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戰略是指科學地預測分析未來環境變化、人才的供給與需求狀況,制定必要的人才獲取、利用、保持和開發策略;確保組織在需要的時間和需要的崗位上,對人才在數量上和質量上的需求,是組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人力資源,是指高校引進、擁有、控制的,具有較強勞動、科研、創造、管理能力的人才總稱,是將高校中人的因素資產化處理,影響高校教學質量、辦學規模、社會效益的特殊資產。主要包括教學科研人員、黨政管理人員、后勤服務和其他人員。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人,開展人力資源成本核算,對高校實行人力資源的優化組合與有效管理,制訂正確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解決人浮于事、資源浪費、分配不公等問題提供科學的數據。高校人力費用占教育成本比重較大,人員流動基于平衡,人事檔案較為完整,可以為人力資源成本核算和價值計量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從而促使高校不斷提高辦學質量,降低成本,開源節流,最終實現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力資源已成為高等學校的戰略資源,高校的人、財、物構成了學校的全部資產,缺少任何一個方面,所形成的會計信息都是不全面的?,F行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不能反映學校人力資源狀況和變化。本文就高等學校人力資源成本的確認、計量,會計核算和對外信息的提供等方面作了些初步探討。
一、高校人力資源成本核算范圍
高校人力資源成本,是學校在取得、維持、開發、使用人力資源過程中,所發生的全部支出。
1.取得成本
是指為了招募、引進、錄取教職工的過程中發生的成本。包括:招聘成本、選才成本、錄用成本、安置成本。
2.開發成本
是指為提高教職工素質和教研技能而發生的成本。包括:崗前教育成本、定崗培訓成本、在職培訓成本、脫產培訓成本。
3.使用成本
是指學校在使用職工過程中而發生的成本。包括:工資成本、激勵成本、調劑成本、人事管理成本
4.社會保障成本
是指保障教職工在暫時或長期喪失使用價值時,確保其最低經濟生活需要的社會福利性支出。具體包括:(l)“四險一金”:養老、失業、醫療、工傷保險、住房公積金;(2)特殊崗位健康成本;(3)遺屬補助、撫恤費;(4)為職工辦理的其他商業保險
5.離職成本
是指教職工在服務期內,離開崗位,使學校蒙受的損失或付出的代價。包括:離職前的效率損失、離職時的補償支出、離職后的空崗成本等
二、高校人力資源成本核算原則
由于高校屬于公益性的事業單位,在人力資源成本核算中,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歷史成本原則
即將有關人力資源招聘、開發、使用、遣散等費用,按原始發生額歸集,客觀可靠。
2.權責發生制原則
即對于當期發生的人力資源費用進行必要的成本效益分析,合理地分攤到每個受益期間,保證高校的持續經營,穩定發展。
3相關性原則
即人力資源會計,向人事勞資部門提供薪酬發放、師資培訓等相關數據,向主管部門提供人力資源的投資、結構、流動狀況,以利于崗位績效考核,正確做出宏觀決策。
4.劃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原則
即對人力資源的投資成本,要區分其受益期間,分別進行會計處理:涉及多個會計期間,應予以資本化,將其價值合理分攤到每個受益期間;對于日常維護支出及小額經常性支出予以費用化,直接計人當期損益。
5.謹慎性原則
人力資源是一種特殊的物體,高校應隨時關注社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的變化,及人才市場價值波動,提取人力資源價值風險準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