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力資源成本的內容構成
( 一 ) 人力資源成本的含義
成本是經濟學和管理學中一個重要的基本范疇,傳統會計對成本的認識有兩種不同的觀念,耗費觀和支出觀。耗費觀認為成本是一種耗費,是對象化了的費用 ;支出觀認為成本是一種支出,支出的形式可能是現金,也可能是其他資產,甚至是負債的增加?,F代成本拓展概念認為 :成本是為實現特定經濟目的(不包括償還債務、退還投資)而發生的合理、必要的支出。支出是一個主體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流出的時間既可能是現在還可能是過去或未來。用現代成本拓展概念來分析現代人力資源成本,其反映的是人力資源管理活動所發生的或將要發生的合理、必要的支出,包括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范圍內發生的全部支出。
( 二 ) 人力資源成本的構成
人力資源成本反映的是人力資源管理活動所發生的或將要發生的合理、必要的支出,人力資源管理活動所涉及到的人力資源的取得、開發、使用、保障和離職等投入成本的都應加以反映,根據企業對人力資源投資目的的不同,人力資源成本可由以下五項內容構成 :
1. 人力資源取得成本。是企業在招聘員工的過程中發生的成本。包括廣告、設攤等人員招聘費用 ;面談、測試、體檢等選拔費用 ;錄用手續費、安置費及調動補償費等 ;為新職工提供專用工具或裝備費 ;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招聘員工所支出的勞務費、咨詢費等。
2. 人力資源開發成本。為使員工達到符合具體工作崗位要求的業務水平和提高其工作技能,增加企業人力資源的價值而發生的費用。包括員工崗前教育成本、崗位培訓及脫產學習成本等。
二、人力資源成本的會計核算
(一)傳統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核算模式
傳統的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核算對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中的支出主要進行費用化歸集與分配,基本上沒有予以資本或資產化。其核算模式也就是現行會計制度和準則規定的有關人力資源成本支出的核算方式 :
1. 人力資源使用成本直接成本費用化反映。主要是在生產成本中設“直接人工”明細科目,反映生產人員的工資 ;制造費用、銷售費用(或經營費用)、管理費用中分設“工資”及“福利費”明細科目,直接反映生產管理人員、銷售人員、企業管理人員的工資及福利開支。
2. 人力資源取得成本、開發成本、保險成本、離職成本部分在管理費用的“招聘費”、“培訓費”、“社會保險”及營業外支出的“勞工補償金”明細科目中反映。如支付給相關中介機構的人員招聘廣告、服務費、員工培訓費、社會保險的“四險一金”可以得到反映,但而為招募人員所發生的勞務支出、差旅費和為新員工專有購置的設備等,員工脫產學習的誤工成本及工資,都無法從某明細科目中直接反映出來 ;離職前隱性的低效成本、空職成本等沒有反映。
3. 其他特殊人力資源成本的反映。企業對高層管理人員實行稅后利潤提成、分紅、配股、期權等人力資源使用過程中的激勵成本,一般在未分配利潤中設置“利潤分配”明細科目反映。對引進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支付的安置費、獎勵金及專有設備的配備購置等人力資源取得過程中的招募成本,一般沒有專門明細科目反映。
(二)現代人力資源成本的會計核算框架設置
1. 人力資源取得和開發成本的資產化。設置“人力資產”賬戶反映人力資源取得成本,如引進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支付的安置費、獎勵金和購置的專有設備等招募成本支出,先在“人力資產”賬戶中反映,再在合同期內或其他合理期間逐漸攤銷費用化。設置“人力投資”賬戶反映人力資源開發成本,根據培訓周期或其它合理期間按配比原則進行攤銷轉費用,如脫產學習成本支出,可根據員工此次脫產學習企業受益期進行攤銷。
2. 人力資源使用成本核算方式的兩種選擇。一是按傳統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核算模式直接在費用賬戶中反映 ;二是可以先在“人力資產”賬戶中設使用成本明細科目,再按配比原則進行費用化分配至相關科目。前者優點在于會計核算程序簡單 ;后者優點在于人力資源成本支出可以在“人力資產”和“人力投資”賬戶得到完整反映。
3. 在權益類科目中增設“人力資本”科目反映人力資本的積累。其與“人力投資”或“人力資產”的增加相對應。如高層管理人員實行稅后利潤提成、分紅、配股、期權等人力資源使用過程中的激勵成本,可視為高層管理人員智力資源的開發與投資,先予以資產化 ;同時是企業人力資本的積累,增加人力資本(雖然企業稅后留利進行固定資產再投資可獲得有關優惠政策,但當前稅法尚不允許這部分資產化人力資本積累再攤銷進費用)。
4. 離職成本的完整反映。離職成本中的直接支出仍在“營業外支出”下設的明細科目中反映,同時建立離職隱性成本的估量體系,合理完整確認和反映離職成本。若是人力資源開發部分受損或高層管理人員離職,相應的人力資本積累和資產化的人力投資部分全部轉出,雖然對企業的損益沒有直接影響,但從人力資本積累的減少可以分析離職的隱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