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1 世紀正處于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全球化的形成更加促進了各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眾多的企業也在這個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以上市增加企業實力,同時各國的投資監管部門也就要相應面對更多的挑戰。注冊會計師作為獨立于委托人和被審計企業的個體,其不受雙方的制約,可以從中立的角度通過審計企業的財務報表給予外界一個公允的報告,來證明被審計企業財務情況是否真實合法有效,并且具有發現財務中存在的漏洞的功能等等。隨著近年來經濟形勢的不斷擴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審計,同時審計這種形式也更多的被監管部門所使用,出于公允考慮和人手問題,絕大多數的企業和監管部分選擇會計師事務所來進行這一任務,既然選擇了會計師事務所,那么其公允性必須是首要考慮的問題,經過分析國內情況和國外實踐經驗,審計招投標制度在 2005 年被正式引入中國,為審計業務的招攬提供了一個公平的平臺。我國在 2003 年出臺了中注協印發的《會計師事務所以投標方式承接審計業務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兩年之后《會計師事務所以投標方式承接審計業務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第二次意見稿也應運而生,同時為了使得審計的招標投標規范更加明確,我國財政部門由在 2006 年出臺《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招標規范》,給審計招投標行為的執行頒布了統一的準繩,這些規范的出臺無疑在一些方面保護了各個審計招標方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權利不受限制,其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審計招投標市場。
本文從國內和國外審計招投標制度的建立、應用和實施中碰到的困難出發,以經濟學原理闡釋了審計招投標制度對于審計市場的積極和消極影響,結合國內和國外的時間經驗,總結出審計招投制度的優越性,其可以表現為通過市場博弈充分利用了招投標制度的競爭性來消除行業壟斷,讓審計業務承攬更加公開透明,給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更多的承接業務的機會;同時本文也指出由于審計招投標處于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市場之中,其可能會產生微觀經濟學理論中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通俗來說,其問題可以表現為:第一,審計招投標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不細致,使得沒有處罰依據;第二,評標委員會的建立和組成存在缺陷,可能會受制于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層,從而不能公平的確定中標事務所;第三,審計工作成本難以預測,會計師事務所只能通過經驗預測其成本并確定收費,給之后的因成本問題減少審計程序從而影響審計質量留下了空間;第四,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使得某些會計師事務所輕視審計質量,不能完全按照合同規定來履行義務;第五,注重政績而非業績,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對外地會計師事務所的招投標設立重重"門檻";第六,危及審計職業道德,影響審計行業在社會大眾心中的聲譽;第七,激發價格戰,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使得低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充斥行業之中,而好質量的事務所無法承攬到業務,形成惡性競爭;第八,評標標準存在缺陷,其各個指標不能很好的量化。對此本文提出了相關的完善建議,例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成立專業的審計招投標代理機構,減輕管理層對于評標委員會的控制;加強行業監管和自律,樹立良好形象;建立統一的數據庫,使得評標標準中師事務所的質量控制等指標可以很好的量化;設置控制價,避免價格戰;細化評標標準,使《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招標規范》的使用者對相關法律法規更加明晰,讓審計招投標能夠更好的服務于會計中國的審計市場。
關鍵詞:審計招投標 經濟學原理 優勢 問題 改進
目錄
摘要
1導論
1.1論文研究背景
1.2 論文研究目的和意義
2關于審計招投標相關概念闡釋
2.1 基本概念解釋
2.2 審計招投標實施過程
3各國審計招投標的歷史演變
3.1 審計招投標在各國的應用歷史
3.2 美國審計招投標解禁的內在原因
3.3審計招投標解禁結果分析
4以經濟學角度分析審計招投標
4.1 從博弈論原理分析審計招投標的優勢
4.2微觀經濟學-從信息不對稱理論分析審計招投標存在的問題
4.2.1審計招投標過程中的"逆向選擇"
4.2.2 審計招投標過程中的"道德風險"
5我國實施審計招投標制度的優越性和弊端
5.1 實施審計招投標制度的優越性
5.1.1 消除行業壟斷
5.1.2 使審計市場更加良好的發展
5.2 審計招投標制度在我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5.2.1 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5.2.2 評標委員會的建立和組成存在缺陷
5.2.3 審計工作成本難以預測
5.2.4 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
5.2.5 注重政績而非業績,地方保護主義嚴重
5.2.6 危及審計職業道德
5.2.7 激發價格戰,形成惡性競爭
5.2.8評標標準存在缺陷
6審計招投標制度的完善
6.1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6.2 成立專業的審計招投標代理機構
6.3加強行業監管和自律
6.4 建立統一的數據庫
6.5 設置控制價
6.6 細化評標標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