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夠有效落實關系到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也關系到會計系統對單位經濟活動狀況的反應情況,最重要的是,良好的內控制度能夠很好地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與完整。目前,我國一些事業單位的會計內控制度在執行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了單位的財務管理效果,故而事業單位應該力圖建立相對標準、規范和完善的內控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內控制度能夠按照規范執行,從而避免舞弊等現象發生。
二、事業單位的會計部門內控制度的弱項
會計部門負責資金、資產與賬目的管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國的事業單位中,國有資產比重正隨著國民經濟的建設與發展而不斷增加,經濟環境變得復雜了,也開始暴露出了一些事業單位的會計部門在內部控制上的薄弱之處。
(一)國有資產缺乏管控
內控無力的一個典型表現就是國有資產的管控相對混亂。
首先,國有資產是屬于國家,屬于人民的資產,事業單位在使用時應該本著節約原則,做好資源充分利用,并且要避免浪費,然而事實上,很多事業單位卻在相互攀比,一些固定資產重復性購買,導致很多不必要的支出。另外,一些設備還具備很好的性能能夠滿足繼續使用的要求,卻被當成報廢物品進行處理,這也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其次,資產的登記情況與實際情況有所差異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很多資產無緣無故的流失,而資產清查與盤點工作往往又流于形式,缺乏重點性、定期性與全面性。最后,在流動資產方面,投入與產出的比例失調嚴重,比如采購辦公用品時往往甚少考慮最佳的訂購時間與訂購的批量。
(二)內控意識薄弱
很多事業單位上至領導下至員工的內控意識都很薄弱,往往沒有認識到一個被充分執行的內控制度能夠為國家的發展帶來多少利益,另外,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內控制度相對來說也是對一些既得利益者所得利益的規范與約束,一部分道德品質與黨性素養不高的同志往往就欠缺加強內控的意識。實際上,有些事業單位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還是建立了起來的,只不過相對不夠完善,并且缺乏一定的執行力,這都與管理者內控意識薄弱有緊密關系。
(三)缺乏有效的監督
有效的內審機構的存在能夠幫助事業單位更好地監督內控制度的實施情況,故而內審機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不過在實際情況中,很多內審人員都要受到單位領導的管轄,這就使得內審人員與內審機構缺乏獨立性,導致監督效力減弱,從而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另外,審計部門一般只看會計核算資料的真實性與合法性,沒有對會計制度進行審計,削弱了審計部門的執法功能。
三、加強事業單位會計部門內部控制的對策
加強事業單位會計部門內部控制水平不僅能夠促進事業單位的更好發展,也能夠保護國有資產,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故而探尋強化內部控制的對策十分必要。
(一)強化管理者的內控意識
內控意識的強化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實現,首先,可以通過培訓的方式使事業單位的管理者們對內控制度的重要性進行充分認識,這是在理論層面上進行強化。其次,可以通過加大反腐及懲處力度的方式使一些事業單位的領導者們自覺地改善會計內控情況,這是在實踐意義上進行加強。也可以通過進一步推進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的改革等一系列的改革進程來起到影響。
(二)完善內控制度,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
有些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并不完善,還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間,對此,要參考其他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并結合自身單位的實際情況對內控制度進行完善和加強。健全的內控制度是開展會計管理工作的基礎,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逐步實現國有資產管理力度的加強。比如,首先可以限制國有資產的購置量,在資金的審批方面做出一定規定與限制;其次,還要對國有資產賬面不符的情況進行充分調查,堅決杜絕此類情況;還應對報廢資產的處理與流動資產的購置加強管理等。
(三)加強監督機制的效力
有效的監督機制是保障內控制度順利實行的重要條件,對此,應積極加強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制度的有效性,最好的情況是,審計人員相對獨立,不歸單位領導管轄,另外,審計制度要完善,要對不完善之處做好及時補充,最后,可采用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相結合,通過聘請外部審計者實施定期抽查等方式來及時地發現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妥善辦法。
四、結語
事業單位的改革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各事業單位應積極適應目前的新形勢,主動做好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工作,并提升審計職能的有效性,從而加強財務管理水平,落實事業單位的服務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