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允價值及其計量概述
1.1公允價值定義
準則第39號中,對其解釋為市場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在會計計量日發生的交易中,其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的,或是所能轉移的一項負債所需要支付的價格,也可以將其理解為公允市價、公允價格。一項交易的買賣雙方,在彼此都熟悉市場行情及出于自愿、公開交易的前提下,所達成交易的結果確定的價格。亦或是,在沒有關聯方關系的雙方,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雙方的某項資產可以進行買賣或者對某項負債可以清償的價格。
1.2公允價值計量概述
1易中,熟悉市場行情的買賣雙方,出于公平、自愿的基礎上進行資產交易或者債務償還金額的計量。購買方對合并業務的記錄需要運用公允價值客觀、公正的相關信息。而在日常會計工作中資產的公允價值,通常是由具有相應資格的資產評估師事務所對被合并企業的凈資產進行評估、確認。
現以被合并企業的固定資產公允價值為例對公允價值加以說明:對尚未使用的固定資產,以其同類生產能力的固定資產的重置成本計價,對于企業將要出售的固定資產,抑或是該企業持有一段時間(持有期間未使用)后再出售,則可按該固定資產的可變現凈值計價;對暫時使用一段時間然后出售的,則應該先預計將來使用期的折舊金額后,按可變凈值計價。
2資產減值會計的概述及其必要性
資產減值會計是指企業的某項資產在將來的一定會計期間內,將出現可能流入該企業的所有經濟利益,低于該資產現實的賬面價值情況有可能發生,在會計上對該項資產的減值情況進行的相應的分析、確認、計量及對其相關的財務信息進行披露的核算。實質上是,資產減值會計是用資產的價值計量來替代成本計量,并且將賬面金額大于其賬面價值的部分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或是費用的一種會計核算方式。其核算是出于謹慎性原則而實施的。其具體原因:其一,當今世界科技水平在突飛猛進中不斷的發展,技術的更新換代之快,無疑使得企業所擁有的相應有形資產或是無形資產不可避免的遭遇某種程度的貶值,如果企業一味的還是以"實際成本法"對資產進行期末計價,將使企業在無形中隱含著極大的經營風險及財務風險;其二,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放開和搞好資本市場是大勢所趨的問題,這里帶來的一個問題便是,企業的各類投資的收益與風險共擔。投資有風險,不是一句空話。因此,每個企業對外的各類投資也有減值的風險,如果不采取謹慎性原則進行資產減值會計的核算,企業的投資風險,很可能是不能如期收回投資本金的情形下才能體現出來。這將給企業財務管理和經營分析的成果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進行資產減值會計的核算是極為必要的。
3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的聯系
公允價值計量準則中明確規定,該準則適用于資產減值準則的應用??梢钥闯?,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
3.1公允價值是資產減值會計核算的基礎
會計實務中,確定可收回金額是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關鍵這所在。依照現有準則的具體規定,如果想要估計某一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就應該對該項資產公允價值扣除處置費用后的余額(簡稱余值)、該項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簡稱折現值)等進行合理的估計。從而按照以下原則判定是否應該進行減值測試及計算應當計提多少資產減值準備:第一,如果余值或者是折現值的價值大于該資產的賬面價值,就不必對該項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第二,如果該資產將來折現值的估計不確定時,就應以該資產的余值作為其可收回金額;第三,如果該項資產的余值無法估計時,就應該以該資產預計的折現值作為其可收回金額。因此,該項資產的減值會計計量基礎應當是以該項資產期末公允價值計算。
3.2日常會計處理中公允價值與資產減值二者計量結果的統一性
企業所擁有的資產在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前提下,該項資產期末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時,就應調增該項資產賬面價值,所形成的差額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同時計入到當期的利潤表中,反之亦做相反會計分錄。在資產減值會計基礎下,只是有確鑿證據證明,當資產的賬面價值低于其將來可收回金額的情況發生時,其差額才能計入資產減值損失,同時其減值損失計入到當期損益之中。因此,當企業期末資產的發生減值時,如期末資產的公允價值等于可收回金額,除了其差額計入不同的會計科目,對利潤表的影響是一樣的。由此,資產減值會計實質上是公允價值計量處理的一個特例,二者的計量基礎是相同的。
4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的區別
4.1遵從的出發點不同
資產減值會計的出發點是謹慎性原則,其理念是"就低就高",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相對謹慎地估計,企業可能實現的利潤,尤其是對上市公司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然而,對有確鑿證據證明的損失要應該進行確認,同時反映到當期會計報告之中。
公允價值計量的出發點,是將企業資產或者負債的賬面價值按照期末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因此,無論該資產形成減值損失或是形成資產增值收入都應當進行相應的確認,遵從的是會計核算中的相關性原則。
4.2二者計算結果的差異
《準則》規定,資產減值的計量是指,該資產所預先估計的公允價值,減去預計相關處置費用及稅費后的余值與其賬面價值比較的結果,即資產的期末價值取決于二者中的較小者??梢?,公允價值計量不一定等于資產減值準備的計量。因此,公允價值與資產減值計量的不同之處在于沒有考慮相關處置費用及其稅費。
4.3二者日常會計核算的差異
在企業進行資產減值會計的日常會計核算過程中,當公允價值減去預計資產處置費用后的余額小于其賬面價值時,并且有確鑿證據證明,該資產確實已經發生了減值,即可將二者的金額差異計入到該項資產的減值損失當中,同時,將其體現在利潤表之中。如果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預計資產處置費用后的差值大其于賬面價值時,說明其未發生減值,也就無需做相關的會計處理。按照謹慎性原則的規定,資產減值損失是指,預計資產減值時對企業會計利潤的抵減,升值時不予確認。
5總結
通過對上述兩者之間關系可以看出,公允價值計量是資產減值會計核算的基礎,而兩者的區別在于會計理念、計算結果及會計處理上的差異。只有把握好公允價值與資產減值會計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的運用公允價值及資產減值從而更好的為企業投資人及債權人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報告。
參考文獻:
[1]戴德明,毛新述,鄧璠.中國虧損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準備計提行為研究[J].財經研究,2005,(07).
[2]伍剛.公允價值計量的新視角[J].財會月刊,2006,(13).
[3]李彥龍,張艷.資產減值新舊準則比較研究[J].審計月刊,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