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代成本會計概念解析
(一)現代成本會計的定義?,F代成本會計是成本核算與生產經營的直接結合,它是運用專門的管理技術和方法,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勞動耗費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價值管理活動。成本會計具有成本預測和成本決策的職能是現代成本會計的一個重要標志?,F代成本會計主要是一項管理活動,各項職能的發揮都是為了達到成本管理的目標。
(二)現代成本會計形成的原因。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特別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科學技術與生產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生產活動中采用了大量的新工藝和新技術。企業制造環境、市場環境、管理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的成本會計理論已經不能夠適應企業發展要求,現代成本會計在此時孕育而生。
1、企業制造環境發生了變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信息技術開始大量在企業生產中運用,彈性制造系統(FMS)、電腦輔助設計(CAD)、電腦輔助工程(CAE)、電腦輔助制造(CAM)系統、制造資源規劃(MRPⅡ)以及以電腦為核心,結合 FMS、CAD、CAE、CAM 等所有新科技的電腦整合制造系統(CIM),在企業生產中得到了推廣,形成了自動化的制造程序,實現了工廠無人化管理。對于企業而言,面對企業新制造環境的沖擊,傳統的成本會計技術與方法如果繼續使用,將造成成本計算不正確。在新制造環境下,機器人和電腦輔助生產系統在某些工作上已經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從傳統制造環境下的20%~40%降到了現在的不足 5%,但制造費用劇增并多樣化。
2、企業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主導著市場的運作,此時企業的市場環境較之以前而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多數產品供過于求,造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產品需求多樣化,顧客對產品質量也日益苛求;國際間分工合作日趨密切,競爭也趨于殘酷激烈;新技術、新工藝的創新蔚然成風。對于企業而言,面對企業市場環境的變化,傳統的成本會計技術與方法如果繼續采用可能產生反功能行為。傳統成本會計,將預算與實際業績編成差異報告,即將實際發生的成本與標準成本相比較。在新制造環境下,這一控制系統將產生反功能的行為。例如,為獲得有利的效率差異,可能導致企業片面追求大量生產,造成存貨的增加。另外,為獲得有利價格差異,采購部門可能購買低質量的原材料,或進行大宗采購,造成質量問題或材料庫存積壓等。
3、企業管理環境發生了變化。企業生產環境和企業市場環境的變化促進了企業管理環境的變化,企業經營者根據企業實際創立了大量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主要是適時制、全面質量管理、戰略管理、基準管理、持續改進、限制理論、目標管理等理論和方法。對于企業而言面對企業管理環境的革新,傳統的成本會計正在向現代成本會計轉變,主要表現在成本會計管理理念的變化,這樣現代成本會計便順應時代要求而產生了。
二、現代成本會計與傳統成本會計的異同
(一)會計目標不同。傳統成本會計在會計目標上采用的是“經營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現代成本會計的會計目標是,在物價水平發生變動時,向報表使用者傳遞比傳統的歷史成本會計更為相關有用的,以現行成本為計量基礎的會計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經營管理責任的同時,以滿足其制定經濟決策的需要。即充分反映經營責任的“決策有用觀”.
(二)會計假設不同。傳統成本會計在會計假設上采用的是貨幣計量下幣值不變的會計假設?,F代成本會計根據環境的變化大量采用了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
(三)會計原則不同。會計原則是具體確認和計量會計事項所依據的規范概念和規則。傳統成本會計主要采用的是歷史成本原則,歷史成本原則是傳統會計最基礎的計量原則,也是歷史成本會計模式的基礎?,F行成本的會計模式就根本否定了歷史成本的計價原則,而代之以現行成本作為計價基礎的現行成本原則。
三、現代成本會計分析
(一)現代成本會計的會計程序
1、確定各項資產現行成本?,F行成本的確定是現代成本會計核算的基礎和前提,它是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取得與現有資產具有相同或者相當生產能力的資產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企業資產的現行成本數據,主要來源于其當前的市場價格、基于公平交易的供貨方銷售報價以及再生產成本等。
2、通過計算各項資產成本變動情況,確定有關持產損益。資產的持產損益是因為市場價格的變動而形成的資產現行成本與其歷史成本之間的差異?,F行成本大于歷史成本則為持有收益;反之,為持有損失。在物價持續上漲時,通常表現為持有收益。在現代成本會計中,由于資產是按其現行成本計價,因而無論是未實現持產損益還是已實現持產收益,均需得到及時的確認,并依據不同的資本保全觀,或作為所有者權益的調整項目列于資產負債表中,或作為收益的調整項目列于收益表中。
3、編制現行成本會計報表。在會計期末,根據有關的現行成本資料,按照現行成本會計模式的基本原理,調整歷史成本會計下財務報表中的數據,重新編制以現行成本為計量基礎的會計報表。
(二)現代成本會計的會計方法?,F代成本會計是以現行成本為計量屬性,名義貨幣為計量單位的會計模式,由于它在計價基準和基本結構上與一般購買力會計有根本性不同,因而被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物價變動會計。在日常會計處理中,也就有其自身獨特的會計方法。
1、設置現代成本會計制度下的賬戶體系?,F行成本的計量屬性要求反映各項資產的現行成本和損益的現行成本調整額,因此現代成本會計要求比歷史成本會計多設相應的專門調整賬戶加以反映。加設“已實現持產損益”和“未實現持產收益”賬戶,反映物價變動時企業持有資產的現行成本變動額及其實現情況;在權益類項目下加設“資本保持準備”賬戶,作為資本的調整項目。
2、各項資產現行成本的賬務處理方法。在資產被銷售時,需按其現行成本來計列銷售成本;在被耗用時,則以已消耗部分的現行成本抵減相應的資產賬戶,并將各項資產賬戶的余額按期末的現行成本進行調整,以反映其真實的價值水平。
3、持產損益的賬務處理方法。在現代成本會計中針對持產損益的會計處理,通常有兩種方法。其一,是將持產損益作為資本的調整項目列入資產負債表;其二,是將其作為當期收益的調整項目列入損益表。
現代成本會計是順應經濟發展,企業生產環境、市場環境、管理環境的改變而產生的,它是傳統成本會計的發展,它具有不同的理論基礎和計量模式。有其獨特的會計程序和會計方法。其中,持產損益的核算是其核心和關鍵。在會計處理中必須強調以現行成本為基礎進行。
主要參考文獻:
[1] 李春宏,趙兵兵。 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及對策[J]. 統計與咨詢,2004.
[2] 劉德平。 成本會計的發展變化及應對策略[J] .經濟師,2003.
[3] 施衛明。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與對策之我見[J] . 會計之友,2008.
[4] 仇俊林。 成本會計論略[J] . 株洲工學院學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