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非常重視誠信問題。無論是在遼寧考察時關于“講規矩、守紀律、懂規矩”的講話,還是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討論上關于“三嚴三實”的要求,其核心精神就是講誠信。國務院頒發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確定了推進四大重點領域誠信,即“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的目標任務、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這在我國尚屬首次。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第一次提出“完善人才誠信體系、建立失信懲戒機制”的部署和要求。更好地把黨和國家關于建立和完善誠信體系,完善人才誠信系統,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領導干部、各類人才,尤其是年青人才誠信及體系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落到實處。
大學生誠信體系建設的中心內容是建立完善的數據流轉、交換、處理和輔助功能齊全的基本系統組成的數據交換共享平臺,即大學生誠信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旨在建立跨地區、跨院校的大學生誠信數據庫和數據交換平臺,通過開放的聯合征信機制,依法依規收集、整合、查詢、發布大學生的誠信檔案信息,實現大學生誠信數據的交換與共享,為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提供大學生誠信檔案信息服務。
一、建設目標和內容
(一)建設目標
按照統一的信息標準和技術規范,搭建大學生誠信信用信息交換和共享平臺,全面整合有關院校、行業和部門所記錄的大學生信用信息,建立大學生信用信息公共數據庫,建立統一的對外發布查詢平臺,開通大學生信用網站,通過建立誠信信息數據交換中心,打破信用信息的院校、行業、部門和區域分割,逐步建立以大學生誠信信息數據交換中心為紐帶的信用數據交換共享網絡,最終實現院校、行業和部門間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推動院校、行業、部門和地方廣泛應用信用信息,實現對失信和守信行為的聯合聯懲。依法有序地向信用服務機構和社會公眾公開信用信息,強化對失信行為的社會監督,促進信用服務業健康發展。
(二)建設內容
大學生誠信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一網一庫一平臺一系統”的建設,其核心是大學生誠信數據庫和誠信信息交換共享平臺的建設。
(1)“一網”即大學生誠信信息服務網站,可以通過手機、電腦和自助終端等設備訪問,對公眾提供基礎信息、失信懲戒等個人信用信息的查詢,提供個人信用投訴舉報窗口,充分發揮網站的服務、引導、監督和警示作用。
(2)“一庫”即大學生誠信信息數據庫。數據庫將按照基礎信息、行為信息、獎懲信息等分級分類管理。
(3)“一平臺”即大學生誠信信息交換共享平臺,實現跨部門數據資源整合與共享,適應多種不同的基礎數據環境,實現不同院校、部門、不同系統數據資源之間的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
(4)“一系統”即大學生誠信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誠信信息數據管理、目錄管理、信息服務管理、共享管理、誠信評價、監督管理和信息發布等功能。
平臺建設完成后,通過數據共享開放和與第三方誠信平臺對接,推廣誠信體系在其他重要領域和行業應用,促進整個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二、大學生誠信信息數據庫
大學生誠信信息數據庫是一個用于支持政府、院校、企事業或組織決策分析處理的,面向大學生信用的,集成的數據集合。它在較高層次上將各種信息系統中有關大學生的數據綜合、歸類并進行分析利用。
(一)信息的類型和來源
就征信國家的法律制定實踐來看,誠信信息的類型可以是反映個人各種社會活動的所有信息,大學生誠信信息可以分為五類:
第一類是個人基本信息,通常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所在院校、學科、學生類別、政治面貌、住址、聯系電話等。
第二類是學習誠信記錄,主要包括學生考試是否作弊違紀,上課是否無故遲到、早退或曠課,作業論文是否抄襲剽竊,圖書借閱是否按時歸還等在校學習活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