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中小企業的良性發展已經成為一國乃至全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但是世界各國的經濟危機以及國內原材料成本、人力資本等的上漲,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提出嚴峻的挑戰。解決中小企業目前發展中面臨的融資難、發展難、轉型難等問題的關鍵,除了政府在宏觀層面上進行政策支持外,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技術創新是提高中小企業生存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的關鍵,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中小企業如何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是本文研究的關鍵。不同類型的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具有的創新能力、企業資源各不相同,甚至來自政府宏觀層面的政策支持也會因為中小企業所屬的產業不同而不同。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方式將會產生差異,層次分析法\\(AHP\\)的引進為企業創新時進行路徑選擇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二、研究方法和模型構建
\\(一\\)研究方法
層次分析法是美國著名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教授T.L.Saaty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提出的,此方法的本質是一種決策思維,它把復雜的問題分解為各組成因素,將這些因素按支配關系分組以形成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通過兩兩比較判斷的方式確定每一層次中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然后在遞階層次結構內進行合成以得到決策因素相對于目標的重要性的總順序。這種方法強調人的思維判斷在決策過程中的作用。本文采用1-9標度兩兩比較法\\(表1\\)。通過比較判斷,建立判斷矩陣,之后對該矩陣進行計算,得出最終備選方案中的因素權重排序。由于矩陣計算的過程比較復雜。實際應用中都是計算機軟件操作完成,本文應用的軟件為yaahp0.5.3。
\\(二\\)模型構建
依據層次分析法,并結合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實際情況,可以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如圖\\)。其中,目標層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模式。決策層可以依據研究問題的實際情況分為若干層,本文分為兩層,第一層分為市場環境、創新能力、企業實力和宏觀環境;第二層依據第一層內容分為:市場需求、行業內競爭、潛在競爭;創新投入能力、研發能力、創新傾向、產品商業化能力;人力資源、財務資源、掌握信息能力、管理能力;政府扶持度、金融部門扶持度、科技部門扶持度。備選方案層分為:自主創新、合作創新和模仿創新。按照層次分析法,建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層次結構模型。根據下圖的層次模型,建立判斷矩陣,運用yaahp0.5.3軟件進行計算。
三、實證結果分析
\\(一\\)數據來源及計算方法
本文根據層次分析法原理,對河北省某市的一部分中小企業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形式,征詢有關專家學者、企業管理者的意見,構造判斷矩陣并進行計算,本文選用機械制造類421家中小企業的計算結果進行分析\\(見表2\\)。
通過對每一家中小企業的問卷調查進行AHP方法計算,并對其最終結果進行加權分析,得出最終的權重平均值,計算公式為:
Aj為該行業某一因素的權重平均值;Aij為該企業通過yaahp0.5.3軟件計算出的某一因素的權重值;Oi為第i個企業的年收入;On為n個企業總的年收入;j為模型中決策層的各因素;n為企業個數。
\\(二\\)主要決策層計算結果分析
根據上面的公式計算得出,在企業實施技術創新的主要決策因素中,企業實力起到重要作用,其權重值為0.3843,創新能力成為緊隨其后的又一重要因素,其權重值為0.3007,而宏觀環境和市場環境在企業家進行技術創新決策時,處于第三和第四考慮的位置,權重分別為0.1922和0.1228。對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決策層下的各個子因素分析時發現:
1.在市場環境因素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市場需求,其權重高達0.5,而行業內競爭者和潛在競爭者這兩個因素的比重相當。由此可見,在市場環境中,真正能夠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要素是市場需求,該結果與企業的實踐活動正好吻合。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在考慮技術創新時,受資金、技術、人力等因素的限制,很難對企業的發展進行長遠的規劃,之所以選擇技術創新,是由于現有產品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市場對企業的產品提出了新的需求,進而促進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創新,以此來滿足市場需求。
2.在創新能力方面,創新投入能力的權重最高,為0.4203,這一權重遠遠高于研發能力的0.2685,創新傾向的0.1899和產品商業化能力的0.1213,由此說明,企業創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企業的創新投入能力,企業的創新投入能力越高,其創新能力也就越強。
3.企業實力的判斷矩陣與其他矩陣略有不同,影響企業實力的各個要素之間的權重差距不大,說明這些要素對企業實力都有重要的影響。企業實力判斷矩陣的結果為,財務資源和掌握信息能力的比重相當,其權重均為0.3512,而人力資源和管理能力的權重分別為0.1887和0.1089,二者之間沒有形成很大的差距。由此可以看出,企業實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單個因素能力突出無法帶動企業整體實力的提升,這也是中小企業實力難以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
4.宏觀環境因素判斷矩陣結果表明,政府扶持度和金融部門扶持度對企業技術創新有很大的影響,權重分別為0.4934和0.3108,而科研機構扶持度僅占0.1958。這一結果充分說明,政府的政策引導和金融部門的資金支持可以更好地帶動企業進行技術創新,而科研機構與中小企業的結合還不到位,換句話說,產學研的合作模式在科研機構和中小企業中還沒有進行充分的結合。
\\(三\\)子因素計算結果分析
根據3.1的公式,計算出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最佳方案為自主創新\\(權重0.5352\\),其次為合作創新\\(權重0.2709\\),最后為模仿創新\\(權重0.1939\\)。
其中各子因素的權重排名見表3。從表3中可以看出,財務資源和掌握信息的能力排在并列第1的位置,創新投入能力、政府扶持度、研發能力和人力資源分別排在第2-第6位。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資金、技術和人力\\(目前各省都有許多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因此政府扶持度暫時不予討論\\)。資金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非常重要,但通過本文分析可以看出,對企業創新起重要作用的資金并不是來源于金融部門,而是來自企業內部,由此可見,能夠進行自主創新的中小企業大部分是盈余資金較多或較容易籌集資金的企業;技術層面的因素亦來自企業內部,企業是否具備研發部門或研發團隊,或者企業是否形成鼓勵全體員工創新的企業文化,對企業技術創新都有很大的影響,而來自科研部門等外部力量的研發能力目前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作用不明顯;人力資源因素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同樣起重要作用,而這一因素亦是企業內部因素,并且體現企業的實力,這里的人力資源不僅僅指人力管理人員,同時還包括技術工人、研發人員等,這些人員構成了企業的核心技術團隊,雖然大部分中小企業并不具備研發部門,但從事生產的技術工人同樣可以通過工作實踐進行技術創新,并且這種創新的實用性更強。排名在第7-第13的子因素中,市場需求表明大部分中小企業目前的經營模式主要受市場引導,還沒有發展到引導市場甚至主導市場的水平,所以,中小企業的經營視野基本限于5年以內,大部分中小企業可能都無法預知同行業未來10年的發展方向;金融部門的扶持實際上會對企業的創新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限于目前中小企業經營過程利潤空間小、風險大等特點,金融部門對中小企業很難做到普遍扶持;創新傾向和管理能力,可以體現一個企業的文化,而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發展作用不可小看,雖然這兩個因素的排名比較靠后,但這正說明了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沒有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或者企業文化較弱,無法引導企業有效發展;科研機構的扶持度并不取決于科研機構的研發水平,而是取決于產學研的結合度,這一因素排名靠后,也說明目前我國還需繼續加強產學研的有效融合;產品商業化能力、行業內競爭者和潛在競爭者這幾個因素排在最后面,充分表明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實際經營中對現有市場的了解程度正逐漸加深,中小企業主基本了解自己所在行業的競爭者及相關產品情況,以及自己在整個行業中所處的位置,這種認知能力的提升將會推動中小企業的繼續發展。
四、政策建議
通過調查分析,本文發現,不同類型的企業在進行創新選擇時其選擇方式是不同的。在本文進行訪談時,發現很多企業家都是企業世家,家里幾代人都在經營同一個廠子,這些企業家可能文化層次并不高,但捕獲商業信息的能力和對企業的長遠謀劃能力都很強,他們也希望自己的企業能夠得到長遠的發展,只是缺少一個有效路徑。因此,相關部門在制定估計企業技術創新政策時側重可以有所不同,對不同類型企業進行不同的政策規劃,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會促進整個行業甚至整個地區經濟的發展。
\\(一\\)運用支持政策,鼓勵大中型企業自主創新
通常情況下,一個企業的技術創新是指這個企業或者選擇了新技術,或者將已有技術進行應用創新。技術創新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甚至企業的生存息息相關。大部分技術型企業都意識到技術創新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因此,都有技術創新的構想或者行動。這些企業中,大中型企業自主技術創新的意愿相對強烈,而且這些企業在資金、技術和人員等方面相對于小微企業來說更有優勢,很多大型企業都有自己的研發團隊,每年都有研發???。因此,對這些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相關部門可以制定一些有利于其進行技術創新的政策,以彌補自主創新失敗可能給企業帶來的損失。例如,資金信貸方面的優惠:低息或無息有限貸款;資金獎勵:以現金的形式直接補償自主創新企業;稅收優惠減免;廠房租金優惠減免;對引進的技術人員進行安置等措施,積極鼓勵這些大中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政策的實施力度和強度,直接決定了大中企業自主創新程度。換句話說,政策扶持對大中型企業的創新更有效。
\\(二\\)扶持龍頭企業,帶動小微企業模仿創新
很多小微企業主已經意識到技術創新對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性。由于自身資金、技術、人員等實力的限制,小微企業在技術創新時會更多地選用相對比較保守,或者風險相對小的創新模式。政府的一些鼓勵創新政策雖然對一些小微企業有一定的幫助,但這種幫助并不能長遠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例如:當政府直接給予正在創新的小微企業以資金支持時,小微企業很可能通過資金更換設備,進行大規模的生產,這時對廠房、對生產人員、對技術人員以及銷售人員等都提出新的要求,而小微企業基本都是家庭作坊,技術人員都比較缺乏,再其自身很多技術創新條件并未形成的情況下,小微企業很難通過政府資金扶持得到持續發展。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則與此不同。尤其是在產業比較聚集的地區,龍頭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對當地其他小微企業有很強的帶動作用。小微企業從各個方面都會對龍頭企業進行模仿,包括龍頭企業的產品、技術、生產工藝等。因此,通過龍頭企業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微企業的整體實力會逐漸加強,小微企業的創新內力會逐漸形成,這時,通過技術創新,小微企業的發展就會上到一個新的臺階。
\\(三\\)引進外資企業,鼓勵中型企業開展合作創新
很多中型企業在發展中面臨一個瓶頸問題,其發展規模比小微企業大,但是要達到大型企業的發展規模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技術創新對這些企業來說,意義更加重大。如果這些企業只采用模仿創新,企業將缺少更大的發展空間;如果這些企業選擇自主創新,企業的實力沒有辦法承擔自主創新失敗的風險。合作創新這種模式可以很好地解決企業的這些顧慮。尤其是與外資企業的合作,雙方可以在產品、訂單甚至技術上簽訂合作協議。這些中型企業可以完全按照合同要求,采用新的已經成熟的生產技術進行生產,同時也不用擔心新產品的銷路。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引進國內外500強企業,促進中型企業合作創新。
\\(四\\)建立行業信息發布平臺,激發未創新企業創新
熱情在調研中,與一些沒有創新的企業進行訪談時,這些企業負責人普遍擔心的問題是產業的生命周期問題。他們擔心他們的產品會隨著產業生命周期的衰退或者國家政策的不支持而逐漸被淘汰,因此,技術創新對他們的影響并不大。針對這些企業,主管該行業的部門可以建立行業信息發布平臺,主要發布與該行業相關的國內外發展趨勢、國內外企業發展現狀以、國內外產品的供求情況以及各國對該行業的相關政策等。通過這些信息的獲取,這些企業主會了解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狀況,明確企業未來的發展規劃,有助于企業更好的發展。這種信息平臺不僅對未創新的企業有幫助,而且對準備創新、正在創新和已經創新的企業也有幫助,這些企業可以通過信息平臺的信息更好地制定企業未來發展方向。
五、結論與展望
本研究所采用的樣本數據中,小微型企業所占比重較大,但通過對這部分企業的數據統計分析,顯示龍頭企業對小微企業的帶動作用很大。在所調查的421家從事機械加工制造的中小微企業中,微型企業中有90%的企業生產的產品與其中4家中型企業以及部分規模比較大的小型企業生產的產品相似或為其提供零部件。在對這些微型企業做調查問卷以及訪談時,大部分企業在創新方式選擇上,都選擇了模仿創新;小型企業中約有32%的企業選擇模仿創新,43%左右的企業選擇合作創新,而其余的小型企業和6家中型企業都選擇了自主創新。由此可見,不同規模的企業在進行創新選擇時,其選擇路徑是不同的。對小微企業來說,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能夠更有效地促進其發展。
本研究僅針對河北省421家機械制造行業的技術創新情況進行分析,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夠證明整個行業或整個區域的技術創新情況。在今后的研究中,作者會逐拓寬研究范圍,試圖找到并發現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時的行為方式及選擇模式。
運用層次分析法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模式進行研究,其結果依據中小企業自身不同的實際情況而有所不同。通過分析,企業可以得出在其進行技術創新時,哪種方式的創新對其最有益,是自主創新還是合作創新還是模仿創新。同時,企業還可以發現其在技術創新時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以及企業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和提高。因此,層次分析法對不同類的中小企業來說均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如果企業想獲得更加詳細的備選方案,就可以對本文的備選方案層進行修改,將原來的3個備選方案繼續細分為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技術再創新、合同創新、項目合伙創新、基地合作創新、完全模仿創新和模仿后再創新8個備選方案,甚至更多。
參考文獻:
[1]任建新.層次分析法在我國中小企業競爭力評價中的應用[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3,\\(8\\).
[2]李柏洲,董媛媛.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我國大型企業原始創新能力評價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1\\).
[3]孔祥麗.基于模糊模擬的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估方法[J].統計與決策,2009,\\(9\\).
[4]劉鴻淵,曾艷琳.基于企業創新能力的AHP模糊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07,\\(2\\).
[5]趙國杰,邢小強.ANP法評價區域科技實力的理論與實證分析[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