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9 月 7 日在哈薩克斯坦的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提出:“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由此新疆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 如何準確把握服務絲路經濟帶為切入點, 找準服務方向,發揮財務會計職能,全面規劃新疆財務會計戰略,不斷提高會計服務功能,推動跨越式發展和對外開放,促進新疆長治久安是擺在新疆會計人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
1 絲路經濟帶背景下新疆財務會計發展的環境分析
(1)國際環境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與投資多元化的發展,和平與發展乃世界主題,財稅、金融、投資的改革深化,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加強合作,政府注資,刺激經濟和抗衡危機的努力下,世界經濟正在緩慢復蘇并呈弱增長態勢。 這些都有利于新疆會計發展與改革。 但也要意識到,緩慢復蘇的世界經濟仍很脆弱,這使新疆會計發展與改革既面臨重要的戰略機遇,也面臨巨大壓力。
(2)從周邊環境來看,對新疆有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及《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諸多利好政策,尤其是絲路經濟帶戰略的提出,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的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所指出,在跨歐亞、南亞和西亞的擁有 30 億人口的廣袤地區建立起應對全球經濟挑戰的區域合作空間,將是一個既具有遠大前瞻意義、又不乏現實可行效益的宏大構想。 在這樣一個能夠使相關各國的政策、道路、貿易、貨幣流通順暢的廣大區域里,技術、資本和人員的流通成本將大大下降,地區整體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競爭力大大提高,當然建成絲路經濟帶,聯通東西方和造福 30 億人,首先受益的自然是地處絲路中心的中亞各國。 由于新疆與中亞的地緣優勢,建成絲路經濟帶對新疆經濟跨越式發展和全面推進開放有著重要意義 (張春賢,2013),由此會對新疆會計發展與改革產生重大影響。因為,經濟全球化既是國際貿易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促進國際貿易進一步發展的推進器;國際貿易的內容、規模和速度,有賴于對外開放的深度與廣度,也是會計制度國際化程度的重要基礎和依據(欒甫貴,2004)。
(3)從國內環境來看, 我國會計改革從 1993 年至今,改革進程的發展更加適應全球化經濟。 1993-1997 年是統一會計準則期間(Uniform period), 1992 年 11 月 30 日,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以及 13 個行業的企業會計制度和財務制度,簡稱“兩則兩制”。 1998-2006 年是會計協調階段(Harmonisation period)包括財政部在 1998 年頒布的《股份公司會計制度》 和 2000 年 12 月 29 日頒布了綜合的主要適用于大中型工商企業的《企業會計制度》,這一階段會計改革對于規范企業會計核算行為,統一分行業會計制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加強會計國際協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07-2010 年是會計趨同階段(Convergence period),2006 年 2 月 15 日,我國正式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和 38 項具體準則,2007 年 1 月 1 日起,新會計準則體系在上市公司執行。在中歐財經對話框架下,經過 3 年來的努力,中國會計準則得到了歐盟的認同。 以國際趨同為基本戰略思路制定頒布的新會計(審計)準則體系,標志著我國會計改革已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這些改革和變化都要求會計工作者具有較強的專業判斷能力和扎實的會計基本功底,對新疆會計改革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對于基礎較差的新疆財務會計也是巨大挑戰和艱巨任務, 而在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 新疆財務會計如何更好地服務貿易和對外投資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2 絲路經濟帶背景下的新疆財務會計發展戰略選擇
(1)積極推進企業財務會計革新 。 絲路經濟帶加快建設后 ,新疆企業加速進入中亞市場和國際市場循環, 中國與中亞各國貿易往來和跨國的經濟文化合作與交流日益頻繁, 財務會計工作涉及許多的思維、 理念和方法, 已遠遠超越會計基本核算職能,它已經涵蓋經濟、財政、金融、法律、道德等領域的知識和實踐背景。 隨著資本流動更加國際化,籌資渠道和投資方向更加多樣化,國際市場更趨激烈,而會計準則的地區性可能引出不同地區的規范和秩序之間的沖突, 并往往成為人們跨地區和跨國界經濟交流的障礙和會計準則國際趨同, 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融入全球化的必然選擇,二十國(G20)峰會、金融穩定理事會(FSB) 倡導制定的全球統一的高質量會計準則不僅會對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產生影響,而且還會對全球社會經濟發展的進程產生影響,甚至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這就要求新疆財會人員熟悉中亞會計準則,依照會計準則、符合國際慣例,創新會計信息處理和財務管理模式,提高綜合素質,適應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和“走出去戰略”的需要。 還有根據我國國情、新疆區情和企業的實際情況,以創新的思路考慮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準確研判企業的風險和收益,積極參與企業經營決策。
(2)強化內部會計控制的應用。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包括保護資產安全、保證賬目和財務報告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因素有方法、程序和組織規劃。 它通過會計工作和利用會計信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指揮、調節、控制,以保證企業效益最大化目標的實現。 絲路經濟帶戰略背景下新疆進入大發展和大開放時期, 要加快新疆—中亞國家邊境口岸和貿易區的建設, 還有中亞已經成為中國在境外投資比較集中的區域之一,比如在 5 個中亞國家都有中國大量的投資項目,涵蓋了許多領域,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的直接投資已經超過 200 億美元,如果加上金融信貸已超過 300 億美元。 所以內部會計控制中合理控制融資規模,考慮多元民族文化價值觀的基礎作用,促進和完善新疆內部會計控制的建設。
(3)提高會計師事務所的對外會計服務能力。 企業在加強對海外資產的審計監督方面對會計師事務所走出去具有強烈的服務需求。 除了傳統的審計服務外,還包括對海外資產和企業運營情況實施風險控制的需求、對投資項目進行前期可行性研究、稅務籌劃、成本支出控制等財務管理咨詢方面的需求。 通過對中亞5 國 的財政政策 、稅務政策 、銀行的金融政策 、利率和匯率 、金融產品的掌握和應用,全面降低企業的成本支出。 所以是會計師事務所應該在規模上還要擴大, 以便與被審計的企業資產規模相適應;二是會計師事務所在業務能力、人員素質、服務能力方面要進一步提高,以滿足出資人的管理要求;三是會計師事務所走出去要熟悉中亞 5 國的情況,適應當地的環境。
(4)人才是會計發展的戰略資源。 國以才治,業以才興,培養造就一大批道德優良、素質過硬、視野開闊、能力卓越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是我國會計永葆生機活力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和長遠之舉(劉玉廷,2009)。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 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濟與社會變幻莫測以及新疆經濟快速發展, 新疆需要一批批年富力強的優秀的高級會計人才完成國際準則“趨同”和中國會計“繁榮”的歷史重任,把新疆會計事業推向前進。 新疆高級會計培訓計劃力爭通過 5~10 年時間,培養和造就一批(300 人左右)精通業務、善于管理、熟悉國家財經法規、 具有廣闊視野和戰略思維的高素質、 復合型會計人才。 6 年來,新疆共選拔培養高級會計人才 2 期 64 人,已結業 32人,正在開展第三期選拔(截至 2012 年)。 7 名學員通過努力入選全國會計領軍(后備)人才培養工程,入選人數在西部省區市名列首位。 培訓同時要發揮高級會計人才在強化會計職能、宣傳會計政策、 研究學術理論與實務問題等方面的組織推動和輻射作用,促進本單位、本地區、本部門經濟工作的發展,帶動新疆會計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欒甫貴.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會計制度改革及其環境分析 [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04.
[2]劉玉廷.中國會計改革開放 30 年回顧與展望[J].會計研究,2009(1).
[3]楊時展.1949-1992 年中國會計制度的演進 [M].北 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