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基于社會契約理論的會計誠信問題探究
摘要: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就企業間關系來解讀是一種契約交易。會計執行的過程與結果是企業契約交易主體的重要部分,同時企業內部運行的本質也就是會計契約關系。會計契約主要包括以會計誠信為主的隱性契約和以會計規則為主的顯性契約。因此,會計誠信在企業契約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社會契約理論出發探究會計誠信問題,則會計誠信自動履行的失敗是會計誠信問題缺失的根本原因。文章以社會契約理論為基礎,詳細闡述了會計誠信問題的提出與解讀基于社會契約論的會計誠信問題現狀及其相關形成原因,提出了基于社會契約理論的會計誠信問題的解決策略與思路。
關鍵詞:社會契約理論;會計誠信;理論體系;解決策略
近年來,現代經濟學主要關注點集中在契約經濟學,因為契約經濟學可以解決許多新古典經濟學無法解釋的間題。但是會計誠信間題卻一直懸而未決。從經濟學觀點出發,適當運用契約理論的思想方法和分析手段分析會計誠信間題,可以構建出會計誠信契約的基本理論體系。這樣可以為分析資本市場會計信息質量間題提供一個全新的分析框架與相關的解決思路。
一、基于社會契約理論的會計誠信問題的提出與解讀
企業契約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是要素使用權的交易合約:第。是會計契約,它規定與企業所有權相關的利益確認、計量、記錄、報告、披露與監督。由于企業經營者對企業剩余控制權的分享,現實中的契約通常是不完全的,會計契約的不完全性則主要表現為經營者擁有剩余的會計規則制定權。由于不同的契約主體考慮到自己在企業中存在的利益會因會計契約的不完全而受到損害,契約方簽約的積極J比必然受到消極影響。然而相關各方卻沒有對會計契約的不完全性給予充分關注。這一理論與實踐的矛盾現象可稱之為“不完全會計契約的企業簽約悖論”.而這一悖論只能通過會計誠信渠道來解決。會計誠信是存在于企業契約主體之間關于會計執行的一種共同預期,一般表現為對人行為的要求。
會計誠信作為一種契約形式存在,是企業契約主體對會計規則及其執行的預期的約定。這種約定在契約簽訂之時就已達成共識,以確保企業相關各方對會i契約的履行有相同的預期。由于會詡成信彌補了不完全顯性會i契約的天然缺陷,提高了企業契約交易的效率,從而為解決不完全會i契約的企業簽約悖淪奠定了基礎。因此,把會誠信契約引人企業契約體內部,是充實與完善企業會i契約的必要條件。
二、基于社會契約理論的會計誠信問題的現狀及相關原因
1.法律契約的軟約束性。契約履行主要包括第三方履行、自愿履行和相互履行三種。自愿履行方式需要衡量違約成本以及履約收益差額,相互履行需要對比契約雙方的談判實力,第三方履行則是一種強制性的履行機制,是國家強制手段實行的機制。健全的法制保障是契約實施的重要環節,但是由于我國的相關法律制度不夠完善,某些違法行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當對會計失信行為懲罰過輕時,履行契約卻沒有獲得額外收益的人就會吃虧。在這樣的法律背景下,市場樹立了反面榜樣,導致越來越多的誠信契約被破壞。
2.報酬契約的隱性激勵。在我國上市公司中,管理人員控制權效益、社會地位與效用函數中貨幣報酬相比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在官本位思想的消極影響下,公司管理人員關注的焦點不是企業的真實經濟效益,而是企業控制權,因此企業管理者在企業上市、保牌等活動中,常常會忽視會計誠信而去操縱會計信息。這種隱性特征嚴重陰礙了會計誠信契約的有效制定。
三、基于社會契約理論的會計誠信問題的解決策略
1.構建會計誠信契約模型。由于實踐中的會計誠信間題多是信息不對稱等引起的,我們可以依據時間線索構建誠信契約模型分析框架。簽約前,構建逆向選擇模型:簽約后,根據可能出現的間題構建道德風險模型。在構建逆向選擇模型時,人力資本的類型信息不對稱是主要因素,所以個體特征對企業的會計行為有較大影響。如果誠信履約資本較大,經營者誠信度較高,履行會計契約時,就會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執行誠信的會計行為:如果簽約前信息不對稱,企業經營者雖然擁有私人信息,但物質資本所有者依然沒有任何信息優勢。因而擁有人力資本但誠信缺失的一方會將自己的類型隱藏,從而出現逆向選擇。
2.完善會計法規準則及相關制度。有序的工作要求不斷完善相關規范和準則,會計工作也是如此。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財經法規和會計制度有益于為企業發展創建和諧健康的會計環境。同時,加快制定具體的會計實施準則要求政府必須加大對會計行為的監督管理和懲處力度,才能有效改善會計誠信缺失的現狀。
3.構架企業財務激勵約束模式。要解決會計誠信缺失間題就必須先解決信息的不對稱性間題,其中進行有效合同的安排,也就是建立企業財務的激勵約束機制是重要的途徑之一,是委托人為了促使代理人不會因為其看不見的隱蔽行為損害他的利益而提出的一項最優激勵合同,主要包括直接和間接兩種激勵約束模式:(1)直接激勵約束模式包括包括激勵性報酬計劃安排、資本結構安排約束、行政約束機制三個方面。(2)間接激勵約束模式包括經理人才市場、企業控制權的接管兩個方面。在企業控制權的接管方面,如果所有者不滿意經營者推行的政策,可以通過競爭代理權或者敵對方式接管的方式,削弱經營者控制權?;虿捎昧硪环N方式,制裁經營管理者在契約履行中的不良行為。
四、結語
會計誠信契約對于企業契約體系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對于完善企業的契約體系,營造良好的企業運行模式有著重要的作用。會計誠信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創造更多更好的契約機會。但是另一方面,履行會計契約的失敗會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特別是在中國,報酬契約的債務契約過于流于形式,大大陰礙了我國正常會計誠信契約的切實履行。因此,基于社會契約理論的會計誠信間題的探究與討論對于盡早確立會計誠信機制、改變誠信缺失嚴峻現狀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盡快改善我國會計誠信嚴重缺失的現狀需要我國政府組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譚艷艷,湯湘希。會計倫理決策影響因素研究一一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檢驗?!稌嬔芯俊?,2012年9期。
[2]陳敏。以制度規范重構會計誠信的對策思考?!渡虡I會計》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