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分析
全球經濟目前仍處于后金融危機期疲軟復蘇中, 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而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創新升級尚未成功,加上人工等成本要素普遍上揚,中國制造業產能過剩 ,普遍進入微利時代甚至陷入虧損。 大家在企業利潤豐厚時沾沾自喜,無太多人深思企業是否形成良好有效運行機制,確保在蕭條時也能盈利和健康發展,此時不是改革最佳窗口期,效果欠佳;一旦不景氣,經營層常追究微觀層面,想知道問題在哪里,最后尷尬的常是財會部門,因為財報太過宏觀也無法詳解企業真正問題所在, 無法將原因分拆到責任部門,陷入互推責任都不買單的困境。 在艱難轉型中,企業財會人員如何創造價值,培育好企業積極主動、權責利清晰、保證合理盈利的良好經營氛圍? 確保盈利因素有企業文化、細分市場甄選和核心技術等多方面,其中關鍵之一是要構建以人為本的產品報價、成本管控、獎懲機制與日常核算有機融合新型管理模式,層層分解到最小單位,做到事半功倍。
二、解決對策分析比較
在創造需求、快速消費、競爭激烈時代,企業產品型號繁多、生命周期短暫。 要想奪得市場,就要快速合理報價,同時確保合理利潤,并與成本管控和績效考核獎懲機制有機融合,全員積極參與。
財會如何配合實現呢?
(一)本量利分析法
此方法基本理念是[凈利=(單價×銷量-單 位變動成本×銷 量-固定成本)×(1-所得稅率)],但 現實是 (1)不 同產品 、即使同一產品不同款式也會需要不同研發時間、 不同原物料和不同加工工序等;(2)不同客戶,即使同一客戶交貨地點不同、物料性質不同、交易條款不同等也會造成各產品間成本結構不同, 從而影響報價高低。 本量利分析法無法快速解答,也無法明細列示成本結構,無法獲得認可。 若粗略匡算, 因成本不精準可能導致報價偏高錯失商機,報價偏低而遭受無謂損失,因此本量利分析法只能得到總體數據,無法精細測算,不具通用性。
(二)標準成本法
此方法側重事后分析改善, 未與瞬息萬變市場實時關聯甚至滯后,也未將產品報價、成本管控、企業盈虧和責任落實內在機理便捷表達出來,實踐中往往流于形式 。
(三)邯鄲鋼鐵成本管控模式
此模式核心理念是模擬市場、倒逼法和成本否定。 從報價和企業運營角度看,比較適合市場透明度高、產品更新較慢、品種較少和大宗交易的行業。 在當今世界,很多領域尤其消費性產品,很難得到競爭對手交易價格和成本明細, 若自己未掌握自己最低成本,則會造成不知己不知彼,永遠無法百戰百勝。
(四)經濟增加值
經濟增加值是對財務報表數據加以調整, 進行企業經營績效評價,把會計數據和企業價值有效結合起來的評價方法[4],因其仍舊是采用企業財報數據,仍過于宏觀,仍無法真正將企業業績和部門績效獎懲機制結合起來,仍未形成良性互動體制。
(五)綜合績效評價法
此方法采用功效系數法和綜合分析判斷法, 功效系數法定量評價財務績效,綜合分析判斷法定性評價管理績效[4],此方法仍是站在企業整體宏觀評價,適合企業或利潤中心間比較,仍無法正面回答盈虧真正內因。
三、構建以人為本的產品報價、成本管控、獎懲機制與日常會計核算有機融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各種評價方法各有優缺點, 只有將宏觀評價體系和微觀考核方法無縫銜接,并嚴格落實執行,才有可能形成良性運行機制,否則很可能會陷入為評價而評價的困境, 是否調動了全員積極性無法驗證也不可持續,也就無法形成責權利相一致的獎懲制度,會造成企業運行好壞與運氣、國家政策和市場景氣度形影不離。 魔鬼藏在細節中,本人結合工作實踐思考,以工業企業為例,提出構建以人為本的產品報價、成本管控、獎懲機制與日常會計核算有機融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一)報價基本模型:
報價=總成本×成本利潤率={研發費用分攤+∑ [(本工序原物料+本工序工費率×工時\\)/本 工序良率\\)+截止前一工序的單位成本×\\(1-本工序良率\\) ]+模治具費用分攤+銷 售運費保險費分攤+應收賬款保險費+賒銷利息+除利息外的財務費用分攤+相 關稅費等 }×成本利潤率其中:工費率是指每小時人工和制造費用金額,可依實情將工費率拆成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也可繼續細分,結合營銷策略靈活應對不同客戶不同對手挑戰和競爭, 明白知道付出哪些代價換來了客戶;成本利潤率依市場接受度和對手狀況靈活掌握,爭取利益最大化;給出報價就能得出毛利率和凈利率。
(二)按部門業務性質將成本費用拆分定位清楚
依相關性和可控性原則,將各部門費用重新分類,設置費用代碼歸集,比如新產品研發費、贊助費等剝離出來,以便將成本費用歸責到責任主體,以配合報價和成本管控。對如財會等公共部門, 拆分成為公司整體服務和為部門服務兩部分,按零基預算等原則管控,并由各受益單位會簽認養。
(三)按功能需求重新明確定位部門職責
研發部負責創新產品等,研發費分類列示;市場部負責創新營銷模式、爭奪依產能計算所需訂單量、承擔閑置設備等折舊費用、報價、追蹤未收款并承擔逾期利息、未銷存貨成本和利息、交易條款等;采購部負責采購品質和價格等;生產部門負責加工工時、良率及降低成本等;物流部負責運費等;財會部負責交易模式和稅費測算等。
(四)具體報價時
A.各 部門快速提供相關數據或以聯席會議運行 ,實現快速報價;B.各 部門對其數據可達成率和真實性負責 ,若導致報價高于市場可接受價格, 各部門需要自行尋找降低成本方法限定時間重新提供數據,直到達到目標值,否則問責。
(五)成本管控環節
將用于報價的明細數據納入成本核算體系, 作為此批訂單的目標成本,以便及時準確評價各部門業績。
A.結合報價模式的轉變,自然能把各部門變成利潤中心,各部門按成本收益原則, 結合實際情況按所接任務多少自行設置管控目標和措施。
B.會計以每批次訂單為最小核算單位 ,結合報價要素 ,設置成本核算體系和管控目標值,把放權和管控有機融合,這樣就能理順核算體系和評價體系關系,責任到人,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六)績效考核
制定獎懲制度,并將企業凈利按一定權重拆分到各利潤中心,分配規則透明化,以牽制減少分配不公現象。
(七)推行環境
A.取得企業決策層理解和支持 ,適時整合制度,以適應新需求新變化。
B.與各部門定期或不定期檢討完善規則,統一思想達成共識 ,以得到各部門積極配合支持。
C.全員宣導和培訓,形成有效運行的良好氛圍,提高日常配合的積極性和數據精準度。
D.理 清主次矛盾 ,先易后難 ,抓緊時間完成管理模式轉變 ,同時實現標準化、系統化、智能化和資訊化。
四、結論及建議
會計也能創造價值,不只是簡單核算分析和報告,由于各企業性質不同,管理方法各有差異,但核心之一還是要結合企業實情,搭建以人為本的產品報價、成本管控、獎懲機制與日常核算有機融合的新型管理平臺,建立長期有效健康運行約束機制,以機制和制度來調動全員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企業、員工和股東等利益攸關方實現多贏,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阮兢青 陳文標,《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小企業的機會和生存發展策略研究》,中國集體經濟,2010 年 12 月。
[2].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編,《財務成本管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 年 4 月。
[3]. 李華甫,《企業內部管理市場化是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有效途徑---邯鋼推行“模擬市場核算”機制情況的介紹》,科技進步與對策,1995 年第 4 期。
[4].高級會計實務編委會編,《高級會計實務》,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