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企業審計風險規避方式探討
摘要:企業審計是我國審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審計對于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體制,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意義重大,隨著我國企業改制的深入發展,企業產權關系的日益復雜,我國的企業審計在提高企業的決策質量,防范企業的經營風險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從另一方面看,隨著企業經營方式的復雜化,企業的審計受到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的影響日益加劇,企業的審計在較多方面存在風險,在實際工作中,有效規避企業的審計風險,最大化發揮企業的審計作用,保證企業審計的質量對企業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介紹了企業的審計風險的概念,并深入研究了企業審計風險發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規避企業審計風險的方式。
關鍵詞:企業審計風險;原因;方式
1企業審計風險概述
企業的審計風險,是指審計單位通過審計沒有正確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發表了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做出了不正確的審計決定的可能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反映企業及其經濟業務的財務報表等會計資料或企業內部控制存在著較為嚴重漏洞、缺陷或是重大的舞弊現象,但是審計人員通過審計后沒有發現。另一方面,反映企業及其經濟業務的財務報表等會計資料或企業內部控制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已經公允地進行了反映,但是審計人員卻質疑其公允性而做出不恰當的審計報告。
隨著我國企業改制的深入發展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逐漸完善,在企業的審計活動中始終存在著審計風險,企業的審計風險是客觀的,但是是可以進行控制的。一般來看,企業的審計風險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第一,固有風險,是指企業在進行經濟業務處理過程中,由于企業的財務報表或某項經濟業務發生差錯的可能,是由于企業本身的會計核算工作不完善而形成的審計風險。第二,控制風險,控制風險是指因為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對于企業的財務報表或某項經濟業務發生的差錯不能進行及時的發現和糾正而產生的審計風險。第三,檢查風險,主要是指審計人員在進行企業的經濟業務審計檢查的時候對于企業的財務報表或企業的內部控制中出現的漏洞、問題未能及時發現或發現后未予以重視,未予以處理而帶來的風險。
由于當前企業所處的社會法律背景的不斷變化和企業持續的發展,企業的每個審計項目都可能會發生風險,企業必須加強企業審計風險的認識,通過有效措施,規避企業的審計風險,提高企業的審計質量。要進行企業審計風險的規避,就必須從其產生的原因入手,進行詳細的探討分析,才能選擇企業審計風險的有效的規避方式。
2企業審計風險出現的原因
(1)企業審計部門獨立性和權威性差,審計信息質量難以保證。
根據IIA的觀點,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是保證內部審計人員客觀性的基礎,是內部審計內容、范圍、方法以及報告不受干涉的前提。由于我國的企業審計發展起步較晚,企業的審計體制不完善,企業的審計部門的設置一般是與其他部門平行,在對企業的進行審計核查時,同時需要接受相關部門的行政領導,由于業務工作的“外向型”與行政待遇的“內靠型”,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時無法給出客觀公正的審計意見,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差,企業的審計風險不可避免。
(2)信息技術發展對企業審計形成的挑戰。
隨著信息化經濟的發展,企業內部信息系統的應用,企業審計迎來了新的挑戰,企業通過信息系統進行會計信息處理,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時效性,有利于企業管理層及時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做出相應的決策。但是另一方面,通過信息系統進行企業會計基本信息的處理,給審計帶來了較大的風險,因為信息系統中的會計數據有被修改和破壞的風險,審計線索消失的可能性大。如果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很容易發生舞弊現象。
(3)企業經營業務范圍的擴展和審計業務的擴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經營業務范圍的擴展,企業的會計信息資料類型較多,如企業的風險防范機制的建立和風險管理的必要性,企業為了適應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而增加的企業環境管理業務等,信息資料類型的增加同時增加了會計資料虛假性占比增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企業審計已經由最初的財務收支和經濟責任的審計,擴展到管理決策責任審計。審計從最初的經濟監督轉變為以經濟監督為基礎,通過對企業經濟業務進行有效的評價,向企業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審計業務的擴展,不但使得審計人員的責任增加,同時也加大了審計風險。
(4)審計人員的素質達不到審計發展的需求。
審計人員的素質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另一方面是指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由于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和利益的相關性,相當一部分企業審計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素質,提供虛假的審計資料或故意放棄對重大問題的追查。同時,企業審計工作的發展,對企業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提出較高的要求,審計人員除了具備審計知識,財務知識外,同時還要對企業的經濟業務流程相當熟悉,具備法律和管理、計算機等多個方面的知識,并不斷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但是現有的審計人員主要是財務會計人員轉化而來,綜合素質較低,對于企業的經營業務不能進行有效的風險判定,缺乏對會計信息系統的足夠了解,給現代企業審計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風險。
3有效規避企業審計風險的方式
企業的審計工作綜合性較強,企業審計風險的形成因素較為復雜,而且,往往是幾種因素共存發生,因此,有效規避企業的審計風險,必須要進行綜合性考慮。根據企業審計風險的形成因素,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對企業的審計風險進行有效的規避。
(1)增強企業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強調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的單位,必須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建立獨立的審計部門對企業審計信息的質量保證有重要的意義。獨立的審計部門是指企業的審計部門直接對接最高管理層,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業務進行監督而不是實際參與。
(2)完善審計流程,規范審計程序。
隨著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建立,在進行企業審計的過程中,一定要望山審計流程,規范審計程序,審計程序是指進行審計的時候所依據的步驟,嚴格按照審計程序進行企業審計,對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把關,提高審計證據的收集質量,注重每個審計程序的審計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規避企業的審計風險。
(3)完善企業審計質量控制體系。
進行有效的企業審計質量控制是規避企業審計風險的重中之重,完善企業審計制度,保證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實務時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建立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嚴格審計工作的底稿制度和審計報告的分級復核,加強對審計人員工作的考核,減少在審計過程中出現的人為風險。
(4)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加強企業審計隊伍建設。
在企業完善內審體制的過程中,只有企業內審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才能保證企業的審計制度有效執行,審計風險可以達到有效規避。打造高水準的企業內審隊伍,要對內審人員進行擇優引進,同時加大現有審計人員的在職培訓力度,加強 其審計實務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其綜合素質。
總之,企業應該提高企業審計風險的規避意識,通過企業審計的有效利用,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劉啟春,孫惠琴,陳慧。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模式的缺陷與重構[J].經濟師,2005,(6)。
[2]管亞梅。德國內部審計模式創新思路及對我國的影響與對策[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5,(1)。
[3]馮義秀,高亮英。國際審計準則審計風險模型的變更及我們的借鑒[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4]劉彥軍。淺議現代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管理[A].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現代企業風險管理論文匯編(上冊)[C],2005.
[5]邵麗,李雪。環境審計風險研究:回顧與展望[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 集(下)[C],2006.
[6]周大鳴,張紅花。新經濟環境下強化內部審計的探討[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