控評價方法:
1、審閱法。主要是通過查閱有關書面資料或文件,主要內容包括:①前期資料或檔案②單位職責說明及程序手冊;③相關業務流程圖;④相關經營計劃資料與管理決策⑤內部規章及管理制度等;⑥相關統計資料、會計資料及其他核算材料;
2、綜合詢問法。詢問法主要是通過與有關人員談話的途徑,以達到了解內控的目的,其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詢問內容應、明確,便于理解與回答②詢問對象層次應多樣,不能以點概面,以偏概全;③詢問提綱要事先擬定,不能臨時起意; ④詢問時,要細致觀察被詢人員其行為、舉止是否有不正常的地方;⑤要在詢問結束后認真做好詢問記錄并及時存檔。
3、綜合觀察法。主要是進行實地考察,觀察其內控措施落實情況。親身到實地詳細觀察并記錄業務操作的具體流程,了解內部控制措施實際使用及落實情況,了解文件資料的傳遞方式、記錄方式與使用保管狀況等。
(4)模糊數學模型評價法。主要是通過對各相關因素的評價進行定量分析,并構建正確的數學模型,考慮加權等因素,盡量客觀公正評估被測單位的內控水平。
(5)調查表法。其主要方式是按照內控要求,把需要調查項目及內容制成固定樣式的表格,以問卷方式分發,然后由被評單位或部門相關人員答寫完成后統一匯總。
4.2 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動態協調性評價
我認為動態協調性評價指標至少應包括如下內容:
1、內控環節出錯時的處理措施。
2、內部控制漏洞的上報程序。
3、內部控制對漏洞的修改速度。
4、經濟制度及政治制度產生改變后采取的處理措施。
5、內控應急修改的部門、程序。
本文主要演示用模糊數學的方法對 C 市路政管理局“內部控制動態協調性”進行評價:
4.2.1 模糊綜合評價法原理介紹
對事業單位進行內控評價,由于評價對象本身的特殊性,基本上我們不能直接以直觀的準確數據來判斷出各內控要素的具體分值,因此也就不能以數據的形式來最終確定評價結果。所以在對內控評價結果的描述與刻畫上只能采用獨特的表達方法,另辟蹊徑,而由于自然語言其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非常適合來當此媒介。這種以模糊性問題進行綜合評判的數學方法即模糊綜合評判法。這種方法通過對有制約關系的許多因素進行抽象表達,并在最后建立一個理想化的、反映其本質特征的及動態過程的數學模型,來最終把模糊評價具體量化。
其主要有以下步驟:
5、內控評價報告。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和模糊集 B 的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得出 C 市路政管理局的內控綜合評價。
4.2.2 模型設定
1、確定目標集及各項的權重
把內控五要素細分為 20 個下級指標,如表 4.1,并讓專家對 20 個項目進行打分,對專家分配權重,二者再進行加權后得
2、確定評語集
5 位專家對 C 市路政管理局的內控各指標從高到低以“優、良、可、差”進行打分,最終結果如表 4.2 所示。
3、建立隸屬矩陣
4.2.3 結果
通過對C市路政管理局的內控評價進行模糊綜合計算可以得出,認為C市路政管理局內控系統評價結果為優的占 26.1%,結果為良的占 39.5%,結果為可的占 29.4%,結果為差的占 5%,根據最大隸屬原則,可以看出 C 市路政管理局內控系統評價結果應該是“良”,恰恰這與實際情況及前文分析基本一致, 我們認為C 市路政管理局的內控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