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無形資產; 評估; 收益法;
引言:無形資產體現是某種權利和技術, 比如知識產權、專利權、企業形象、信譽等, 雖然不是以實體形態存在的, 但是仍然具有價值。無形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有很多, 包括收益法、市場法、成本法等, 其中, 收益法是實踐應用中最為廣泛、有效的方法。因此, 對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風險控制途徑進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無形資產評估的必要性及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一) 無形資產評估的必要性。
現如今, 企業以商標權、專利技術及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進行對外投資已經成為了非常普遍的現象。無形資產在企業整體綜合價值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做好無形資產評估工作已經成為企業穩定發展的必然要求。其次, 如果企業忽略了無形資產的價值, 對無形資產缺乏有效保護的話, 很容易導致其無形資產被其他企業所侵占或利用, 從而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而通過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 可以使企業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無形資產的價值,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無形資產的保值或增值。因此, 做好無形資產評估工作是防止資產流失的需要。此外, 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無形資產的重要性, 并紛紛采取措施保護自身的無形資產, 伴隨著因無形資產產生的糾紛也越來越多, 想要使這些問題得到妥善地解決, 使糾紛雙方對最終解決結果達成一致, 就必須建立完善的無形資產評估體系。
(二) 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1.收益法的內涵。收益法指的是一種通過測算被評估資預期收益的現值來對資產價值進行評價的方法。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應用中, 往往以無形資產的獲利能力與預期生產流作為其價值評估的評估標準。2.收益法的適用范圍。采用收益法所評估的無形資產應該滿足以下幾點要求:已經被放入公開市場;具有預期收益的能力且在一定周期內可以持續獲得預期收益;預期收益的風險因素能夠用貨幣計量。3.收益法的基本公式: ;其中P代表評估值;n代表年序號;i表示收益年期;r表示資本化率或折現率;Ri表示未來第i年的預期收益。4.收益法的基本參數。收益法的基本參數有超額收益、收益期限和折現率, 其中, 超額收益是指正常情況下, 被評估資產能夠得到的額外收益;收益期限指的是所評估資產能夠獲取額外收益所持續時間;折現率指的是通過計算將未來預期收獲匯報轉換成當前價值的比率。
二、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 超額收益的界定與測算存在困難。
通常情況下, 無形資產產生收益需要其他資產的協同作用, 而不會單獨產生收益, 因此, 在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時就需要分離出其他資產協同作用產生的收益。界定所需評估的無形資產直接產生的超額收益, 是無形資產評估面臨的一大難題。如果處理不好, 收益分離不清很容易造成無形資產價值的高估或低估, 這兩種情況都會對無形資產評估的準確性、可靠性造成不良的影響。
(二) 收益持續時間的選擇和確定存在困難。
無形資產的有效收益期限是由無形資產的剩余經濟壽命而決定的, 然而, 無形資產的剩余經濟壽命的確定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首先, 不同種類無形資產剩余經濟壽命的決定因素存在著差異;其次, 無形資產受法律保護的年限、產權變動或轉讓過程中產生的期限問題等因素都會對無形資產剩余經濟壽命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此外, 無形資產作用發揮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價值的損耗, 其損耗的價值對于無形資產有效收益期限的確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傊?, 無形資產有效收益期限的選擇與確定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三) 折現率的選取存在困難。
折現率是收益法的重要基本參數, 其微小差異都會對無形資產的評價結果造成較大的影響, 因此, 折現率的確定必須要謹慎, 但同時也是一個難點。折現率本質上就是投資報酬率, 它的高低主要是由無形資產的正常投資報酬率和風險投資報酬率決定的。其中, 正常投資報酬率的確定較為容易, 主要取決于資金的機會成本。通常情況下, 正常投資報酬率要高于正常投資的機會成本, 其參考依據為銀行儲蓄利率與國庫券利率。正常投資報酬率的確定往往不會存在爭議, 但是, 對于風險投資報酬率,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 其準確性和科學性仍然很難得到保證?,F階段, 人們僅僅是通過財務理論來指引確定風險投資報酬率, 沒有固定的評價確定方法, 統計方式及參數的選擇也缺乏可靠性, 從而使得無形資產整體評估工作的精確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
三、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風險控制途徑
(一) 正確預測無形資產的超額收益。
市場波動、國家政策和社會環境變化等因素都會對無形資產的超額收益帶來影響, 而為了保證無形資產超額收益評估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就必須綜合考慮這些因素, 并明確其對超額收益的影響范圍和程度。其次, 明確評估對象, 即無形資產的內容及范圍, 采取科學的會計計量方式將無形資產產生的收益額從總的收益額中分離開來。最后, 參考當前無形資產的收益情況, 將其作為確定無形資產超額收益的重要依據。
(二) 合理確定折現率。
折現率的確定對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應用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合理確定折現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 從無形資產市場經濟運作的基本規律而言, 折現率可以視為風險投資報酬率和正常投資報酬率再之和, 因此, 折現率不能夠低于正常投資報酬率;其次, 折現率的確定應該重點參考無形資產預期的收益額, 只是單純地依賴企業自身或行業的基準收益率來計算折現率是不科學的。
(三) 明確無形資產評估的范圍。
在運用收益法進行無形資產評估過程中, 明確無形資產的評估內容及范圍是保證評估結果合理性和科學性的前提。明確無形資產評估范圍的目的在于確保與評估目的有關的無形資產全部被納入評估體系中。知識經濟時代, 無形資產的范圍和內容在不斷地擴充, 因此, 無形資產評估過程中, 僅局限于傳統的評估內容是遠遠不夠的, 企業還要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 將外購商譽、自創商譽等新型無形資產納入評估體系中, 以免因評估范圍窄小而導致評估結果缺乏科學性和準確性。
(四) 有效期限的確定。
評估人員通常根據無形資產的損耗情況、未來預期獲利情況等來確定無形資產的有效期限, 同時, 對于一些有特定生命周期的無形資產也可以用合同規定、契約和法律來確定其有效期限。比如, 商標權、著作權、專利權等可以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確定有效期限;可以根據合同來確定非專利技術成果轉讓的有效期限。此外, 無形資產的有效期限一定不會超過其生命周期。
(五) 加強評估人員的風險意識。
無形資產的評估工作是由評估人員完成的, 因此, 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評估人員道德素養、職業技能等因素的影響。首先, 要完善評估人員的準入機制, 從源頭上提升評估人員的綜合素質, 實現無形資產評估團隊的現代化發展;其次, 不斷提升評估人員的風險意識, 轉變評估人員的工作理念, 同時, 明確無形資產評估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因素及相應的防控措施, 從而使評估人員在工作實踐中能夠積極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有效降低無形資產評估的風險;此外, 資產評估機構還要加強評估人員的培訓工作, 提升評估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從而提高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總而言之, 無形資產評估是企業發展、防止無形資產流失、完善現代化市場發展的需要。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應用中還存在著超額收益的界定與測算存在困難、有效期限確定困難、折現率選取困難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 企業要結合自己的情況, 采取一系列措施正確預測無形資產的超額收益、合理確定折現率、明確無形資產評估的范圍、確定有效期限、加強評估人員的風險意識, 同時建立資產評估預警機制, 最終實現無形資產評估準確性和科學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憶辰, 楊景海。無形資產評估收益法應用問題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 2016 (14)
[2]孔維, 高兵。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應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6 (5)
[3]張聰聰。論述無形資產評估中收益法的運用[J].中國經貿, 2015 (5)
[4]何珊珊。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應用[J].江蘇商論, 2017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