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政法論文 > > 研究戰斗精神的理論基礎與學術視野
研究戰斗精神的理論基礎與學術視野
>2024-03-22 09:00:01

引 言

(一)選題的由來及其意義。

當前,國際局勢波瀾詭譎,反恐形勢日趨緊張,就在最近,巴黎、貝魯特和馬里的三起性質極為惡劣的恐怖襲擊震驚了全世界,給我們每一名軍人敲響了警鐘--戰爭其實就在身邊。以我國為例,國內還存在著部分極端組織的分裂勢力,外部則有南海爭端、釣魚島問題、中印邊境糾紛等滋擾,這些不穩定的因素都是對我軍戰斗力的新的考驗,如何在科技化、信息化的今天,打贏一場局部的高科技戰爭,如何保衛國內和海外華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如何保衛國家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就是當代我軍應當研究的首要課題。

今年,在慶??谷諔馉庺呤澜绶捶ㄎ魉箲馉巹倮?70 周年閱兵之際,三軍儀仗隊、空軍、二炮等各軍兵種方隊向世人展現了當代中國軍人風采,多種現代化武器的展示增強了全國人民對于我軍作戰能力的強大自信。但是,我們還要看到,我軍畢竟承平日久,長期以來沒有經歷大規模的實戰演練,戰斗力究竟如何很難斷定,反觀美軍,近年來利用其高科技的軍備和陸??諒姶蟮膮f同能力,打贏了幾場漂亮的局部戰爭,這也讓我們軍中產生了"恐高"思潮,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新形勢下,習近平主席高瞻遠矚,旗幟鮮明地指出必須加強戰斗精神培育,大力發揚我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戰斗精神,在部隊戰斗力生成中起到關鍵作用,是奪取勝利的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當代中國軍人對戰斗精神還不分程度存在模糊認識,近年來,部隊文化受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一些人在精神層面也產生了這樣或那樣的偏差,以此為時代背景,本文將深入進行挖掘,發現當代軍人在戰斗精神層面出現的一些現實問題,并通過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結合中國傳統經驗和外軍先進做法,提出具有針對性、可行性的解決辦法。

(二)研究方法與思路。

1.研究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采取問卷調查、文獻研究、歷史綜述等。主要內容如下:

文獻研究。通過對文獻的對比研究,明晰戰斗精神的概念和特征,探究軍人戰斗精神對戰斗力的重要性。另外,綜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通過文獻資料綜述,查看外軍在解決戰斗精神層面問題時是如何開展教育培養。

問卷調查。對 ZJ 部隊 400 名指戰員進行調查問卷。通過調查結果,分析問題、總結原因,以期做到針對性突出,論理充分、可操作性強。

2.研究思路本文的整體思路是:首先厘清戰斗精神培育相關的經典解讀、現實經驗和學術探討,通過梳理馬克思主義重要觀點、中外軍事優良傳統、當下學界前沿探索,奠定好本文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學術視野;然后,針對戰斗精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縱向的維度上做歷史比較,橫向的維度上做中外對比,進行深入剖析戰斗精神的概念、意義和重要性;而后,結合新形勢下我軍的強軍目標確定戰斗精神的時代特質,根據習主席提出的"新四有"標準(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引入中國兵家文化傳統,將戰斗精神的內容具化為四個內容,即"忠""智""勇""仁",分別進行闡述;最后,對 ZJ 部隊進行一項有關戰斗精神的問卷調查,通過分析問卷中呈現出當下中國軍人戰斗精神現狀,精準定位我軍培育戰斗力的不足,針對這些具體問題,以四個重要方向為平臺,研究培育中國軍人戰斗精神的科學路徑。

總體上,本文的研究將分為五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從概念、現狀、問題和培育機制等方面,全面徹底梳理官方和學界關于軍人戰斗精神思想內容的論述與研究,從哲學意義上的概念內涵、我軍實際戰斗中所積累的寶貴經驗,到當下學界的前沿探索,都進行了細致的整理和分析,明晰了本文研究的學術視野,確保內容觀點有理論支撐,分析論述不落窠臼。

第二部分,通過文獻比照、歷史梳理等方法,從基本內涵、時代特征和歷史傳承三個方面入手,尋找戰斗精神的精準定義,深挖我軍成長壯大歷程中戰斗精神內容的逐步發展變化,探討當今新形勢下我軍戰斗精神的時代特征和具體內容,從歷史傳承的角度論述了戰斗精神因素對于我軍強大戰斗力形成起到的巨大作用。

第三部分,結合中華傳統文化豐厚底蘊和新時期國內外局勢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把當前我軍應大力培養的戰斗精神內涵具體分為忠、智、勇、仁四端,對應著習主席提出的"新四有"標準,即"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分別進行深入闡釋和討論。

第四部分,通過分析研究調查問卷,發現戰斗精神在當今部隊的現實狀況,以數據為基礎,讓文章的研究更具有客觀真實性,總結出當前我軍戰斗精神培育的現狀,尋找當下對戰斗精神培育的影響因素,分析目前所遇到的難點問題,初步闡明下一步研究的重點方向。

第五部分,針對上文發現的突出問題,結合筆者多年從事政治工作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從思想教育、文化熏陶、管理養成和實踐磨礪四個方向,進一步探討培育我軍戰斗精神的途徑和辦法。

本文著眼于當前國際局勢錯綜復雜的背景,以文獻綜述、理論梳理、現狀探究和路徑破解為研究主線,希望通過對新時期中國軍人戰斗精神培育的深入研究,探索新的科學路徑,為未來我軍戰斗精神培育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借鑒。

(三)研究的創新與難點。

筆者從事軍隊政治工作多年,尤其是針對部隊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經驗和自身感觸。目前,國內對我軍當前在戰斗精神培育方面的研究也有一些,就部隊內部而言還多是指示、意見、教案一類,接地氣但不成體系,缺少形而上的東西;而部隊學者的研究仍多數停留在理論方面,有了形而上的理論卻也缺乏了與部隊的緊密聯系,往往只是一些人云亦云的指導性意見。本文結合自身多年經驗,梳理相關概念,同時通過對 ZJ 部隊的 400 名現役軍人進行樣本采集,希望可以對新時期軍人戰斗精神培育的做到以下兩點微薄的貢獻:一是在主旨立意上有自身獨立的思考,"忠""智""勇""仁"的分類見仁見智,期望可以引起學界的廣泛探討;二是在培育機制上結合了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融合當下廣泛認可的理論研究和事實依據,期望可以對癥下藥。

本篇論文研究的難點有兩個方面:一、當前針對軍人的信仰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十分豐富,鑒于部隊團體特殊,可供參考性的資料還不夠多。二、理論基礎還不夠扎實,根據本片文章的整體思路,學界視野主要集中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但這方面還需要深度結合依據軍隊特點形成的一些具有針對性的理論。三、問卷調查對象對象是 ZJ 部隊部分指戰員,由于部隊駐地的限制,在相當程度會影響官兵戰斗精神的養成,因此,在這些官兵的身上集中發現的問題,具有特殊性。同時,樣本為 400 人,難免會有局限性。

一、研究戰斗精神的理論基礎與學術視野

(一)馬恩學說的相關解讀。

馬克思主義中,對主觀世界的闡述較為豐富,其中關于人的"主觀能動性"這一主要的哲學理論為戰斗精神培育的大課題提供了堅實思想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理論觀點認為,主觀能動性為人類所特有,是能動地認識、改造世界的活動以及能力,是在認識、改造世界的一切人類活動中所呈現出來的精神狀態。人們要在認識、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收獲,就必須竭盡全力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了解、熟知和利用自然科學規律,以所能掌握的條件為基礎,去改造對人類不利的環境,創造出有利條件,進而迸發出頑強的意志和堅韌的干勁,克服一切困難,取得勝利。

偉大導師恩格斯曾具體地說,"大家思考一下,在 1792 -1799 年這個特殊時期,我們的革命軍隊,僅僅為了同樣一個夢想、為了希望中的祖國而戰斗的軍隊而產生的激昂情緒,做出了多么大的偉大奇跡,你們就一定會明白,如果這個祖國不是希望中的,而是現實中的,為了一個明確的目標而戰斗的人民軍隊將具有多么可怕的力量。""如果戰爭發生,…現在這個國家(共產主義--筆者注明)的軍人就會保衛起祖國家園。因此他們將燃氣極大的激情進行戰斗…"這里的"夢想"、"家園"、"祖國",就是每一名共產主義軍人心中的真摯信仰。軍人對主義、祖國、家園的信仰,真正地喚起了他們的戰斗精神。

而列寧同志的論斷直接指出前文所言的信仰的極端重要性,他說:"軍人們確信我們戰爭的正義,并且了解到有必要為了自己戰友們的未來而獻出自己的寶貴生命,他們一定會激發斗志同時扛起沉重的負擔。"同時,列寧同志進一步指出,"古往今來的戰爭中,當戰斗雙方棋逢對手的時候,總是要暫停上一段時間,雙方養精蓄銳,總結經驗,進行準備,最后投入到新的戰斗中。""養精蓄銳"就說的就是實力的重要性;而這里的"總結經驗",應該可以理解為對雙方的作戰方式和戰斗構成的分析評估。列寧同志在文中使用過"戰場上流血的群眾的情緒"一詞指出在我們討論的戰斗精神中某些重要意志品質的根本性,他說:"勝利最終會屬于誰的疑問其實都是由那些在戰場上流血的群眾的情緒決定的。"我們能夠看出,敵我雙方殘酷流血的時候,除了需要有視死如歸的戰斗精神外,最需要的其實不就是冷靜嗎?

斯大林同志也曾經從培育軍人戰斗精神的配套工程等方面作出論述。他說:"現代的戰爭命運并不是由某些突然性的因素來決定的,而要由很多較為固定的因素,比如鞏固的后方、高昂的士氣、軍隊的數量、裝備的質量和指揮員的個人能力來決定。"他還說:"人民軍隊愛人民,就是說,這樣的軍隊擁有鞏固的后方的,這樣才是不可戰勝的。如果一支軍隊沒有鞏固的后方,那算什么呢?精銳的軍隊,一旦沒有來自勞動人民的同情支援,那么一定土崩瓦解、化為烏有。"對于主觀上信仰的核心性、精神的能動性以及戰斗精神的具體內容,馬克思主義學說中也有很多涉及,既是理論探索,更是寶貴經驗,這些都是我們對戰斗精神及其培育研究的基石所在。

(二)中國特色的時代精神以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和習近平同志等歷代我黨、我軍領導人為代表的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深刻悟透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創造者、完善者構建的關于戰斗精神培育理論的核心,本著務實實踐和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在革命斗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把馬克思主義概述的戰斗精神及其有關培育核心理論同中國國情和中國軍隊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開拓創新探索。

早在我軍建立初期,毛澤東同志就非常重視培養我軍廣大革命軍人頑強的戰斗精神,把這一點牢牢地作為軍隊建設的首要任務,一步一步地形成了敢打善戰、勇往直前的革命戰斗精神,作為我們革命軍隊的優良傳統長期地堅持了下來。他曾經說過,我們人民的軍隊"在這個偉大的宗旨下面,這個軍隊將會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偉大的宗旨是指:始終緊緊地和人民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筆者注明)。""一旦這個軍隊具有了一往無前的精神,它就會壓倒一切敵人,不屈不撓。無論出于多么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只要還有一個在,他就會繼續戰斗下去。"針對如何看待軍隊職能,毛澤東同志嚴肅地指出:"我軍永遠是一支戰斗隊……對于這點任何時候都不能有任何的誤解和動搖。"進入和平時期后,毛澤東同志還一直不忘記告誡全黨、全軍,要把過去在革命戰爭時期的精神保持好,繼續發揚下去,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鄧小平同志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同志關于戰斗精神培育的系列理論,并把它作為我軍在新時期建設的關鍵一環。他指出,革命英雄主義是我軍的珍貴財富之一,為了發揚和繼承這一革命優良傳統,必須全力發揚開創"五種革命精神","在以前,無論我們黨有多么弱小,無論遭遇什么難關,一直充滿強大戰斗力,這就是因為我們擁有馬克思主義以及共產主義的偉大信仰,擁有了一致的偉大理想,其實也就是擁有了鐵一樣的紀律,無論在以前、當下和未來的任何時間和地點,這就是我們戰無不勝的強大優勢。"在說到中國面臨的國內外局勢時,小平同志同時指出:"我軍的斗爭史證明,我們一向善于用不占有優勢的裝備擊潰占有優勢的敵人,這是因為什么?就是由于我軍作為革命軍隊一向打的都是正義的戰爭、人民的戰爭。大家對于這點共識,應該充分有自信心。"江澤民同志在新中國建設的新時期,針對新形勢下的一些特點和熱點,曾經指出:"必須要有壓倒一切敵對勢力的頑強的英雄氣魄,面對在武器裝備上具有一定優勢的強敵,用于戰斗、敢于勝利,決不被帝國主義、強權政治打垮。"尤其是在并論述到軍事斗爭準備的時候,就曾明確指出針對臺灣的戰斗準備要做好武器以及裝備戰斗精神兩方面的全面準備,"即使裝備沒有他人的好,但必須在氣勢、上精神上壓倒對方。"從此以后,"戰斗精神"一詞就作為獨立軍事領域的概念而在軍內外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

針對新時期的軍隊建設、軍事斗爭的新課題,胡錦濤同志明確指出必須牢牢抓緊做好開展軍事斗爭的思想準備,大力提倡全軍將士充分發揚我黨我軍優良革命傳統,永遠保持我們人民軍隊的一貫本色,著力強化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使命感緊迫感,不斷拓展和深化軍事斗爭準備,提高以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的遂行多樣化軍事及反恐等任務能力,為切實做好新時期的我軍戰斗精神培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其曾經在黨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明確指出,"必須要在全軍深入進行提高作戰打贏能力、強化戰斗精神培育的教育,要真真正正地搞清楚究竟為誰而戰、如何戰、怎么戰這一系列重大問題,引導好我軍廣大的官兵增強能打仗、能打贏的自信心。"在當前新形勢下,習近平同志抓住了時代的鮮明特征,站在了實現強軍夢想的高度,繼承和發展了我黨的三代領導核心以及胡錦濤同志關于我軍戰斗精神培育的重要理念和核心精神,鮮明地提出必須大力加強我軍戰斗精神培育,發揚我軍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實打實、硬碰硬,不能有半點虛假。

他明確指出,"當前,我軍要大力抓好戰斗精神的培育工作。我在擔任中央軍委主席后,第一時間就著重強調了我們新時期的軍人必須要有血性,我所指的血性就是戰斗精神,其核心內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中央軍委特別針對新時期我軍戰斗精神培育頒發了多部文件、制度和規章,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專門印發的《提高打贏能力、強化戰斗精神教育要點》中,對戰斗精神教育的基本內容、指導思想和重要意義等重點做出了總結歸納。

另外,總政治部還印發了《戰斗精神培育的教育學習材料》,中國知識出版社專門出版《部隊戰斗精神教育全書》發放到全軍學習。2015 年,我軍重新修訂印發了《軍隊基層建設綱要》,強調基層建設標準其中一條即是戰斗作風頑強、戰斗意志高昂、戰斗精神旺盛,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軍人血性,敢打必勝、勇往直前。

通過以上梳理我們可以發現,我軍對戰斗精神培育一向是放在首要地位的,是在馬恩經典學說的基礎上,結合中國不同時期的軍事實際發展起來的,這些思想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論源泉和不竭動力。

(三)軍事文化的思想傳統。

戰斗精神,在我國傳統兵家文化里稱之為士氣,或者說是銳氣、勇氣,中國歷朝歷代的軍事思想家們十分重視都是論兵這一項內容。孫臏的兵法中《延氣》一章就提出了斷氣、厲氣、激氣、延氣、利氣等;這一點,在《太白陰經·碩士》里稱之為勵氣:在蘇詢《心術》里指的是養氣;在《草廬經略·治氣》又叫做司氣;《兵經百篇》這本書中稱作練氣;《陣紀·推陷》里指的是作氣。以上說的這些延氣、養氣、作氣、激氣、厲氣、利氣、司氣、斷氣、練氣、勵氣等等,在核心層面說的都是一個意思,其實就是我們要討論的戰斗精神的培養和激發。其實,我國傳統兵家、著名將軍和元帥都對"氣"做過專門的論述。

首先,中國傳統軍事文化中,兵家培養士氣的基本主張就是"教戒為先方為用兵之法".吳子道:"凡治國治軍者,必勵之以義,教之以禮,使有恥也。"同時強調軍隊的訓練教育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教得其道,則士樂為用,教不得法,雖有朝督暮責,無益于事矣"、"教閱之法,信不可忽".

其次,賞罰的激勵士氣功用一直是傳統兵家思想所大力主張的。作戰中,一向希望賞罰分明,很多耳熟能詳的語句比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進有重賞,退有重刑"等等。更難能可貴的是,我國軍事傳統文化中不僅僅只是要去"罰不遷列"、 "賞不愈時",而且非常注重獎勵、懲罰的實際效果,"殺一人而三軍俄者,殺之。賞一人而萬人悅者,賞之。"另外,我們知道。作為榜樣,其帶來的指導性意義是非常關鍵的。一些著名將帥的一舉一動,往往都是軍隊里無聲的軍令,很大程度上激勵了全軍士氣。對此,有許多著名論述可以證明。著名兵書《六韜》中寫道:"將與士卒共寒暑勞苦饑飽,故三軍之眾,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爭先登,白刃始合,士爭先赴。

聞鼓聲則喜,聞金聲則怒。"《尉繚子》中寫道:"夫勤勞之師,將不先己。暑不張蓋,寒不重衣,險必下步,軍井成而后飲,軍食熟而后飯,軍壘成而后舍,勞佚必以身同之。如此,師雖久而不老不弊。"最后,戰略戰術的運用得當,更是與士氣息息相關,"齊勇若一,政之道也"指的就是如果指揮不得法,一旦陷入被動局面,就會削弱士氣。所以,中國傳統軍事文化一向主張慎重出戰,反對隨意用兵,主張奇正的應用和主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故不盡知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用兵之利也".比如充分利用天時地利與人和等有益因素,迫敵處于應付的被動地位。"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避其銳氣,擊其惰歸","以逸待勞,以飽等饑"等等。

外軍的軍事文化中同我國傳統一樣,更是十分注重戰斗精神的培育。俄國的彼得大帝名言:"勇敢的精神,完好的武器,良好的秩序,是戰爭中能夠戰勝敵人的重要保證",直接指明戰爭中戰斗精神的重要性。法國的軍事天才拿破侖的名言:"并非部隊人數的多少給軍隊添加了士氣,而是忠誠與豪邁給軍隊充滿了斗志",這就是在強調戰斗精神中,忠誠信仰和激情豪氣是重要一環;還有,他的"如果說勇敢是士兵第一品德,那么忍耐應該作為第二",這是辯證統一強調了戰斗精神中自覺自制的意志品質具有多么關鍵的作用。同樣,法國的軍事思想家若米尼的名言:"在提高我軍士氣同時,不要過分輕視敵方的力量,因為假使一旦碰見硬仗,士氣將會受到極大沖擊",美國的軍事家詹姆斯·鄧尼根的名言:"士兵作戰的原因千奇百怪,但只有對自己的長官、訓練、裝備和戰爭形勢充滿信心,他們才會用于戰斗、勇于勝利",這是在強調了戰斗精神中對自身自信的關鍵性。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名言:"和平時,友好和善;戰爭時,堅決剛毅;勝利時,寬容敦厚;失敗時,頑強不屈",直言軍人在不同士氣的道德素質。德國軍事家克勞塞維茨的名言:"鍛煉和訓練能夠將軍人的勇敢培養出來",明確指出了戰斗精神培育的路徑和方向。

綜上可見,綜合中國兵家理論和外軍軍事文化,對于戰斗精神而言,忠誠、信仰、勇氣、品德、戰術、自信等都是重要因素,而培養士氣的基本途徑是軍事訓練,身先士卒和嚴格制度就是激勵士氣的重要手段,而克敵制勝、靈活多變的戰略戰術則是維持士氣旺盛的關鍵所在。

(四)當代學界的理論研究。

當前學界關于軍人戰斗精神現狀的研究主要體現在部隊內部的經驗材料和調研報告中,鑒于軍人身份特殊,公開發表的論文并不多,主要有以下內容:

針對戰斗精神的重要性,南京政治學院聶振鋒在《戰斗精神培育與軍人價值觀》中提出,對戰斗精神培育具有重要影響的是軍人價值觀,它能夠為戰斗精神培育提供出較為科學的價值取向、評價以及目標。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中,軍人的核心價值觀在官兵的自我意識、理想信念等方面發生了諸多變化,我們軍隊必須因時而動,從政治教育、軍事訓練、實踐磨礪、道德培育等方面加強塑造軍人價值觀的工作,為戰斗精神培育這一課題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

學者劉正斌在《論戰斗精神培育與軍人信仰》中強調,戰斗精神,是作為軍人的全部精神面貌中最為寶貴的一部分,作為凝聚軍心士氣的中心元素,也是我軍建設中的永恒工作。如果一個人失去了堅定信仰,思想必然就會產生虛無,精神就會失去依托。從大的方向而言,如果一支軍隊不建立起牢固的思想信仰,強大的作戰能力就無法生成。所以,在當前培育戰斗精神的工作中,我們首先需要著力解決的就是信仰問題,必須在這一基礎上強化我軍軍魂意識,將精神支柱鑄牢,培植愛國護國、保家衛國的高尚情操。

國內學者趙耀輝在《我軍戰斗精神培育當前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中認為,戰斗精神作為戰斗力組成的重要一環,在很多時候甚至直接影響到一場戰爭的走向和終局。當下,我軍要想扎實完善好軍事斗爭的準備,著力打贏未來可能產生的局部的信息化戰爭,那就必須大力積極地應對當下我軍戰斗精神培育面臨的艱巨挑戰,奮力探索出我軍戰斗精神培育的方法,內容和途徑,始終把"強化戰斗精神,提高打贏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抓實、抓緊、抓牢。

針對戰斗精神的現實不足,鄭建中在《對當前部隊戰斗精神培育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中指出,當前部隊在戰斗精神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三個不足"、"-個不濃",既真打的準備不足、打贏的信心不足、流血犧牲的心理準備不足和戰斗氛圍不濃。

毛建春和夏毅在《在克服"三個不足"中做好戰斗精神準備》中指出,部隊戰斗精神準備方面存在三個不足,一是在和平時期如何做好戰斗精神準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二是對當前國際環境和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的復雜性認識不足;三是對肩負的職責使命認識不足。

針對軍人戰斗精神培育機制,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曾出臺過《強化戰斗精神、提高打贏能力教育要點》、《關于加強戰斗精神培育的意見》等文件和宣傳資料,以最新頒發的《意見》為例,一共提出加強思想教育引導、融入訓練管理磨礪、結合重大任務錘煉、運用戰斗文化熏陶、強化政策制度激勵和切實加大領導力度等 6 大方面共 17 小項的培育意見,既是提出了要求,又是細化了辦法。

綜合對馬恩學說的解讀、中國特色的闡釋、軍事文化的傳承和學界理論的探索等關于戰斗精神培育的研究綜述,馬列主義思想主要在哲學層面為軍人戰斗精神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我軍結合不同時期的敵我形勢,發展出了具有我軍特色的戰斗精神培育理論,這一理論也正是對中外軍事文化中的"正義""果敢""激氣"等傳統的承襲。新時期,新的國內外形勢賦予了軍隊新的歷史使命,如何做好當前軍人戰斗精神培育成為實現強軍目標的題中之義。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