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
【題目】會計行業職業道德缺失探討
【第一章】會計誠信問題研究緒論
【第二章】會計職業道德概述
【第三章】會計職業道德的問題及實例
【第四章】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完善會計職業道德的對策
【結論/參考文獻】如何提升會計誠信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三章 會計職業道德的問題及實例
在我國經濟建設迅速發展的時期,會計行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行業,它與我國的經濟發展密不可分,并且影響重大,然而,會計行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影響了會計行業的發展,破壞了會計從業的環境,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3.1 會計職業道德的問題。
3.1.1 職業道德觀念淡薄。
在會計行業中,一些會計人員對于相關法律法規及準則并不熟悉,或者了解一些,但是并沒有很強烈的意識去遵守,有些會計人員甚至沒有的接受過會計職業道德的教育,對于應該遵守的會計職業道德的觀念淡薄,而自己也不愿意去主動的了解或者學習相關的知識,甚至認為學習會計職業道德是在浪費時間,與會計行業關系不大。而會計人員在學校學習或者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學校以及單位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也不夠重視,沒有專門教授或者培訓這方面的內容,導致很多會計人員在這個方面的知識是空缺的,不足的[14].因此會計人員對這方面也不夠重視,自己盡管了解到一些,也只是停留在認知的層面,并沒有有意識的去要求自己一定要按照會計準則來工作,認為職業道德并沒有那么重要。因此,當職業操守與會計職業道德出現沖突的時候,在國家、社會公眾利益與單位利益發生沖突時,會計人員不能夠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有些人甚至為了某些利益為違法違紀活動出謀劃策,共同參到造假這種違法活動中來[15].他們沒有堅守職業準則的意識,認為依照上級的指示,提供失真的會計信息,并沒有什么不正確的地方,上級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沒有職業道德的底線,因此,容易造成大量的會計虛假信息頻出。
3.1.2 利用職務之便謀求私利。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誘惑時刻存在,對于一些會計人員而言,由于他們受到社會上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觀念的影響,無視法律法規的約束,最終走上違法亂紀的道路。并且一部分會計人員為追求私利,不惜利用自己的職位之便,甚至以身試法,在業務操作的過程中,通過故意偽造、變造、隱匿、毀損會計資料等方式,甚至有的人貪污、挪用公款,以求獲得自身的利益,罔顧法紀。有的人還存著僥幸心理,為自己謀取不正當的福利,走上了犯罪道路也在所不惜。雖然這種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只是少數會計人員所為,但也反映出會計人員當中存在的這種錯誤的思想,并且很有可能會蔓延到其他地方。這些問題體現出在新形勢下重塑會計職業道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需要高度的重視起來。在現實中,當會計人員在遇到公眾利益與私人利益發生道德沖突時,有些會計人員不能依照自身的道德良知,堅持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準則,為了自身的利益違背會計客觀真實性原則,做出會計造假、作弊等行為,甚至有些人為了一些利益,沒有底線,直接參與到違法違紀活動中來,為其出謀劃策,偽造、變造虛假會計憑證、會計帳薄、會計報表,最后從中謀取自身利益[16].有些單位負責人為了個人小利益和榮譽,無視法律法規和道德約束,強行授意或者指使手下的會計人員篡改會計數據、做假帳,編造會計報表等違背會計準則的行為時,有些會計人員經受不住上級的壓力,或者利益的誘惑,放棄堅持會計人員應始終堅持的準則,對上級做出妥協,做出有悖于會計職業道德的行為,按照上級的要求進行會計弄虛作假的行動,最終走上違法的道路。
3.1.3 工作態度松懈。
一些會計人員在工作中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盡管有機會和時間也不愿意去主動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對會計業務不夠熟悉,專業水平不高,導致不能準確理解、把握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沒有能力做好會計工作,披露錯誤或不充分的會計信息,工作態度不端正,馬馬虎虎,不但業務技能不精,而且也沒有愛崗敬業精神,在工作中不斷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而自己卻沒有察覺出來,這些會計工作的無意識錯誤造成會計帳務的混亂,導致了會計信息失真,數據內容出現錯誤,致使會計信息無法真實地反映單位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給會計造假有了可乘之機。有些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時,沒有嚴格按照規定執行獨立客觀的審計,審計過程不夠嚴謹認真,甚至為了某些利益出具不恰當的審計報告,從側面也充當了被審計單位會計信息失真的保護傘,給會計造假有了可以鉆的漏洞[17].而有些單位對于自身的會計核算也沒有嚴格按照應有的規定進行嚴謹及時的審查和監督,無論是外部審查還是內部控制都是得過且過的態度,甚至有些單位只做"面子工程",根本沒有執行應有的監督審查工作,對于會計賬務中出現的漏洞渾然不知,這也為會計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機。注冊會計師行業在各國都是一個重要的行業,這幾年,注冊會計師行業得到發展迅速,然而注冊會計師的信譽卻越來越低。甚至有些注冊會計師無視審計準則,虛假審計。他們在審計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例如經濟利益的驅動、造假代價太低或監管力度低等原因,違背應有的會計職業道德要求,漠視法律法規和道德約束,做出違法行為,導致他們沒有很好的履行自己應有的審計監督的職能,讓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失去了有效的保護,造成假賬的產生。
3.1.4 法規監管力度不強。
盡管我國現在已經頒布了諸如《會計法行業準則》《會計法》《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等相關的法律,對會計行業的職業道德做出了一些規定,對比以前的會計職業道德體系已經完善了很多,但是這些法律法規并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從實踐角度看還有不夠適合的地方,很多條款不具備可操作性[18].而且在我國目前的階段,由于我國的會計法律和相關法律還不夠健全,很多地方法律法規還沒有涉及到,導致會計人員在出現違法的會計行為的時候,這些法律規定并沒有起到其應有的作用,甚至當會計工作者需要依靠用法律法規的時候,由于法律的不夠完善,無法給會計人員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護,這不利于會計工作者遵守職業道德??梢?,我國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成熟,很多方面還不完善,懲罰力度和懲罰方式不成熟,甚至有相互矛盾的情況發生。
由于職業道德主要是靠會計人員的自覺性和社會的輿論監督來執行,其性質是非強制性的,因此其執行力度并沒有法律那么強,約束力也沒有那么大。在對一些經濟上的違法案件在執法的過程中,都是采用較寬松的行政處罰來對其進行制裁,多數是以罰款罰金為主,而當事人并沒有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起不到應有的威懾作用,甚至有些還有所收益。這種低成本的處罰增強了他們以違法來獲取利益的私心,助長了這種觸犯職業道德的不良之風。而且在實際工作中由于舉報人與被舉報人實力懸殊,而且即使舉報成功,觸犯法律者也不能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而被舉報者反而可能因為舉報,自身受到不好的影響,致使其工作或者生活受到影響。因此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即使會計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但由于會計人員的舉報成本過高,且舉報過程不易,以及受到會計行業本身不良環境的影響,導致很多想遵守職業道德的人最終也放棄了遵守準則,也算是變相默認了這種問題的存在,這一現象也是造成了難以遵守職業道德的現實原因[19].
3.1.5 一些企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近幾年,隨著內部控制制度的逐步健全,法律法規的不斷建設和完善,我國多數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都較為規范,他度,可以遵循會計法律法規中所要求的規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提供可靠真實的會計信息,使其會計信息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20].雖然大部分企業單位做的不錯,有了一定的進步,但仍有部分企業在會計信息真實性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為了更好的監督和審查我國會計行業的具體情況,2013 年財政部統一組織全國各財政單位開展會計監督檢查工作,以便得到準確的情況。各地財政部門通過嚴格的檢查,共查出問題單位 23182 戶,并且各類違規問題涉及的金額巨大,將近六億元,其影響也是比較大的。檢查結果表明,雖然大部分單位會計核算比較規范,按照法律法規辦理業務,但仍然有少部分單位在內部控制、會計核算、繳納稅款等方面存在問題。導致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單位內控制度仍然不健全或實際執行不到位,會計人員有違規行為,例如會計核算不實、小金庫、少繳稅款、違規發放補貼、編制虛假財務報告等問題;二是部分交通建設單位在管理建設項目時,會計人員操作不規范,存在違規使用專項資金、滯繳少繳政府性基金和稅費等問題;三是部分學校存在沒有嚴格遵守法規要求的"收支兩條線"規定,對于資產的管理混亂,沒有按照準則嚴格執行,并存在亂收費、擠占挪用教育專項資金等問題;四是部分供水、供氣、供熱單位資產管理不符合規定,存在虛報冒領財政資金、定價機制不合理、少繳稅費等問題;五是部分中小企事業單位由于其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管理不規范,存在白條入賬、會計賬簿設置混亂等問題。
這次檢查發現了我國企業中的很多問題,對于已經查出問題的企業,各地財政部門依法作出了處理處罰。對于這些有問題的企業單位責令其認真整改,同時對于會計主管部門的負責也給予了處罰,對 124 名有問題的直接責任人員給予了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罰款等行政處罰,給予其他會計從業者警示作用。這一做法有助于我國會計行業形成一個良好的風氣,是凈化會計行業環境的有力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