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部門決算是指在每個會計年度終了,以日常會計核算為基礎,匯總全年收入、支出、資產、負債、人員等方面的各項基本數據,并且根據財政部門決算編審的要求,系統地、真實地、全面地反映事業單位各項財務收支狀況和預算資金的執行情況。通過編制事業單位部門決算,可以滿足國家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監管的需要;通過對決算數字進行科學地分析,既可以為上級部門進行宏觀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也可以為本單位下一年度預算編制提出改進意見,從而提高下一年度預算的編制水平。
一、當前事業單位部門決算編制中存在的問題有
\\(一\\)部門決算編制時間短、工作量大
事業單位編制決算時,通常要求春節前完成,而春節一般在1月底或2月初,大概只有1個月的編制時間。而編制部門決算前還要對基礎賬務進行審核、檢查,對暫收暫付款項進行針對性地整理、催收,對固定資產的實物進行清查并和帳薄登記數相核對,還要保證新一年的財務日常業務不受影響,同時,在新舊年份交接之時,還有其他與會計無關的事情需要處理,比如單位的年終總結、評比先進等工作。而且在編制部門決算前,財務人員還要和財政部門、上級主管部門、下屬基層單位進行對賬。主管部門不僅要編制本級的決算報表,還要負責本系統決算單位的對賬和報表的審核、匯總工作,增大了主管部門的工作量,在對賬過程中,如果和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出現不一致時,就會大大延長對賬時間。面對如此劇增的工作量,還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往往會出現只要決算能夠順利地通過審核,在規定時間內能把部門決算報送出去,哪怕出現拼湊數據也無所謂的情況。
\\(二\\)對部門決算的認識不到位
對部門決算的主觀認識還停留在一個淺表的層面,認為事業單位部門決算只是在年度終了之后,對財務狀況和資金使用的一個簡單匯總,僅僅起到了年終后整體算賬的作用。再加上填報的時間短、工作量大,在編報過程中,遇到編報說明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時,就以編審能夠通過為前提或是出于對來年預算的考慮,不按規定的口徑進行填列,違反了決算編制的嚴謹性和一致性的原則。
\\(三\\)會計核算方法使得帳表不符、報表失真
目前,財政部門要求預算單位必須量入為出,也就是所有的支出項目都要有相對應的資金來源,以此做到決算平衡。因此就會出現當實際支出大于財政撥入的收入時,對大于收入的那部分支出,單位要么年終不予結賬,采取隱瞞超支或延期結算等方法轉接到下一會計年度;要么虛增往來款項,人為地做到了收支平衡。在施行國庫集中支付后,有些事業單位會計還習慣于把資金從財政賬戶劃撥到自有賬戶,由于部門決算是站在財政角度編制的,對財政部門來說,財政資金減少了,即便是決算單位一分錢也沒有從自有賬戶中支付出去,在編制決算時這部分資金也要視同支出,由此就導致了帳表不符的情況。
二、提高部門決算編制質量的建議
\\(一\\)加強編制部門決算的認識
部門決算是對預算單位全年財務收支狀況和資金使用情況的一個綜合反映,是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結果的體現,也是對事業單位預算編制的合理性的一個檢驗。一方面財政部門希望通過部門決算的數據,從宏觀方面了解各行各業、各部門的收支狀況,從而明確財政資金投入的方向和重點,從微觀方面甚至可以掌握一個單位的收支狀況和機構運行情況,審查其支出的合法性、合規性,從而實現對基層單位經濟業務的監督。另一方面決算單位通過對本部門決算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看清本單位的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為單位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基本的依據。
\\(二\\)夯實會計基礎工作
所謂會計基礎工作是指會計日常工作的基本業務。會計基礎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決算的真實性和決算的質量。具體包含以下幾點:
嚴格按照財務規定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校驗,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報銷憑單細致認真地錄入會計憑證。只有在原始憑證是真實的,會計科目是正確的,支出金額是無誤的前提下,才能保證會計信息是準確的,在年終編制部門決算時,既減少了對賬的時間,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還能夠保證部門決算的精確性。
\\(三\\)嚴格把控部門決算的編審
在編制部門決算之前要認真地學習決算報表的編報說明,了解本年度決算報表的結構,弄清楚決算報表的填報內容,理清楚決算報表的填報范圍。對于報表中填列的數據,哪些是直接從帳薄中提取的,哪些是在基礎數據上分析、匯總的。只有把報表的各方面情況掌握清楚、明白,才能保證填制的決算報表是真實的、完整的、準確的。
參考文獻:
[1]安體富,王海勇.加快公共財政建設步伐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J].財政與稅務,2005,5:26.
[2]王占一,劉清軍.對東北地區增值稅改革后抵扣方式的思考[J].吉林財政研究,2005,5:39.
[3]2012年行政事業單位部門決算報表編制說明.
[4]吳力.余曉陽.提高部門決算工作質量的幾點思考[J].杭州財會.2006.(6).
[5]申永振.淺談部門決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