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全球經濟的結構和運行方式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都隨著信息技術在全球的快速發展有著不小的改變,會計和審計行業也不例外。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以及快速發展,審計的方法相對于傳統審計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信息的產生和思維處理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而使審計的各個環節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進一步推動了審計的發展進程,使審計體系由原來傳統的手工審計、EDP 審計和計算機輔助審計,發展成為現如今對所有信息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其實現組織目標的有效性進行的審計--信息系統審計。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企業對信息的更新速度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這也使得企業對信息系統的依賴性也會變得越來越強烈,企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傳統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和控制風險外,也產生了一些額外的新型風險:利用計算機舞弊、欺詐等等,這都進一步增加了信息系統審計風險。因此,要想監控和管理信息系統風險,就需要保障信息系統的安全、有效和可靠,并及時發現系統管理和控制中的漏洞與薄弱環節,要想做到這些,就需要對內部控制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信息系統的軟硬件及其相關的風險等方面進行及時的審計。因此,信息系統審計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信息系統審計在我國起步較晚,無論是理論體系建設還是實踐應用都還非常有限。通過研究國內外信息系統審計的發展過程,分析探討了我國信息系統審計研究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對我國信息系統審計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
二、我國信息系統審計現存問題分析
( 一 ) 缺乏有效易用的信息系統審計操作軟件
在我國,隨著信息技術越發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它們應用到自身各個環節,這也使得審計軟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注意。目前,審計軟件在我國已不算少數,軟件的功能也有很大進步,但還是有不少的審計軟件實用性不強,往往是其所提供的功能并不能被審計人員熟練地運用,審計人員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信息它又不具備,目前國內的審計軟件與國外的相比,其功能較為單一,通用性也不夠強,總體也不是很實用,更重要的是在對數據的分析處理上仍有不小的差距。另外,國外的軟件公司發展已經比較成熟了,建立了自己的全球銷售網絡,而在我國,由于使用審計軟件的企業不多,需求量較小,導致審計軟件的銷售市場規模一直比較小,所以審計操作軟件一直到不到良性的發展。
( 二 ) 我國的信息系統與審計接口匹配度不高
要想使會計信息系統與審計工作一一對應,被審系統的電子信息資料是很重要的,這就要求計算機存在一定質量的審計接口。雖然,有這么一項規定《關于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開展審計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計算機信息系統應當具備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數據接口”,而且軟相關協會也明確規范了有關于數據接口的國內標準,可結果卻是,非常多的財務管理軟件并沒有遵照執行。目前我國大部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與審計接口匹配度不高,后果就是:審計軟件訪問信息系統資料時會提示你受阻,從而影響你的數據質量和審計質量。
( 三 ) 缺乏審計方面的綜合人才
我們目前接觸到的絕大部分是傳統審計工作,而信息系統審計跟傳統審計有很多不同之處,主要就是非常強的專業性。開展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的主體人員是注冊信息系統審計師 (CISA),但由于信息系統審計的復雜性,目前全球 CISA 的數量并不是特別多,而在我國更是數量稀少。當然這根我國起步慢有直接的關系,但發展環境不理想也使得 CISA 的發展腳步過于緩慢。目前由于越來越多的企業接觸了信息系統審計,對 CISA 的需求也會持續增加,這就對目前的審計培養機制提出了新的挑戰,怎樣才能夠培養出審計方面的綜合人才,既會傳統的審計流程,也能熟練運用信息系統,并將二者有機結合在一起。
( 四 ) 相關聯信息系統審計制度有些滯后和缺失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許多國家都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信息系統審計制度,并在信息系統審計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制度的重要性不亞于一套成熟的財務審計準則。這信息系統審計制度的起步比較晚,與發達國家比比較落后,雖然國家也在大力發展信息系統審計,可是發展的非常片面,并沒有形成一套整體的、規范的制度,要想實現審計業務進一步發展和進步,對于實踐經驗的總結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還要統一行業的標準與規范。
三、我國信息系統審計的發展對策
( 一 ) 建立信息系統審計的有效操作軟件體系
沒有合適的信息系統審計軟件是我國信息系統審計仍然處在淺層次應用上的一個原因之一。對于開發信息系統審計的軟件來說,不僅要求精通數據庫理論及程序設計技術、數據結構、軟件工程學等,而且對信息系統管理理論、審計、會計等知識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開發的難度非常之大。要想審計軟件的質量提高,就必須采取相應的競爭機制,所以,針對目前我國的這種情況,應該加大審計軟件的開發和推廣。為了方便審計人員的學習與使用,我們應該集中資源去開發一些有很強通用性的審計軟件,這樣還能節約不少資源。其次,軟件的需求分析也不能忽視,一線的審計人員也應參與軟件的開發過程,這樣才能增強審計軟件的實用性,使開發出來的審計軟件能夠更好地運動到日常審計活動中去。
( 二 ) 強制要求信息系統提供審計接口
目前,各行各業都在研發屬于自己企業的的信息化系統,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解決審計接口這一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處理,信息系統審計的未來或許還會困難重重,布滿陰霾。對于系統接口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 88 號文《關于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開展審計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 國辦發 [2001]88 號 )》對其做出了規定,取得的效果不是特別理想,看來相關審計和信息化部門還要繼續加大宣傳的力度。審計署與財政部應該聯合參與軟件的評審工作,對不滿足審計要求的財務軟件禁止使用。
( 三 ) 建立健全適應信息系統審計事業發展的管理模式和人才培養機制
大批專業化的信息系統審計人才隊伍是發展信息系統審計事業的必備條件,但是我國專業人才數量遠遠不能滿足信息系統審計業務的巨大需求,那就要求我們在大學培養與選拔一批專業的信息系統審計人才,并且在教育培訓手段上,可以采取短期培訓與長期培養、運用層面上的培訓與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培養、在職人員的精英培訓和未來專業人才培養相結合的方法。
( 四 ) 建立信息系統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對于信息系統審計未來而言,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信息系統審計評價指標體系非常重要,需要用其來衡量信息系統的控制是否滿足有關信息的七個質量標準,即機密性、可靠性、合法一致性、有效性、完整性、效率以及可獲得性。信息系統審計是基于風險基礎的審計,審計的權威性需要擁有一套科學、完整的信息系統審計評價體系來做支撐,不然的話,信息系統審計也就成了空中樓閣,喪失了其本來的意義。我國應該參照 COBIT 模型,聯系我國實際情況,針對我國國情建立出一套科學、完整,并具有中國特色的信息系統評價指標體系。
四、結語
信息系統審計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青睞,發展逐年升溫,作為新興的研究與應用領域,CISA 正在逐年遞增,也正體現了信息系統審計的發展需求。因此,合理的發展我國信息系統審計人才培養機制,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探索建設合理的理論體系,對于加快信息系統審計的發展與應用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 吳曉東。信息系統審計問題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研究 ,2009(2):95-97.
[2] 劉苗苗。信息系統審計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2011:15-20.
[3] 孟俊婷。會計信息系統審計技術的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0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