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
【題目】會計行業職業道德缺失探討
【第一章】會計誠信問題研究緒論
【第二章】會計職業道德概述
【第三章】會計職業道德的問題及實例
【第四章】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完善會計職業道德的對策
【結論/參考文獻】如何提升會計誠信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四章 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4.1 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
在當今社會,會計行業的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主流思想還是正確的,絕大多數會計人員的思想狀態是健康的,對于會計這一行業的職業態度是端正的,他們整體的職業道德素質較高,能夠堅守職業操守,堅持職業準則,當私利與功利發生道德沖突時,他們能夠自覺地抵制各種誘惑,做到客觀公正的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做假賬,嚴格按照會計準則處理各項業務。而我國也出現了很多可以以身作則的會計人,例如被譽為中國現代會計之父的潘序倫、顧準、劉柄炎、楊時展、葛家澍、楊紀碗、易庭源、閻達五等,他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會計行業,為我國的會計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他們既有淵博扎實的會計科學文化理論和技術知識,精通各種會計的專業知識,同時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面對利用和誘惑的時候,能夠做到堅守職業道德準則,給中國會計事業和會計教育事業做出了一個個卓越的榜樣和貢獻,是會計史上一個又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
但與此同時,會計行業中還是存在諸多問題的,還是有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假賬盛行等現狀存在,而一些會計人員的榮辱觀也因為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發生了扭曲,導致道德淪喪,罔顧道德的約束和會計準則的規定,受到利益的誘惑不能正確的拒絕,參與作假行為,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行業的信譽受到影響。本文結合所做的調查問卷,通過對上文所提出的問題加以分析,試圖找出其主要的原因。
4.1.1 對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視不夠。
會計職業道德觀念并不是天生就存在的,而是需要不斷的培養,并在長期的實踐和工作中不斷強化出來的。會計職業道德對會計行業的發展又是及其重要的,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是會計行業良好發展的基礎。因此定期的對會計人員進行會計職業道德培養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不斷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對于會計人員形成一個良好的道德觀和正確的價值觀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在發達國家,例如美國英國,他們為具備職業道德是一個從業人員最基本的要求,一個人的道德比其能力更為重要,因此在教育上會比較重視職業道德的教育,把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看的同等重要。例如,英國教育部門專門針對學生頒發了有關行業的道德教育大綱,里面要求,學校有義務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這是一門很重要的課。
他們明確地提出,學校是教育學生,并為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道德觀念的重要場所,為今后學生在從業中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而日本的相關教育部門也提出:日本年輕一代,他們是否能夠在道德情操和創造力方面的能力,關系到國家未來的命運。因此,學校的當務之急是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甚至把道德教育看的比知識更為重要。與國外這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職業道德教育情況還是有些落后,與他們還有一段距離。我國每年大約有 10 萬名左右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后進入會計行業,成為一名會計人員。由于高校的會計類專業的學生,是會計隊伍的預備人員,他們在畢業后大部分將會從事會計工作,成為一名會計人員,因此對于他們的職業道德教育的培養是很重要的。所以,應當重視會計專業類大、中專院校作為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學校也應當擔負起職業道德的這個責任。它是會計人員崗前教育的關鍵時期,對會計行業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不容忽視。
我國應該對正面的事例,通過對先進事跡進行大力的宣傳,從而引導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但是,我國現階段對會計工作者大多還是反面的例子報道的比較多,而正面宣傳并不多,很難起到一個宣傳正面形象的例子,不利于職業道德的發揚。
4.1.2 會計人員的榮辱觀錯位。
隨著當今社會的經濟快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都在發生變化,但一些不正確的思想,例如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也在影響著人們,尤其一些會計人員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沒有抵制住利益的誘惑,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使自己的三觀發生扭曲,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以及愛崗敬業等等觀念漸漸削弱,因此在有些會計人員進行業務處理時,遇見道德沖突,不能堅守職業操守,違背了會計準則以及法律的各項規定,以權謀私,做假賬,致使會計行業出現眾多虛假信息。會計人員的思想出現了問題,榮辱觀錯位,不能自覺的抵制不良誘惑,是會計行業出現假賬的一個重要的原因[21].在現階段,人們的道德觀主要表現在對待金錢的態度上,而會計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會計人員會天天與金錢和財產物資打交道,因而對于會計人員尤其是出納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也非常高,因為他們的崗位是及其敏感和重要的。會計領域是充滿誘惑力的地方,如果會計人員不能潔身自好,很容易被利益所誘惑,走上犯罪的道路。
4.1.3 會計人員缺乏敬業精神。
很多會計人員在主觀上是了解道德職業道德的相關要求和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的,但是很多人的知與行卻是脫節的。雖然他們知道會計人員應當如何遵守職業道德,但是卻不愿意去實踐,在現實工作中,他們對于工作得過卻過,對自身要求不高,沒有工作熱情以及愛崗敬業的精神。甚至對于本身的工作馬馬虎虎,態度敷衍,不認真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有時候即使知道工作中出現了問題,也采取逃避的方法,而不是想著如何很好的解決問題,沒有積極主動的向上級匯報,采取事不關己的態度,沒有把行業榮譽放在第一位,只為自身的利益考慮,因而為問題埋下了隱患。
雖然大部分會計人員對職業道德的認知是比較好的,但在職業道德的踐行上卻令人擔憂,很多人為了謀取私利甚至是知法犯法。在我國現階段的會計人員隊伍中,有人在與其他職業相比時,由于經濟收入懸殊較大,導致心理不平衡,不能認真工作,總有不切實際的想法。在工作中也表現出馬馬虎虎的態度,對工作不能認真負責,這直接影響了會計工作的開展,不利于會計行業的發展。例如,《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中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保持職業懷疑態度,對于被審計的對象進行好獨立審計的工作,其目的是防止會計舞弊現象發生,保證會計報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準則中特別強調,由于舞弊屬于特別風險,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實際工作中應當專門針對該風險實施實質性程序,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地執行程序。但是一些注冊會計師在工作中并沒有嚴格執行這一準則,出于某種利益或者是責任心不夠強,于是出具了不恰當的審計報告,沒有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對于自己的工作不夠負債,也沒有保持謹慎的工作態度,導致很多會計虛假信息的流出,擾亂了經濟的平穩運行。
4.1.4 會計政策不能與時俱進。
會計政策本身制定不夠準確,含義缺乏準確性,含義模糊或者有歧義,讓人理解有偏差,使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很難把握。如可靠性和相關性原則兩者就有沖突的地方,可靠性原則強調以事實為依據,會計處理要具備齊全合法的原始憑證和相關手續,在可靠性原則下的會計處理是唯一的、絕對的。但這其中,可靠性原則要求的唯一的、絕對的與相關性原則中要求的非唯一、相對的之間必然存在矛盾。而這種有矛盾的原則,會讓會計人員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會有不同的選擇,就會為會計誠信缺失提供機會[22].
其次,我國的會計政策的制定受到主觀因素影響比較多,而且認識水平的有限,時間的滯后,導致所制定的政策不能完全符合客觀實際,與現實的差距比較大,因此,所產生的結果就可能會與實際情況相差較大,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有了可乘之機。另外一個穩健性原則會參雜很多主觀的因素,很多時候是憑借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而且由于會計人員的水平不同,其會計結果也有所差異,可能很容易就高估費用和損失、低估收入,有心之人就可能以此來操縱利潤。這會導致同一項會計事項,不同的企業可以有不同的會計選擇方法,例如對存貨的計價、折舊的計提可采用不同的方式等。這些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可以產生不同的會計結果,而這一偏差就是由于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所產生的。
最后,會計政策的制定具比較滯后的特點,不能跟隨經濟的發展變化而變化。我國的會計政策是根據以往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特定環境條件下的一些情況,以及以往的工作經驗和會計實踐所總結出來的,有一定時間上的差距。而市場經濟是不斷發展,不斷變化的。因此,用這樣制定出來的會計政策是跟不上新生事物的變化的。例如,近年來出現的"衍生金融工具"是新興的衍生工具,而原有的會計政策對這一領域沒有具體詳實的規定,說明原有的會計政策已不能適應新經濟形勢的發展要求,具有比較滯后的特點,而這一時間差很可能為會計信息的失真提供了可乘之機,是會計行業存在諸多問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