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與固定資產管理概述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稱。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單位價值在規定價值以上,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固定資產是國有資產的表現形式之一。固定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重要的經濟資源,也是保障行政事業單位正常運行,順利開展公務活動、履行管理職能的物質基礎。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就是利用價值形式,對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處置、產權登記、清查、統計報告和監督檢查等。我國現行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實行“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監管、單位占有使用”的管理體制。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從管理體制機制到購置、使用、處理過程等諸方面存在不足,嚴重影響到行政事業單位體制改革走向“深水區”。
二、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各部門占有使用固定資產苦樂不均,資產短缺與“非轉經”現象并存。
由于歷史沿革,“條塊分割”、“部門單位所有制”使得我省行政事業單位辦公條件和福利待遇苦樂不均,房產、公務車等資產在各行政事業單位之間配置不公平的現象在各地區、各部門十分普遍,而且資產占有缺少整合機制,固定資產短缺與閑置、“非轉經”現象并存,出現有些單位辦公場所、執法車輛不夠,有些單位又存在剩余資產用于“非轉經”的不合理現象。一方面直接影響了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降低行政事業工作效率,刺激了單位之間的盲目攀比,增加了財政負擔;另一方面復雜的部門利益使“非轉經”資產不易管理,極易形成“小金庫”擾亂正常的財政秩序,也成為資產流失最為嚴重的一個環節。
2.在資產購置上,監管有名無實、存在諸多漏洞
就甘肅省級預算部門來說,機構改革后撤銷了省國有資產管理局,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職能劃回財政,成立了國有資產管理處專門管理省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在2009年機構改革中又成立省機關事務管理局負責50個省級一級財政預算部門機關的資產管理工作。由于職能的不斷調整,各監管部門之間、監管部門與各占有使用單位之間對資產購置審批和使用管理有脫節現象。監管機構對使用單位資產的存量、實際狀況和具體用途缺乏詳細了解,預算單位或者繞過監管審批直接購置,或者采取“化整為零”的方法購置固定資產,出現私下交易、暗箱操作、“人情采購”等違法行為以及盲目采購、重復購置、攀比采購等非正?,F象。資產購置的監管漏洞哄抬了資產采購價格,增加了資產采購成本,浪費了有限的財政資金。
3.在資產使用上,占有單位對實物管理重視程度不夠,使用效率低下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公共服務性和非增值性決定了它在使用中不要求增值,不以營利為目的,在進行政府審計時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通常也不是規定考核項。因此,“重錢輕物、重購輕管”是普遍存在的認識誤區;資產缺乏專人管理、賬卡物缺一少二是常見現象;而職工離退休后“物隨人走”,資產賬賬不符、賬實不符現象普遍;資產“過?!遍e置、低價出租,使用效率不高,則是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又一個問題,不但浪費了有限的物質資源,而且助長了一些單位的奢靡之風。
4.在資產處置上,程序不規范,主觀隨意性大
根據規定,非經財政、主管部門批準,各單位不得自行處置固定資產;處置收入按規定納入非稅收入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但在處置環節上,占有單位把國有資產當成私有財產,資產處置事先不報,無償出借、無償擔保、低價出售現象造成不必要的資產浪費;處置收入不上繳,形成賬外賬,成為“小金庫”的來源。
三、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既有體制機制上的原因,也有監管方面的缺陷;既有占有單位主觀上的故意,也有監管部門客觀上的精力不足。具體可歸為。
1.管理體制不順是根本因素
在我省,改革后國管局不再存在,但財政部門及機關事務管理局之間出現職能交叉、分工不合理。按規定,除車輛外,50個省一級預算部門局機關的資產管理權劃歸機關事務管理局,但這些部門的下級單位所有資產管理權仍歸屬省財政國資處;而所有一級預算部門機關的固定資產預決算仍在國資處。職能交叉造成“誰都管,誰都管不了”,“誰都負責,誰都不負責”的局面。
2.管理機制不完善是重要原因
預算編制粗糙、執行度寬松、采購人為干預過多而低效、績效考核手段單一,預算控制成空;資產使用缺乏統一規范的制度和流程,管理低效、流失嚴重;資產處置缺乏監督手段和問責,對“非轉經”監管不力導致資產流失和浪費等等。
3.占有單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內因
盡管外部監督存在著監督不主動、不經常和缺乏手段等客觀現象,但固定資產管理亂象內因在占有單位。一些單位及領導將占有資產視為“私有”財產,隨意購置、違規處置;或未建立日常管理、定期清查、內部控制制度,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刻意規避各項制度,違規超配資產、辦公場所,并將“剩余”資產“非轉經”,造成資產流失和浪費。
四、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
1.理順體制,分工合作,消除深層次障礙
從我省實際來看,機構改革的目標是形成財政部門綜合管理、機關事務管理局具體監管、各占有部門(單位)日常使用管理的體制,應該說順應了改革潮流趨勢。但需進一步理順體制,財政與機關事務管理局在總體管理中分工合作,加強溝通,形成監管合力;占有單位要在財政和機關事務管理局的指導下做好使用管理。
2.完善管理機制,堅持資產管理、預算管理和采購管理相結合
一要堅持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結合,研究建立資產配置標準,細化預算編制,嚴控固定資產入口,建立資產調劑機制,減少盲目、重復購置,減少資產短缺與“非轉經”并存的不合理現象;二要堅持資產管理和采購管理相結合,杜絕違規違法采購行為,減少資金浪費。
3.強化占有使用管理,提高資產使用效率
再好的制度執行、落實不到位也不過是一張廢紙。資產占有單位一要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意識,端正認識,做到令行禁止;二要建立完善內控制度,規范資產購置、使用、處置行為,減少浪費、提高使用效率;三要建立崗位責任制,“誰使用、誰管理”將日常管理責任落實到人,抓好專人負責、定期清查盤點制度,切實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避免資產流失,提高使用效率。
4.內外結合、獎懲并治,管好用活固定資產
一要外部審計與內部審計結合。注重內部審計獨立性和內控有效性,提高資產管理意識,并將資產管理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標,內外結合規范資產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二要采取行政干預手段,引入獎懲機制。規范、懲罰性措施缺乏管好用好資產的動力,所以要在懲罰資產違規行為、追究資產管理責任的基礎上,量化資產管理目標,對達成固定資產管理基礎工作考核目標的單位和相關人員予以獎勵,激發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正能量。
只有在完善體制機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綜合管理部門、具體管理部門和使用部門(單位)的主管能動性,內外合作、獎懲并治,才能使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逐漸走向合理、規范和高效。
參考文獻:
1.高級會計實務.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2.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財政部第68號令,2012.
3.李平.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研究.新疆農業大學,2006.
4.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財政部第35號令,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