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不以營利為目的,但血制品的制備也要消耗人財物,產生血制品成本。血制品成本的核算與披露有助于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合理制定血制品價格、加強血站內部管理,也有助于人們了解血制品價格的構成,穩定無償獻血隊伍。但目前血制品成本核算方法并沒有制度規定,本文借鑒企業和醫院的成本核算方法,嘗試核算某血站2013年各類血制品成本。
1 血制品成本核算方法
本研究按品種法核算各種血制品的成本。借鑒《醫院財務制度》第五章成本管理中科室成本核算的方法,將血站科室分為業務類科室和行政后勤類科室,將血制品成本分為業務成本和全成本,將各種耗費分為人員經費、衛生材料費、固定資產折舊費、無形資產攤銷費和其他費用。
業務類科室直接參與血制品的制備,包括體采一科、體采二科、供血科、成分科、檢驗科、質控科六個科室。其中體采一科負責采集全血;體采二科負責采集機采血小板和少量全血;供血科負責血制品的入庫、待檢、包裝、標志、儲存和發放;成分科負責各類成分血的制備;檢驗科負責血液成分檢驗;質控科負責血制品質量檢查。業務科室開展血制品制備活動發生的各種耗費構成血制品的業務成本,血制品業務成本加上行政后勤類科室發生的各種耗費構成血制品的全成本。各種耗材中的其他費用包括辦公費、水電費、郵電費、取暖費、公用車運行維護費、差旅費、培訓費等商品和服務支出;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按醫院折舊年限的要求,房屋建筑物50年,專用設備8年,通用設備10年,電子產品及通信設備 (彩電、攝像機、服務器、計算機、電話、傳真等)5年,電氣設備(發電機、冰箱、空調、洗衣機等)5年,儀器儀表、計量標準器具及量具、衡器5年,折舊方法采用年限平均法,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折舊,下月開始折舊,不考慮凈殘值;無形資產主要包括軟件系統,根據《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按10年攤銷。
2 血制品合格制備量統計
一袋全血可以制備出紅細胞、血漿、血小板和冷沉淀。一般情況下,從全血中分離制備出紅細胞和血漿,如果醫院有預約,再分離制備血小板和冷沉淀。
該血站2013年各類血制品合格制備量如下:全血1 522個單位 (200ml),懸浮紅細胞299 968個單位,洗滌紅細胞3 060個單位,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592個單位,手工分濃縮紅細胞15 935個單位,混合濃縮紅細胞292個單位,普通冰凍血漿145 134個單位,新鮮冰凍血漿6 833個單位,冷沉淀30 534個單位,ABO重組血液316個單位,機采血小板22 427個單位,機采冰凍血小板621個單位,懸浮紅細胞濾白2 066個單位,輻照懸浮紅細胞1 796個單位,輻照洗滌紅細胞360個單位,輻照機采血小板1 652個單位,病毒滅活157 417個單位。
3 科室血制品成本
3.1業務科室成本構成
體采一科通過流動采血車采集全血,衛生材料主要包括采血袋、初檢試劑、獻血紀念品等,設備類固定資產原值2 297 998.00元,共計100件。體采二科負責站內、大學路采血屋和新密采血屋3個固定采血點采集全血和站內機采血小板,衛生材料包括采血袋、單采血小板管路、初檢試劑、獻血紀念品等,設備類固定資產原值3 981 889.00元,共計227件。成分科耗用的衛生材料主要包括轉移袋、洗滌耗材、病毒滅活器、鹽水等,設備類固定資產原值7 355 614.18元,共計88件。檢驗科耗用的衛生材料主要包括乙肝、丙肝、艾滋、梅毒、轉氨酶、血型正定型檢驗試劑等,設備類固定資產原值16 809 639.22元,共計101件。供血科耗用的衛生材料主要包括碳帶、血標簽、全血和血漿的外包裝等,設備類固定資產原值合計6 106751.00元,共計109件。質控科主要耗用的衛生材料主要包括全血質控物、檢測試劑等,設備類固定資產原值合計共2 252 048.66元,共計42件。站內業務科室在同一座獻血樓中,獻血樓和站外固定采血點房屋原值合計16 548 593.29元,無形資產主要包括采供血系統軟件、身份識別軟件等。各業務科室的血制品業務成本構成表如表1所示。
3.2行政后勤科室成本
行政后勤科室人員經費合計28 835 839.00元,設備類固定資產原值20 322 433.84元,共計551件,2013年折舊額2 280 077.13元,房屋建筑物類固定資產原值為15 424 608.06元,2013年折舊金額為308 492.16元,其他費用33 096 784.22元。
4 各科室費用的分攤
4.1業務科室費用分攤
某些血制品的制備會耗費專門的衛生材料和設備,例如體采二科制備機采血小板專門使用血細胞分離機、機采管路、機采抗凝劑和機采鹽水;供血科制備病毒滅活、普通冰凍血漿和新鮮冰凍血漿專門使用速凍機,保存血小板專門使用震蕩保存箱,制備輻照血專門使用輻照儀;成分科制備冷沉淀專門使用冷凍血袋融化箱和水浴恒溫融化箱,制備洗滌紅細胞和病毒滅活專門使用無菌接管機、洗滌耗材、病毒滅活器,制備冰凍血小板專門使用醫用超凈工作臺和注射泵。以上耗材費用和設備類固定資產折舊費需分攤到專門的血制品成本中,其他無法分清具體耗費對象的間接費用由所有血制品分攤。此外,由于體采一科不負責機采血小板的采集,因此體采一科的費用分攤到除機采血小板以外的其他血制品成本中。
分攤標準是合格制備量,但部分費用分攤時采用約當合格制備量。例如混合濃縮血小板由7人份的手工濃縮血小板制成,1個單位的手工濃縮血小板是由200ml全血制備,因此體采科和檢驗科的各種耗費得按照混合濃縮血小板合格制備量的7倍來分攤,但質控科是對產成品進行抽檢,因此質控科的各項費用得按照混合濃縮血小板的合格制備量來分攤。
4.2行政后勤科室費用分攤
行政后勤科室不直接參與血制品的制備,其費用全部是間接費用,按照血制品的合格制備量分攤至各血制品成本中。
5 血制品成本核算結果及說明
5.1血制品成本核算結果
根據以上核算方法和分攤標準,各血制品一個標準單位的業務成本和全成本核算結果如下:全血54.12元和147.46元,懸浮紅細胞104.78元和198.23元,洗滌紅細胞119.72元和213.08元,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676.23元和769.56元,手工分濃縮血小板96.67元和190.12元,混合濃縮血小板482.93元和576.26元,普通冰凍血漿和新鮮冰凍血漿64.45元和157.89元,冷沉淀75.94元和169.32元,ABO重組血液108.81元和202.23元,機采血小板1 463. 67元和1 557.07元,機采冰凍血小板1 463.62元和1557.11元。增加濾白、輻照和病毒滅活過程增加的制備費分別為23.04元、51.22元和39.02元。
5.2血制品成本核算結果的說明
機采冰凍血小板比機采血小板多了冷凍和解凍制備過程,因此高于機采血小板成本。全血的制備只需要體采科、檢驗科、質控科、供血科的參與,成分科不參與全血的制備,成分科的各項費用不分攤到全血中,全血制備中也不需要專用的耗材和設備,但成分科和其他業務科室都會參與成分血的制備,且制備過程中需用到專用的耗材和設備(如懸浮紅細胞、洗滌紅細胞等),因此成分血成本高于全血成本。普通和新鮮冰凍血漿與其他成分血一樣參與業務科室和行政后勤科室各項費用的分攤,成本高于全血的成本。
本文設定的業務成本和全成本是按科室劃分的,業務科室發生的各種耗費都作為業務成本,不僅包括血制品制備必需的直接材料(如衛生材料、試劑)、直接人工、制造費用,還包括體采科發生的獻血紀念品費用。分攤標準是血制品成本核算是否完整準確的關鍵要素,本文在分攤某些科室費用時依據制備過程,將合格制備量轉化為約當合格制備量,廢品損失已經包括在成本中,但廢品損失的數量和金額無法體現。血漿與其他血制品一樣,按照合格制備量分攤間接費用。以上這些做法是否適當都需要進一步探討。同時,作為成本核算的主要部門,財務人員應當了解血制品制備流程,血站各科室間需加強信息溝通,在成本核算的同時做好成本控制。
參 考 文 獻
[1]王文明,梁冰,石瑞榮。關于血站成本管理模式的探討[J].中國衛生經濟,2007,26(10):62-63.
[2]趙水長。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血站會計核算的優化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4,33(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