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管理會計領域中,預算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管理中的關鍵內容。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預算管理都有著很高的管理地位。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現代企業戰略管理理論倡導企業能夠在戰略目標的指導下對企業進行綜合性的管理與協調。構建立足于企業戰略目標基礎之上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能夠有效地將企業各個職能部門的子目標與企業整體目標相協調,并實現趨同。全面預算管理能夠打破傳統管理會計的既有格局,重新站在一個戰略性的高度上,將委托代理成本大幅度降低,追求企業整體管理效率的提升。我國加入 WTO 之后,企業已經融入到了全球一體化的經濟氛圍中。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企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盡快建立起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通過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提升管理控制水平,對加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全面預算體系并非是一個封閉的領域,高質量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必須與企業的戰略管理相結合,才有可能經受住來自市場的考驗。
一、基于戰略管理導向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優勢
(一)促進企業戰略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提供企業進行績效管理的依據
基于戰略管理導向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最主要優勢體現在可以有效促進企業戰略管理水平的提升?;趹鹇怨芾韺虻娜骖A算管理是一種能夠將公司戰略與經營績效相互聯系起來的管理工具。一方面,能夠把既定的戰略目標通過預算的模式進行量化,更有效地保障企業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另一方面,還能夠將預算的制定與戰略的執行有機結合,幫助企業根據市場反饋情況和自身現有條件,及時進行戰略層面的調整,促進企業戰略管理水平的提高。與此同時,基于戰略管理導向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還能夠為企業提供公司整體及各個部門的績效考核指標和比較指標,是十分客觀的績效考核依據,可以作為整個企業進行績效管理的基礎??陀^、科學的預算目標值能夠作為比較標桿,部門和員工的認可度較高,明確并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的目標能夠促進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活動能夠更好地符合戰略規劃的要求。此外,企業的決策者還能夠根據預算與實際執行結果的偏差,根據部門員工的反饋,進一步對績效考核體系進行修正和優化,提高考核結果的真實性,充分發揮出績效管理的評價與激勵作用。
(二)實現對企業風險的有效控制
基于戰略管理導向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中,會有一部分直接用于衡量下一會計年度企業財務成果、實物資產、人力資源狀況的數據,這些數據是企業用來進行資源調度和分配的最主要依據。鑒于此,基于戰略管理導向的全面預算體系可以通過對企業下一會計年度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初步揭示,根據預算反映出的結果,合理估計風險容易出現的領域和時點,在此基礎上預先采取針對特定風險的防范措施,繼而達到對風險的規避和化解,實現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三)能有效節約成本
在戰略導向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中,針對企業收入、成本、費用等部分,企業可以憑借對這些因素的合理預測,通過及時的管理報告與清晰的績效獎懲政策,能夠有效地對下一會計年度內的實際經營成果進行日常監控并進行決策。如果出現企業的收入、成本、費用水平大幅度與預算數額偏離的情況時,企業管理者就能夠根據預算管理報告中所體現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管理改革措施,進行及時糾正??紤]到企業收入與成本費用之間的配比關系,全面預算管理體系還可以為收入水平持續增長的企業,提供較為精確的關于成本節約的估算。
二、戰略管理導向的企業全面預算的關鍵環節
(一)通過“SWOT”分析確定企業戰略
“SWOT”分析是將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分解為機會、風險、優勢、劣勢等方面,通過對各個部分的分析,綜合結果,最終制定出適合企業本身實際經營情況的經營發展戰略。在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時,首先應該進行對公司所處外部環境的因素分析,具體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法律、環境、技術等方面。在對這些因素進行詳實分析之后,進一步明確企業所面臨的威脅和約束,合理利用企業可能存在的機會。對企業內部環境的評價主要是針對企業的經營特點,具體包括企業文化、管理理念、財務實力、治理結構、人力資源等條件。將公司實力與客觀環境相互整合,就成為了制定公司戰略的重要基礎。
(二)將平衡積分卡作為主要依據
“平衡計分卡”是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和要求而設計的目標體系、績效指標體系、措施方案體系??梢哉f,“平衡計分卡”不僅是績效評價系統,同時更是一種戰略管理系統。通常來說,預算的編制需要以企業戰略作為導向,但是預算的確定卻不直接將戰略作為依據??墒且驗槠髽I的戰略目標具有很強的概括性,而預算編制需要一個較為細化的前提條件。平衡計分卡能夠將企業的遠景和戰略進行合理細化,將戰略目標轉化為能夠切實得以執行的語言。將戰略與預算有機結合的思路是預算如果能夠符合平衡計分卡支持的目標和方案,那么將會對企業的戰略目標實現產生促進作用。鑒于此,預算編制可以將平衡卡作為依據。具體來說,平衡積分卡首先將戰略目標加以細化,制定出完整的邏輯框架,建立起財務、內部管理、顧客、學習四個領域的關系鏈條,分別確定每一個領域中的目標和關鍵評價指標,在此基礎上,再將指標進行階段性的分解,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明確相關責任人,根據資本支出預算和經營預算對資源進行合理分配,最后匯總形成全面預算。由此可見,平衡計分卡的制定是以企業的長遠戰略目標作為基礎的,通過進行四個維度的拓展,很好地將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相互結合,能夠更加全面地評價企業績效,具有因果性、平衡性、戰略性等優勢。
(三)以作業作為基礎
20 世紀 90 年代,現代作業基礎預算的出現,是預算管理領域的重要里程碑。眾所周知,作業不僅是成本的根本動因,而且也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最主要來源。企業根據戰略管理導向的要求,更加具有目的性地制定出作業的內容,以及各類作業之間的關系,這一舉措對于降低成本、擴大競爭優勢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預算作為現代企業管理工具的一種,憑借作業為基礎,通過作業和作業量來估計資源的消耗,在這一過程中,將非制造成本也考慮進來,這樣的成本預算具有更加堅實和廣泛的基礎。從預算所肩負的控制職能來看,作業基礎預算主要基于對作業的分析和相關流程的優化,其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通過作業和流程工作,將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在企業內如得到及時傳遞,從而幫助企業決策者及時、準確地對戰略進行調整,真正形成了一種動態的預算。作業基礎預算深化了預算的管理層次,豐富了預算管理的內涵和外延,鞏固了預算管理的基礎。
三、結語
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內部控制中的一項有效管理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企業多項經濟活動同市場環境、資源配置的對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目標需要根據企業不同時期的戰略管理目標來確定,這也是構建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指標體系的基本指導框架。
全面預算管理目標的制定不僅要考慮企業所擁有的內部資源,還需要考慮一系列非財務資源,尤其是戰略導向等因素??梢哉f,基于戰略管理導向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將是未來企業現代化管理體系中的主流思想。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高級會計實務[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2]段翠蓮.淺析在企業管理中全面預算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1,(19).
[3]王為民.淺析企業全面預算管理[J].經營管理者,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