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加強村級財會隊伍建設,提高財會人員素質,理順、規范農村財會人員管理體制,山東省兗州市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全面推行了村級財會人員聘任制。該制度推行以來,在強化財務監管、維護村集體和農民群眾的利益、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上發揮了重大作用。
但隨著村集體經濟的逐步壯大,村級財會隊伍管理也逐漸凸顯出了較多問題。文中我就優化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如何更好地提高村會計的財務管理能力提出自己的建議。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財會隊伍不穩定
近年來,村里富裕了,想進村委干番事業的人員多了,村干部的報酬也漸漸提了上來,有條件的地方還為村會計辦理了養老保險,因而每逢村委換屆后,市、鎮(街道)經管部門雖明文規定穩定村級財會隊伍,仍有進了村委但當不上支部書記、村主任的便當上了村會計,而原村會計因進不了村委被村里堅決辭退。
1.2 文化程度過低,不能適應農村經濟蓬勃發展的需要
經全區匯總調查,現在的村會計第一文憑多為初中畢業,年齡偏大的還不到初中水平,存在文化素質整體偏低、業務技能差的現象。50多歲的村會計不會漢語拼音,連基本的電腦輸入都不會,更別說運用遠程教育、電腦網絡發布商品信息,謀求致富新路子了。受文化水平限制,個別會計任職三五年,僅知道收入、支出,只會記流水賬,連最起碼的借貸復式記賬法都弄不明白,固定資產、往來賬增加減少不知道應記借還是貸方,賬薄弄得一塌糊涂,有的干脆連賬也不記,把單據報到經管站算完。雖然市(區)每兩年組織一次會計業務培訓,但培訓會上睡覺、抽煙、拉呱的比比皆是,培訓后真正能學到技能的占少數。
筆者曾接到一個村會計張某報來的賬,竟把所有收入都下作應收賬款。本著謹小慎微的工作理念,我用了近半周的時間翻查該村往來賬,始終未找到應沖銷的欠款,后聯系到張某,說村里的收入都是應該收的,都得是應收賬款!后來,對其幾乎是手把手培訓多次,他記錄的賬薄仍然不規范完整,核算各類報表也時常出錯。近期,為確保農民增收致富,中央、省、市出臺了一系列興農富民政策,鼓勵農民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創辦新型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在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加強財務管理等方面上需要村會計或親力親為,或全程指導,當好群眾發家致富的好幫手。業務不熟、不精的會計何能擔此重任!
1.3 居住分散,為群眾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步子的拉大,更多的農民到城鎮居住,大量剩余勞動力向大中城市轉移,有的村會計也在城鎮購置了住房,有的趁冬閑等時期也外出打上一段時間的小工。改善居住條件、勞動創收都無可厚非,但村內事務雜七雜八,催收村集體各項承包費,群眾婚喪嫁娶、土地轉包互換等哪一樣也少不了村會計的參與,有的村民找不到會計急得滿村子嚷嚷,耽誤了工作,影響了干群關系。
2 優化村級財務管理,提高財會隊伍整體素質的幾點建議
2.1 嚴格居住地
村會計人選應在其所在村村民長期居住地篩選,任用伊始,當事人與村委會就簽訂書面合同,約定聘期內一直在村內居住,如外出購房居住或打工,一經發現,聘用合同自行解除,并承擔約定的違約金及因擅離職守造成的經濟損失,合同簽訂后應到當地司法部門公證。
2.2 嚴把學歷及年齡關口
第一學歷至少為高中畢業,年齡在30歲以下,老會計重選重聘的不超過40歲。只有過硬的文化理論水平,學起財會知識來才能做到全面、快捷,融會貫通,工作起來準確、高效。村會計還要年輕、身強體壯。村內事務繁雜,趕上三秋、三夏大忙季節,秋季土地小調整,年終分配等時期,村會計可能坡里村里連軸轉,尤其是人口多、面積大的村,身體差累出毛病耽誤事的情況經常出現。
2.3 嚴格培訓考核,選出愛崗敬業的實用人才
《村級財務管理》為基本教材,選學《企業會計》,有村辦企業的要進行監管,避免集體資產流失,還要深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學習《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法律法規中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農業法、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婚姻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通過學習,達到熟練掌握財會知識,依法、公正處理村內政務、財務的目的。學習方式應采取書面考試合格后脫產學習的方式,可安排當地技校、電大代培,學習時間應在一年以上,學習結束后安排不少于一月的實習時間,之后進行嚴格考核,不合格的堅決不予任用,安排一年的試用期,業務不精、工作不力也不予任用。正式聘用后,每年進行一次后續教育,進行知識、技能的更新及補充,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2.4 提高工資待遇,留住人才
經培訓考核合格正式聘用后,工資發放,辦理醫療、養老保險及退休時間,由所在鄉(鎮)、市(區)財政參照基層機關行政、事業人員辦理。通過以上措施,經濟上徹底擺脫了村委會的束縛,確保能獨立辦公,避免了人情開支、權力開支等不良現象的發生;較高的工資及福利待遇讓財會人員分外珍惜工作崗位,更能調動工作積極性;嚴格的培訓考核,確保了業務技能的不斷更新提高,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完備的用工合同,確保人員安于居住地,安于工作崗位,真正讓村會計發揮管家理財行家里手的職能,達到便民利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