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新形勢。
2000 年以來,圍繞公共財政體制、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類、國有資產管理等方面的各項財政改革不斷深入推進,其中很多改革涉及到高校等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及核算方法的調整。為了保證會計核算標準與相關財政改革的有機銜接,確保相關財政改革的貫徹落實,國家對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體系進行了系列修訂。
(一)國庫集中支付制度。
針對原有財政國庫管理制度的弊端,2001 年國務院相繼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和《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文件,旨在建立和完善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的現代國庫管理制度。隨后,江蘇省財政廳也相繼發布《江蘇省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行方案的通知》、《江蘇省省級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資金支付管理辦法》和《江蘇省省級財政國庫管理支付改革試點會計核算暫行辦法》。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顛覆了傳統的財政資金撥付方式,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的監管力度,對高校等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的規范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事業單位財務規則。
為了規范事業單位的財務行為,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財政部于 2012 年 2月 7 日發布修訂后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自 2012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新修訂的《財務規則》在強化事業單位預算管理以及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收入、支出、結轉結余、資產、負債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若干要求。為了貫徹落實《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將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新要求落到實處,2012 年 12 月財政部又相繼發布了《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新版《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自 201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三)高等學校會計制度。
在新版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指引下,財政部在 2013 年 12 月30 日又頒布了專門針對高等學校的行業會計制度《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新制度對高等學校的會計核算水平、會計信息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
為了進一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規范內部控制,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等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財政部在 2012 年 11 月 29 日頒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 (試行)》。
(五)歷經十年,四輪評審。
對老版本預算法的修訂工作終于塵埃落定,被奉為我國經濟憲法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2014年 8 月 31 日經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預算法是制定和執行事業單位財務規則、會計準則以及其他相關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依據。
上述法律法規的陸續出臺與實行對高等學校的財務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與新制度新規定的要求相適應,高等學校原先一套老的財務報告制度也應隨之做出相應改變。
二、老版本財務報告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局限性。
事業單位的財務報告是反映事業單位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事業成果、預算執行等會計信息的書面文件,是一個單位財務管理水平與結果的最終體現,高等學校的財務報告亦是如此。在新版預算法、事業單位會計準則、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制度的陸續出臺后,老制度框架下的高等學校財務報告已經不適應新法規、新制度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重視貨幣資金、資產負債率,輕視預算執行。
傳統的財務報告除了常規的財務報表以外,在信息披露方面主要是基于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會計要素展開的,重點關注單位的資產負債總量、債務的償還、資產負債率等等,對單位預算資金的使用情況、執行進度關注程度不夠。
(二)只管籌錢,對用錢關心程度不夠,尤其是對財政專項資金重視程度不夠。
幾乎所有的高校領導都非常關注資金籌集問題,無論是向財政申請專項資金還是跑企業和合作單位。但是在資金籌集到位以后關注程度嚴重下降,甚至認為花錢是財務的事情。眾所周知,財政專項資金都有使用期限,在規定的期限內用不完財政將無條件收回,就是在這種情況每年仍有大量的財政專項資金被收回?;I錢的目的是為了用錢,如何用錢以及如何提高辛苦籌集到的資金的使用效益其實更加值得關注。
(三)不能適時體現當下政策的要求。
在全民反腐的大背景下,中央八項規定和地方的規定陸續出臺,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資金使用越來越受公眾關注,公眾對財政資金的使用透明度要求越來越高,老版本的財務報告無法體現上述要求?!肮珓战哟?、公務用車、公務出國”等“三公經費”的預算及使用情況,培訓費、會議費的預算規模、執行程度、執行標準在老版本的財務報告中通常無法體現。
三、新形勢下高校財務報告應重點披露事項。
鑒于老版本的財務報告存在著不適應新版法律法規的環節,高校應重新設計自己財務報告的結構體系,并重點關注以下四方面的內容。
(一)重視預算執行,重點披露預算執行進度內容。
在新預算法頒布的大背景下,高校在財務報告中應當增加或加大對預算執行進度的披露。高校不同于其他行政事業單位,暑假空檔期以及學期制與公歷年度的不一致,預算執行關鍵期間在 2 至 6 月份和 9 至 12月份。通常情況下需要上半年至少出一次半年度財務報告(有條件的做季度財務報告),重點披露半年度預算執行進度,并根據實際進度做好下半年的執行計劃;下半年應盡量做到每月報告一次,隨時關注預算執行進度,保證整個年度預算的順利完成。
(二)重視專項資金的執行進度,重點披露財政專項資金的執行進度。
專項資金是各高校正常預算撥款外財政資金的重要補充,是高校內涵建設的重要資金保證,高校對專項資金必須給予足夠的關注。在國庫集中支付的付款制度下,有執行期限的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靈活度受到了極大限制,高校必須在規定的用途、限定的時間通過財政國庫處將資金支付給供應商。根據江蘇省財政的相關規定,無論何種財政專項資金都只允許結轉兩年,實際上就是三年的限期,超期無條件收回。為了保證財政專項資金在規定的用途范圍與限定的時間內執行完畢,不至于被財政收回,高校在財務報告中必須時刻關注各個專項資金的使用進度,并把執行進度較慢、較難的項目及時報告給相關牽頭執行部門和學校領導。
(三)重視固定資產方面的披露,重點關注固定資產質量方面的內容。
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的固定資產規模也水漲船高,一般的本科高校固定資產總額都在十個億以上,高職院校也在五個億左右,固定資產已成為高校資產固定資產的重頭。但在歷年高校的審計報告中,固定資產管理一直都是高校的薄弱環節,賬實不符、賬賬不符是共性問題。
老版本的財務報告往往只是對資產總額的一筆帶過,關注程度嚴重不足。在新版《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頒布后,新制度對固定資產部分的核算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對固定資產的認定標準作了新規定,還對固定資產折舊作了初步規定。高校在財務報告中對上述事項應予以足夠的關注與重視,充分披露固定資產的相關信息。
(四)重視信息公開,增加“三公經費”、培訓費、會議費等敏感信息的披露。
隨著中央八項規定和地方的規定陸續出臺,高校的財政資金使用越來越受公眾關注,公眾對財政資金的使用透明度要求越來越高。老版本的財務報告幾乎不包含上述內容?!肮珓战哟?、公務用車、公務出國”等“三公經費”的預算及使用情況,培訓費、會議費的預算規模、執行程度、執行標準已日益成為公眾關注的重點問題,高校應在財務報告中定期披露上述項目的預算及執行情況,要重點關注超進度、超預算項目的使用;對超進度和超預算使用的項目學校領導應重點關注,及時做出調整,保證敏感項目信息不超進度、超預算使用。
參考文獻:
[1]陳志斌。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新亮點[J].財務與會計,2015(4):59-61
[2]曾潔,張寶國。我國民間非盈利組織財務報告缺陷分析及改進研究[J].財務審計,2015(1):76-77
[3]楊靜。淺析財務報告模式的改進[J].財經界,2015(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