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汽-大眾存貨管理困境研究
【第一章】汽車公司存貨管理優化探究緒論
【2.1 2.2】關于存貨管理的文獻回顧
【2.3】存貨管理方法的介紹與評價
【第三章】一汽-大眾存貨管理現狀分析
【第四章】一汽大眾存貨管理問題原因分析
【第五章】一汽大眾存貨管理制度的優化與設計
【第六章】提高存貨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參考文獻】一汽-大眾存貨管理機制研究參考文獻
第 3 章 一汽-大眾存貨管理現狀分析
3.1 汽車制造行業發展情況及一汽-大眾介紹
3.1.1 汽車行業發展情況
自進入 21 世紀之后,中國的汽車行業逐步進入井噴式增長的階段,特別是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個人可支配收入增加,個人消費能力的增強,人們對私人汽車的需求量出現了大幅的增長,這直接推動中國汽車業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地位也逐漸上升。到 2009 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結束了由福特公司開始的美國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汽車統治地位。與此同時,中國的汽車產量也于 2009 年超出了美國和日本之和,日本汽車工業自 2006 年以來占據的世界之首的地位也被中國取而代之。中汽協數據顯示,2009 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為1379.10 萬輛和 1364.48 萬輛,同比增加了 48.30%和 46.15%.到了 2010 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積極的政策措施來擴大內需、調整結構、促進轉變。有了國家宏觀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大前提,配合政策效應的此消彼長、個人購買力的不斷增強、工業化和城市化不斷推進等因素,我國的汽車工業延續 2009 年發展態勢,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汽車產銷高速增長,汽車出口逐步恢復,大企業集團產銷規模整體提升,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提升,市場供需關系進一步得以優化。2010 年,汽車產銷分別為 1826.47 萬輛和 1806.19 萬輛,同比增長 32.44%和 32.37%,成為有史以來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而進入 2011 年以來,我國汽車業步伐放慢,汽車市場整體趨向平淡,而這同時也屬于消費回歸理性。2011 年,我國的汽車市場達到了平穩增長,汽車產銷量雙雙超過 1840萬輛,再次刷新紀錄。同時還積極推進新能源與節能汽車,進一步提高了產業集中度。出口高速增長,汽車產業結構得以進一步優化。
中國汽車產業已經成為世界汽車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后數年也應該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大好時期,我國汽車產業已經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時期,正在逐漸完成由弱到強的巨大跨越,全球汽車工業正在或者即將向中國和一些新興國家逐步的倚重,這對中國汽車工業來說,已是困難與挑戰共存的黃金機遇。當前,隨著消費者消費需求的不斷加大,中國汽車市場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產品更新換代頻率加快。這對于中國汽車產業來說,將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自主品牌將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發展過程。預計未來十年,我國汽車市場年均增長率將達到 7.1%,到 2020 年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有望占據全球汽車總銷量的一半以上,將是美國市場銷量的兩倍左右。
3.1.2 企業基本情況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稱一汽-大眾)于 1991 年 2 月成立,由四家公司合資控股經營,分別是中國一汽、德國大眾、奧迪和大眾中國,作為現代化的乘用車生產企業,歷經二十多年的成長,已建成三大基地,分別是位于東北長春的本部、位于成都的西南基地和位于佛山的華南基地,已擁有七大專業生產廠。產品方面,囊括了大眾集團旗下的大眾和奧迪兩大品牌的多款車型--邁騰、CC、速騰、速騰 GLI、高爾夫、高爾夫 GTI、寶來、新捷達,以及在 2015 年 11 月廣州車展上亮相的高爾夫 SPORTSVAN;奧迪品牌的產品有:奧迪 A6L、奧迪 Q5、奧迪 A4L、奧迪 Q3、奧迪 A3 Sportback、奧迪 A3 Limousine 系列車型。
2014 年,一汽-大眾產銷再度實現新突破,經營業績再創新高,共生產整車 1,807,777輛,同比增長 17.5%;實現銷售 1,780,888 輛,同比增長 17.7%.截止 2014 年 12 月 2日,公司累計生產第 1,000 萬輛整車下線,有 1,000 萬個客戶選擇了一汽-大眾,累計向國家繳納各種稅金超過 3,000 億元。
3.2 企業存貨管理現狀
企業的存貨主要分為生產材料、維修備件、銷售備件、在制品和產成品等。
3.2.1 生產材料管理
大多數生產材料的管理主要采用零庫存的方式。生產材料以少量的倉庫儲存形式存在于采購、生產、銷售、終端配送等環節中,而大部分物料均處于周轉狀態之中。
一汽大眾的零部件的送貨形式有三種:
第一種是電子看板,這是一種較為常用且簡單有效的方式,其工作原理為生產企業與供應者之間、企業各工序之間使用的憑證為固定格式的卡片,下游環節按照自己的節拍對其上一環節進行供應和配送,這樣上下游企業或上下游工序之間就存在共同的目標和節奏。這種方式的優勢在于協調同步化供應鏈的計劃下,協調供應計劃、采購計劃和生產計劃可以同步地運行,減少相鄰環節或工序的響應時間,降低原材料和外構件的采購價格,提高企業的適應能力。若要在具體的實物操作過程中控制庫存量,可以通過增減看板數量的方式來達到。
第二種是準時化,即生產企業要求供貨廠按照過車順序和配貨單進行配貨,供貨廠按照給定的順序和配貨單就行裝貨然后直接把零部件送至生產企業的生產工位上,這就達到了取消中間倉庫這一環節。在 JIT 配送方式下,整車生產企業為實現零庫存,需要求零配件生產、供應商必須按照其自己的生產節奏和生產需求量進行供貨,由供貨商或整車生產企業的供應部門實施“直送工位”的 JIT 配送。
一汽大眾首先按照使用的頻率對所需采購的零部件分為高、中、低三個部分,比例依次為 80%、15%、5%.按照對所需采購的零部件所含價值量的高低又將其分為高、中、低三個部分,比例依次為 80%、15%、5%.需要 JIT 供應的零部件為使用頻率高與價值量高重合的部分,這一部分大約占公司零部件總體需求量的 20%左右。一汽大眾 JIT 供貨方式為:1. 供應商自身進行 JIT 生產,生產完成后直接 JIT 供貨。這種供貨方式的實施條件為此零件被其一家壟斷供貨,且生產車間距離整車廠比較近。2. 零件會首先被零部件供應商批量送到第三方物流倉庫,再由第三方物流倉庫按照跟定順序和配貨單進行排序供貨。其前提條件為供應商生產地點距整車廠較遠的情況。3. 混合排序供貨:此供貨方式要求供應商首先按照配貨安排把零件送到指定的排序地點,經過混合排序后再供貨。前提:同一類零件多家供貨。實際操作中需要具備的必要條件:
第一是供應采購雙方的實時生產信息需要共享,第二是嚴把質量關,由供應商對其提供零件的質量負責和提供保證。第三種是批量進貨,這里所指的批量應為那些相對次要且數量品種的零件,這些零件可以由供應商每月按照需求分批量地送一到兩次。生產企業可以根據情況每天平均幾個小時要一次貨,零部件存放的時間通常不要多于一天。從訂貨到生產零件配送、組裝等的所有過程保持在多批次、小批量的有序流動之中。
3.2.2 備件的管理
備件的管理工作由備件管理部門負責。包括備件目錄的編制、備件需求計劃的預測、進口備件的采購、國產備件、自制備件的籌措、備件的倉儲、銷售、運輸等。采購部負責國產化備件,包括拆散件合同的簽訂,確保 SOP 時與備件同步供應,EOP 時保證備件 10 年備件供應。采購部門負責國產化件的拆散要求確認。
規劃部們負責自制件的拆散備件的工藝路線。生產部負責組織公司自制備件的生產及供貨;預批量科負責在 EOP 前 3 個月提供相關的備件清單給銷售公司備件管理部??刂撇總冐撠焸浼r格的審定。
備件計劃管理包括制定備件庫存儲備定額;預測備件年度計劃、季度計劃、月計劃、移庫計劃;EOP 后的十年備件需求計劃;生產部不采用件的接收、處理計劃備件采購管理包括自制件訂貨和國產外協件的訂貨;定期對供貨商備件供貨信息進行整理,對供貨商的供貨能力進行分析,對供貨商進行有效的管理。針對供貨商欠貨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根據備件滾動計劃,對計劃進行評估及調整,制定采購訂單。
3.3 存貨管理方面存在的特點
3.3.1 零部件組織柔性化
柔性化的零部件組織以整車庫存深度為基礎,以生產能力彈性空間為前提,重點平衡、監控大眾集團的限制性資源,利用單件訂貨、重點資源小管線跟蹤、靈活應用各種物流運輸配送手段,進行零部件的柔性組織。
單件訂貨打破了傳統的套份訂貨的限制,根據零件的通用程度、易損程度等設置不同的零件設置不同的庫存標準。當整車庫存低于警戒值時,采用零件訂貨策略 A,快速補充庫存;當整車庫存高于警戒值時,采用零件訂貨策略 B,減少后繼零件訂貨。
同時通過車型品種組織,快速消耗零件庫存。嚴格監控庫存狀態,靈活的把握訂貨策略。大大地增加了零件的組合柔性,有效地減少了通用件的庫存,大大節約了 SV 訂貨的資金,對于產量在凍結期內提升和抗擊零件的資金風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汽-大眾不僅實現自我零件柔性管理,同時還指導供應商實現聯動的零件柔性管理。通過供應商協同管理系統,一方面將生產計劃變化、生產計劃彈性及計劃預測變化方向提早通知供應商,另一方面監控供應商的廠家庫存、在途運輸,到貨庫存過程和數量。有效地管理供應商的零件狀態,從而實現整個供應鏈的柔性零件管理。
3.3.2 SAP 系統為存貨管理提供支撐
一汽-大眾公司是在 IT 系統的支持下組織生產,系統延伸到產品開發、銷售預測、零件預測、訂單管理、計劃平衡、生產組織等各個環節。按照系統的要求生產組織具有周期性,同時通過系統與供應商、經銷商進行信息共享,達到一體化的聯動。生產周期受系統和零件運輸半徑的限制,分為凍結期和預測期,一般凍結期為 2-12 周,預測期為 26 周以上。在預測范圍內,符合技術條件下的車型裝備,經過系統的計算變為零件需求,科學地指導供應商生產、供貨。為了適應快速多變的市場變化,實現柔性的生產管理,在系統的支持下進行了一系列的生產組織管理,實現了快速、靈活的生產管理。
3.3.3 物流技術先進有效
伴隨著先進的工廠,一汽-大眾在物流管理上也不斷的采用先進的技術,從看板要貨,到 JIT 準時化要貨,從貨筐備貨到超市管理,從人工巡線管理到燈控要貨和燈控揀選。先進的物流技術的支持,為生產的柔性組織在物料管理上起到了支持。
2005 年隨著一汽-大眾其它廠房的投入使用,生產汽車的車型也不斷的增加,每種汽車的車飾顏色、動力的裝配裝置都不盡相同,使汽車零部件的種類,數量也大大的增加。但是由于廠房內的空間有限,不能把所有的汽車零部件進行堆放,尋找起來也是極不方便的。為了節省空間,更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各廠均采用了貨筐備貨的物流方式,不僅節省了廠房內的空間面積,而且大大的提高了生產工人的生產效率。使這一方法廣受好評。貨筐備貨的原理是把每一臺車所需要的所有汽車零部件都裝在一個貨筐內,然后這個貨筐隨著這臺車在生產線上流轉,這樣不同程序的工人只要在這臺車的相應貨筐里,就可以找到這臺車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
2009 年奧迪新總裝建成并于 4 月份開始試生產,從 2009 年 7 月份開始快速爬坡,2009 年 10 月份新產品奧迪 Q5 SOP,面對新的車型,一個全新的工廠,用了僅僅半年的時間實現了日產 220 輛?;具_到了規劃產能。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奧迪新總裝的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超市備貨方式,不僅大大節省了備貨面積,而且增加了儲備量,可以很好的抗擊物料停臺風險。通過燈光揀選和燈光要貨系統,從技術上很好地保證了備貨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通過高頻次的節拍式循環供貨降低了在線儲備;通過實施一個單據原則降低減少了操作環節;通過看板很好的實施了拉動原則;多種方式的物流技術的配合為物料管理過程形成閉環,為節拍的快速提升,產量的快速攀升,奠定了強有力的實物流基礎。
3.4 存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3.4.1 存貨周轉速度慢
從表中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伴隨著產銷量的提升,存貨周轉天數也在增長。從2010 年的 10.01 到 2014 年的 13.65,存貨的周轉速度變慢,存貨的流動性變低,存貨的資金占用量增加。
3.4.2 內控制度的設計和執行有缺陷
內控制度方面,其中一項對存貨周轉造成影響的為對非商品車的管理。非商品車的領用、借用、處置等方面的內控制度存在缺陷,領用和使用時有相應的審批領用流程,但對使用過程中的監管及使用完畢后的處置管理不嚴格,這就導致了非商品車的使用時間較長,使用完畢后大量的非商品車處于長時間閑置的狀態,嚴重影響了其周轉速度,導致了資金的占用。
除此之外,對存貨的保管、領用方面,也存在庫房管理人員的領用記錄不完整,在系統中的出入庫操作不及時或操作有誤,這都將導致存貨內控制度失效的風險,增加企業額外的運營成本。
243.4.3 BOM 變動影響在制品核算
BOM 是物料清單 Bill of Material 的縮寫,是企業產品組成的技術文件。它是生產產品的組成結構和所需用的零部件的清單明細,它組合了生產一件產品所需的子零件及其數量。BOM 是一個制造企業的核心文件,各個不同的部門和系統都要用到 BOM,從BOM 中獲取特定的數據。設計開發部門是 BOM 的設計者,也是 BOM 的使用者,需要從BOM 中獲取所有零件的信息以及相互間的結構信息;工藝部門根據 BOM 建立各零件的制造工藝和裝配件的裝配工藝,以及加工制造過程中應使用的工裝、模具等;生產部門根據 BOM 來安排生產產品;庫房根據 BOM 進行發料;財務部門根據 BOM 中每個自制件或外購件的成本來確定最終產品的成本。制造行為是制造企業與商品流通企業之間最大的差異所在,這是由于制造管理的結構性、復雜性和邏輯性。BOM 管理問題復雜且涉及面寬,一直以來都是企業不得不面對又難以解決的課題。
BOM 清單是企業生產裝配、成本核算的基本條件,然而在日常的生產經營中,對BOM 清單的管理常常不被公司管理層所重視,或者說公司沒有對其約束規范的整體性流程制度,不同部門之間只負責自己的一小部分,而部門間的協作不順暢,前一部門的工作未完成直接導致后續工作無法開展。在成本核算時經常發生 BOM 清單與實際生產裝配領用清單不相符的問題,即 SAP 系統中 BOM 清單的更新比實際更改滯后,實際生產和成本核算中,因零件主數據的維護不及時等問題使得 SAP 中反映的 BOM 清單與實際裝配不相符,導致實際需要的零部件卻沒有被包含在 BOM 清單中,而 BOM清單中需要的東西在實際裝配時已由新零部件替換。而在這種情況下做的成本核算的不準確、誤差較大,也直接影響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果的準確性。
3.4.4 SAP 系統執行不到位
目前 SAP 系統運行表現出來的主要問題為:首先,在原材料的采購環節上,由于零件的主數據信息歸 SU 部門負責維護,若 SU 未能及時維護或更改更新主數據信息,后續生產過程中的材料不能及時入庫、生產時也不能及時作出領用操作,將導致系統按 BOM 清單歸集零件數據時不完整?;蛘?,生產車間在實際領用時未及時在 SAP 操作或誤操作導致信息錄入有問題的話,同樣會導致投料與產出不匹配,直接影響對存貨成本核算的準確性。
其次,若生產車間在實際領用時未及時在 SAP 操作,或誤操作導致信息錄入有問題的話,同樣會導致投料與產出不匹配,直接影響對存貨成本核算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