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CH葡萄酒企業存貨內部控制體系構建探究
【第一章】葡萄酒企業存貨管理體制探析緒論
【第二章】存貨內部控制有關的理論研究
【第三章】CH葡萄酒有限公司存貨內部控制現狀分析
【第四章】CH葡萄酒公司存貨內部控制優化方案
【第五章】CH葡萄酒企業存貨內部控制實施方案效果評價
【第六章】CH葡萄酒有限公司存貨內部控制的方案保障措施
【結論/參考文獻】葡萄酒公司存貨模式改進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結論
屢見不鮮的酒水飲料食品安全問題,導致很多消費者對此類行業失去了信心,也引發了消費者對國內食品制造業的信任危機。某些在國內外引起轟動的假酒、有毒添加劑事件,讓很多合法生產經營的葡萄酒釀造企業遭受到沖擊,引發了部分企業的銷售和發展問題。
在企業遭受外部沖擊時,企業必須通過強化內部管理來應對經營風險。而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是企業提升管理水平的強有力手段。對于葡萄酒釀造企業,存貨的內部控制尤為重要。葡萄酒釀造行業存貨內部控制有諸多相似點,在存貨采購上,時間性是其中要求較高的因素。只有具備較短的采購周期,企業才能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其生產線的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與此同時,由于存貨管理繁雜,容易混淆,并且涉及的生產環節較多、關系復雜。因此,企業需要具備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才能進行完善的存貨管理。
本文通過分析 CH 葡萄酒有限公司的案例,在經濟人假設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的基礎上,對內部控制相關理論進行了綜述性的研究。之后,本文對 CH 葡萄酒有限公司的存貨管控和內控制度進行了分析和評判,并且依據此點,對相關問題展開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意見。
本文在內部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對葡萄酒企業的存貨內部控制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并對該類企業在未來的內部控制管理上進行了展望,文章對于葡萄酒行業存貨管理內部控制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本文的特點和創新點:
1、從早期內部控制研究出發,對不同時期內部控制的使用方式進行闡明,使學者更詳盡地研究內部控制的適用情況。
2、第五章針對 CH 葡萄酒有限公司特有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分析了實施效果。
文章具體從存貨預算、采購、庫存倉儲程序等角度闡明了此方案的社會和行業效益。
3、第六章逐一列舉了方案的保障措施,指出了 CH 葡萄酒公司自身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提出塑造企業文化有助于保證存貨內部控制實現等觀點,對同行業企業內部控制方案的順利實施起到了借鑒作用。
本文不足之處:
l、雖采用了 CH 葡萄酒有限公司發布的存貨等信息,但此類數據未見得能真實地反映和說明該公司的實際情況。
2、在論文基本完成時仍未獲得 CH 葡萄酒有限公司最新數據報表,可能未達到最精確的論證程度。我將在此后一定時期內繼續對 CH 葡萄酒有限公司進行觀察,并對葡萄酒等酒水制造業的存貨內部控制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3、對保證建議和方案實施效果都是基于短時間的數據選用和效果觀察,缺乏長時間的數據予以佐證。
參考文獻:
[1] Chih 一ⅥLng Tseng.Internal Control,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and FirmPerformance[D].Maryla=nd.UniVersity of Maryland,2004,(1)24-30
[2] Commission.Internal Contr01 Integrated Framework J.Committee 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the Treadway Commission,1992,(1O):8-10
[3] Treadway Committee.Report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udulent[J].Financial Reporting,1988,(8):l5-18
[4] 蔡俊杰,劉春志。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問題與對策[J].中國內部審計,2012,(12):6-10
[5] 曹偉,桂友泉。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J].審計研究,2002,(1):22-26
[6] 陳關亭,張少華。論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披露及其審核[J].審計研究, 2003,(6):21-26
[7] 陳漢文,王沖。內部控制管制之變遷[N].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6(3):67-80
[8] 陳菊蘭。存貨內部控制淺易[J].經濟師,2006,(1):36-40
[9] 池國華?;诠芾硪暯堑钠髽I內部控制評價系統模式[J].會計研究,2010,(10):15-22
[10] 池國華,吳曉巍。管理控制的理論演變及其與內部控制關系[兒審計研究]2003,(5):13-18
[11] 戴彥。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J].會計研究,2006,(1):11-16
[12] 杜海霞。投資者保護:法律與內部控制作用機制比較[J].會計之友,2012,(21):33-36
[13] 馮振權。企業存貨內部控制現狀[J].現代商業,2009,(2):23-26
[14] 黃新建,李若山。中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成因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6,(8):22-27
[15] 李彬。企業存貨的內部控制研究[J].現代商業,2010,(4):14-19
[16] 李欣。后危機時代江蘇省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13,(1):24-28
[17] 李彥。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思路[J].會計之友,2013,(26):10-14
[18] 林斌,劉春麗,舒偉。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研究[J].會計之友,2012,(25):12-16
[19] 林世權,甘卓霞。企業存貨內部控制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08,(53):35-41
[20] 劉海燕。存貨核算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財經研究,2007,(12):15-20
[21] 劉亞莉,楊興全。預算控制與企業內部會計控制[J].交通財會,2005,(4):24-30
[22] 裴亞。淺談存貨的會計核算及存貨內部控制管理[J].現代商業,2009,(10):22-27
[23] 任曉靜。企業存貨內部控制研究[J].商業現代化,2012,(1):42-48[4]CIMA.A frameworkfor internal control[J].Corporate Governance,1994,(4):15-17
[24] 孫建軍,劉同伯。存貨舞弊與審計對策[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6,(12):32-38
[25] 譚佳梅。淺論企業存貨的內部控制[J].會計之友,2008,(10):38-43
[26] 王芳。中小企業存貨內部控制診斷及改進策略[J].財經研究,2010,(11):25-31
[27] 王仁祥。中小企業存貨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J].現代企業,2005,(12):6-10
[28] 吳秋生,楊瑞平。內部控制評價整合研究[J].會計研究,2011,(9):19-25
[29] 吳水澎,陳漢文,邵賢弟。企業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與啟示[J].會計研究,2011,(5):2-8
[30] 閻達五,楊有紅。內部控制框架的構建[J].會計研究,2001,(2):9-14
[31] 張諫忠,吳軼倫。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在寶鋼的運用[J].會計研究,2005,(2):32-36
[32] 張克兵。企業存貨內部控制的問題及完善對策探討[J].中國外貿,2012,(9):21-26
[33] 張索如。淺談企業財務對存貨的內部控管[J].財經界,2013,(1):15-20
[34] 張先治,張曉東?;谕顿Y者需求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2004,(12):14-20
[35] 趙臻。加強商品流通企業存貨內部會計控制初探[J].商業會計,2005,(24):22-26
[36] 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辦公室課題組。我國中央銀行內部控制評價研究[J].金融研究,2008,(7):35-41
[37] 朱榮恩。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1,(1):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