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期,我國許多商業銀行都面臨著不同種類的會計風險,而對于這些風險進行防范和化解需要相應的努力和智慧,尤其是提出有效的風險應對策略才能夠避免風險的進一步擴大化。
一、銀行財務會計面臨的風險
銀行財務會計面臨著諸多的風險,主要體現在核算風險、出納風險、結算風險、業務風險等方面。
1、核算風險
核算風險主要是指部分銀行的財務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沒有遵循我國相關的會計核算制度或者是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存在工作不規范的問題,這會使得銀行的會計核算中存在諸多漏洞,其結果是銀行的金融風險也隨之加大。除此之外,較為常見的會計核算風險往往還包括了會計核算信息不真實、會計核算信息泄露、核算賬目外另設賬目、隨意篡改會計核算報表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必然會導致銀行以及銀行客戶的資產和資金都會受到非常大的損害。
2、出納風險
出納風險的種類很多,按照業務上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收款的風險、現金收付的風險、金庫管理的風險等等。通常來說出納風險之所以存在,和銀行工作人員沒有按照規矩來進行現金的收付和運送業務都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系。除此之外,銀行出現出納風險還可能是因為部分工作人員在進行接單、收款、封箱、押運等工作時沒有按照銀行所規定的工作流程來進行,最終給予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銀行工作人員內部的貪污腐敗也會導致出納風險的出現,即部分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對出納信息進行修改,在公飽私囊的同時也給銀行的經濟效益帶來了非常大的損害。
3、結算風險
結算風險通常也被稱為會計結算風險,顧名思義就是指銀行在進行結算時所可能產生的風險?,F今我國銀行采取的結算方式多種多樣。例如票據結算、現金結算、電子匯款結算、信用卡結算等不同的方式。這些不同的結算方式一方面給銀行的業務帶來了更多的便利,但是與此同時也給銀行的財務會計工作帶來了更多的風險。即由于部分商業銀行沒有建立科學、合理的風險預警機制,并且在結算管理時還存在著結算管理不規范、結算流程不清晰、結算制度不全面、結算監控具有漏洞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在很大程度上放大結算風險所帶來的損害,因此應當對于這些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
4、業務風險
業務風險主要是指銀行的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在日常業務中所產生的風險。通常來說造成銀行會計業務風險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部分銀行財務人員沒有經受過非常系統、非常全面的會計培訓,從而導致的業務生疏問題。并且在這之外存在著部分銀行財務人員應當而沒有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的現象,這一問題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銀行會計業務風險的出現。需要注意的是,業務風險存在很強的長期性和隱蔽性,即由于在銀行每天的日常業務中都存在有產生業務風險的可能性,并且由于其是由銀行內部會計人員引起的,因此具有非常強的隱蔽性。
二、銀行財務會計風險的應對策略
銀行財務會計的風險應對策略是一項系統性的策略,其主要內容包括完善監管制度、提升工作水平、健全內控機制、強化風險預警等內容?,F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進行闡述。
1、完善監管制度
完善監管制度對于銀行減少財務會計風險有著非常直接的幫助。眾所周知,金融監管模式本身就是一個銀行得以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于其進行合理的完善與優化就是一個銀行長期發展所必不可少的工作。除此之外,在完善監管制度的過程中銀行應當遵循我國的《銀行法》和其他金融監管的制度和條例,并且在法律的框架內開展業務,這也是確保銀行金融工作健康運行的重要前提。另外,為了能夠減少銀行所面對的財務會計風險,我國有關部門應當注重對于銀行準入和退出等相應條例進行持續的完善,然后將其迅速的投入到銀行的金融實踐中去,才能在根本上減少銀行財務會計風險的出現。
2、提升工作水平
提升工作水平是指銀行應當注重提升財務人員的整體工作水平。眾所周知,財務人員作為銀行會計工作的直接負責者和執行人,如果沒有具備良好的工作水平則無法勝任這一重要的工作。因此,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銀行應當注重周期性的開展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訓、專業知識培訓、綜合素質培訓等不同的培訓工作,從而能夠全方位的提升銀行財務人員的工作能力。在培訓之外,銀行財務人員也應當自覺地的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并且配合銀行所開展的考察工作來進一步避免工作中失誤和漏洞的出現。
3、健全內控機制
健全內控機制應當從不同的方面著眼。在健全內控機制的過程中銀行應當首先對于之前存在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大力的整合與更新,這一工作的目的在于確保銀行內控制度能夠與銀行實際的日常工作得到有效的結合。在這之后銀行應當注重建立強有力的內部監督機制,并且在周期性的內控過程中對于發現的問題迅速的分清責任然后進行及時的追責。接下來將解決對策進行層層的落實,切實做到將內部控制機制與會計人員的崗位責任相結合。另外,在健全內控機制的過程中事后監督也具有重要的意義,稽查與復核等工作的開展能夠在事實上避免之前出現的問題與漏洞再次出現,從而能夠有效減少銀行內部風險的出現。
4、強化風險預警
強化風險預警的核心在于建立“管理、監察、落實”相結合的綜合預警體系。
在這一預警體系的建立過程中銀行應當將聯動監控機制的應用放到工作的重點上來,從而能夠增強會計核算中發現錯誤、改正錯誤的能力。并且風險預警工作的開展還需要銀行風險控制人員深入的研究導致銀行財務會計風險產生的各種因素和風險出現的概率問題,從而能夠有針對性的提出預警方案并且在風險出現之后對其進行迅速的抑制,來達到避免銀行會計風險蔓延的效果。最終能夠使得商業銀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得到很好的保護。
三、結語
在我國新時期的金融體系發展過程中,銀行之間的競爭變得日益激烈,因此只有良好的會計風險預防才能夠避免銀行整體金融風險的擴大。銀行工作人員應當對于財務會計風險的種類有著清晰的了解,從而能夠選擇出合適的應對策略來促進我國銀行整體的風險應對能力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吉亮。淺析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 [J].當代經濟,2013.2(10)56-58.
[2] 李 勇。 淺 談 銀 行 會 計 風 險 及 其 防 范 [J]. 商 情,2011.5(16)78-80.
[3] 胡婷,趙莉娟。論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形成與防范[J].中國商界,2012.3(12)45-47.
[4] 高思廣 . 城市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管理研究 [D]. 大慶石油學院,2009.
[5] 朱紅宇 . 論國有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及其管理 [D]. 山東大學,2013.
[6] 周曉潔 . 浦發銀行大連分行會計風險管理研究 [D]. 大連理工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