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獐子島公司概況及存貨存量審計案例介紹
3.1 獐子島公司概況。
3.1.1 獐子島公司簡介。
(1)歷史沿革。
2001 年 4 月 7 日,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獐子島)。2006 年獐子島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 股)2,830 萬股,并于 2006 年 9 月 28 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獐子島的注冊資本為 45,240 萬元,注冊地址為大連市長??h獐子島鎮沙包村。獐子島的實際控制人情況。
(2)經營范圍。
獐子島屬農業企業,經營范圍主要包括:捕撈、加工、銷售;水產品養殖;運輸;向境外派遣各類勞務人員(不含海員);進出口業務、承辦中外合資經營、合作生產及三來一補業務;冷藏。獐子島的主要產品包括底播蝦夷扇貝、鮑魚、海參等。
(3)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獐子島公司的財務狀況在 2010-2011 年比較穩定,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在 20%以上;從 2012 年起財務狀況惡化,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 2012 年為4.09%,2013 年為 3.93%,2014 年為-67.69%,基本每股收益也由盈利狀態降至-1.67元/股。
3.1.2 存貨及盈利情況。
獐子島公司取得存貨時,按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存貨發出時按加權平均法計價。
獐子島公司 2010-2014 年存貨賬面余額明細。
獐子島公司的存貨項目包括消耗性生物資產、庫存商品、原材料、在產品、周轉材料、委托加工產品等。各類存貨占總存貨比重。
獐子島公司各類存貨占總存貨的比重,消耗性生物資產所占比例在 62%~84%不等,是存貨的主要構成項目。2010-2014 年度消耗性生物資產存量情況。
2011 年獐子島消耗性生物資產由年初的 127,933.18 萬元增加到年末的 179,849.41 萬元,占資產總額 40.69%.2012 年公司消耗性生物資產增加到204,524.47 萬元,占資產總額 41.55%,2013 年獐子島公司消耗性生物資產增加到213,167.95 萬元,占資產總額 40.10%,2014 年消耗性生物資產為 110,328.71 萬元,占資產總額 22.62%,與 2013 年相比下降幅度較大。
消耗性生物資產中以蝦夷扇貝居多。蝦夷扇貝 2010-2014 年盈利情況。
2010 年和 2011 年蝦夷扇貝毛利率在 60%以上,盈利水平較高。2012-2014 年蝦夷扇貝毛利率在逐年下降,至 2014 年降至 37.29%.
據獐子島 2011 年度年報披露:2011 年海洋牧場底播增殖規模再次刷新紀錄,海大金貝新品種、深海蝦夷扇貝是公司優勢產品。2012 年度年報披露:獐子島公司于2012 年冬季完成蝦夷扇貝底播。2013 年春季蝦夷扇貝存量調查顯示:2011 年底播蝦夷扇貝肥滿度及成長情況良好、2012 年底播蝦夷扇貝存活率較以往明顯提高,2013年 1 季度蝦夷扇貝畝產較 2012 年 4 季度呈恢復性回升狀態。獐子島蝦夷扇貝活品市場份額保持在 75%以上。繼 2011 年實現海大金貝產業化后,"獐子島紅"蝦夷扇貝也實現產業化,獐子島繼續開展"獐子島紅"、"獐子島紫"、海大金貝復壯中試,積累優質種質資源。主要是消耗性生物資產--蝦夷扇貝底播面積及苗種投入增加所致,該項資產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公司業績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底播蝦夷扇貝畝產下降較大等原因造成的。
3.1.3 底播蝦夷扇貝項目簡介。
2011 年 3 月,獐子島通過非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 股)21,674,796 股,發行價格每股 36.90 元,募集資金總額人民幣 79,980 萬元,資金投向"新增年滾動 25 萬畝蝦夷扇貝底播增殖項目"和"獐子島貝類加工中心項目".此項目預計資金總額為51,980 萬元(包括:建設投資 29,980 萬元,流動資金 22,000 萬元)。獐子島通過對國內外蝦夷扇貝市場的分析、以及獐子島在育苗養殖技術、銷售渠道方面較之同行業其他企業有較大優勢,認為募集資金項目達產后,蝦夷扇貝的產能可達到 10 萬噸,且已經形成的核心競爭力能夠促進產品的順利銷售。
2011 年投資進度 62.73%,預計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為 2012年 12 月 31 日,未產生預期收益。2012 年累計投資進度為 78.87%,報告期內實現的效益為 4,438.94 萬元。受畝產下降影響,項目在 2012 年實現的利潤低于預期約 69%.
2013 年累計投資進度為 100.16%,報告期內實現的效益為 6,338 萬元。受畝產下降影響,項目在 2012 年實現的利潤低于預期約 59.98%.
3.2 獐子島公司存貨存量審計案例介紹。
3.2.1 蝦夷扇貝減值事件進程。
獐子島于 2014 年 9 月 15 日至 10 月 12 日進行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根據抽測結果,對部分存貨進行了核銷和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處理。
可以看出獐子島蝦夷扇貝減值情況進程,獐子島于 2014 年 9 月 15 日至10 月 12 日進行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發現存貨異常,公司股票于 2014 年 10 月15 日停牌,31 日對前三季度業績進行修正,同日發布了蝦夷扇貝核銷和減值的公告。
長??h人民政府給予獐子島救災援助,大連市人民政府也召開了長??h海洋牧場災情分析會,就最大限度減少災情損失提出應對措施和辦法。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就相關事項向獐子島公司發布問詢函,12 月 5 日獐子島公司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相關要求對問詢函中所有提到的問題逐項落實并進行書面回復,回復內容得到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和保薦機構東海證券的認可。
3.2.2 蝦夷扇貝減值的會計核算。
根據抽測結果,獐子島進行了蝦夷扇貝的核銷和減值處理。
根據抽測結果,獐子島于 2014 年 9 月末進行相關的會計處理:對 2011 年度底播蝦夷扇貝 76.08 萬畝,賬面成本 58,642.56 萬元,予以核銷,計入營業外支出。對 2012 年度底播蝦夷扇貝 29.58 萬畝,賬面成本 14,819.37 萬元,予以核銷,計入營業外支出。對 2011 年度底播蝦夷扇貝 43.02 萬畝,賬面成本30,060.15 元,計提 28,305.00 萬元存貨跌價準備,計入資產減值損失??鄢f延所得稅影響 25,441.73 萬元,合計影響凈利潤 76,325.2 萬元。
獐子島的這一處理引發關注無數,將獐子島置于輿論的風口浪尖,獐子島公司就公眾關注事項進行說明。
(1)獐子島公司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調查情況。
2014 年 10 月 31 日,獐子島公司發布公告《關于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部分海域底播蝦夷扇貝監盤、核銷及計提跌價準備會計處理的專項說明》稱,獐子島于 2014年 9 月 15 日至 10 月 12 日進行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抽測方法采用拖網配合視頻的調查方法。該次調查共計涉及點位 87 個,其中 2011 年度底播蝦夷扇貝 37 個(獐子島南部及西南部海域 23 個),2012 年度底播蝦夷扇貝 26 個(獐子島西部海域9 個),2013 年度底播蝦夷扇貝 24 個。通過對存量調查記錄表中獐子島南部及西南部、西部海域數字的加總核算,計算出抽測點位的平均畝產、平均重量、平均殼高。
2011 年度底播的蝦夷扇貝平均畝產 1.1 公斤,2010 年度底播的蝦夷扇貝平均畝產 2.14 公斤。蝦夷扇貝存貨異常,預計將產生重大損失。因此獐子島申請自 10 月 14 日起公司股票停牌。
(2)部分海域底播蝦夷扇貝畝產下降的原因。
2014 年 10 月 31 日,獐子島發布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會議紀要》中顯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專家經過交流和討論,認為對獐子島海域底播蝦夷扇貝畝產下降的原因包括四個方面:
1)蝦夷扇貝賴以生存的海域受冷水團影響,在 2014 年 1~8 月溫度波動幅度大,影響了蝦夷扇貝的生長和存活。
2)獐子島西部底播海域的底層水溫不僅溫度波動幅度大,而且每日變化頻繁。
3)水溫持續過低,蝦夷扇貝生長周期縮短。較低的水溫影響了深水區域的餌料生物的生長,蝦夷扇貝攝食不足,營養積累不足,生長變慢。
4)主要養殖海域中的硅含量增加,磷含量顯著減少,可溶性氮含量增加,氮磷比升,導致了浮游植物的種類和數量發生變化,蝦夷扇貝餌料藻類質量下降。
3.2.3 會計師事務所的專項說明。
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是獐子島公司的財務審計單位,自 2011 年起擔任獐子島公司的財務審計工作至今。獐子島發現存貨異常后,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對獐子島所做的存貨盤點進行監盤,并于 2014 年 10 月 30 日出具了《關于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部分海域底播蝦夷扇貝監盤、核銷及計提跌價準備會計處理的專項說明》。
(1)部分海域底播蝦夷扇貝監盤情況。
注冊會計師 2014 年 10 月 18 日至 10 月 25 日期間對獐子島公司 2011 年度、2012年度底播蝦夷扇貝的部分海域的盤點情況進行了監盤。獐子島公司管理層的責任是組織盤點工作,制定盤點程序,并按照程序的規定在指定的海域進行下網、起網、點數、測標及稱重等,并保證盤點的內容真實、準確和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重大遺漏。
注冊會計師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 1311 號--對存貨、訴訟和索賠、分部信息等特定項目獲取審計證據的具體考慮》的規定執行了監盤工作。
1)具體盤點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2014 年 10 月 20 日、2014 年 10 月 25 日,共計三天。
2)盤點人員安排。參加盤點的人員有獐子島的財務人員,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盤人員,盤點船只的船長,船上作業人員。
3)盤點海域。對 2011 年度底播在獐子島南以及西南方向的 76.0834 萬畝海域,利用拖網船(15181 號、15223 號、15233 號)共抽取 65 個點,總監盤面積 757.90 畝。
對 2012 年度底播在獐子島西部方向的 29.575 萬畝海域,利用拖網船(15181 號、15223 號、15233 號)共抽取 56 個點,總監盤面積 740.49 畝。
4)具體盤點方法。出海盤點前先將預先隨機選取的點位分配給各個拖網船,各船船長按照點位將船只開到指定海域,船上工作人員下網,盤點人員在盤點表上記錄好下網時點,下網經緯度。每個點位根據實際情況,拖網寬度為單個網寬 2 米,有的船只進行雙網捕撈作業(即網寬為 4 米)。拖網船只平均以東西 1440 米、南北 1850米,作為拖網行駛單位距離,平均拖網作業時間約為 10~20 分鐘。拖網完成后,盤點人員記錄收網時點,收網時經緯度。船上工作人員將網收起,對采捕上來的扇貝進行除雜分揀,分揀過程中盤點人員測量殼高并計數(由于時間較短采集數量較多,無法對采集上來的扇貝全部測量殼高,故隨機選取部分扇貝進行測量,取其平均殼高),隨后裝入器皿進行稱重,整個計數、測量、稱重過程產生的數值,全部由盤點人員記錄在盤點表。
監盤人員主要負責觀察實際盤點時是否按事先選定的點位下網、起網;對采捕上的蝦夷扇貝的計數、測標、稱重是否正確,盤點數據是否正確、完整地記錄在盤點表中。海上盤點工作完成以后,拖網船長、獐子島的盤點人員、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盤人員在盤點表上簽字確認。
5)盤點結果。通過對盤點表的加總核算,計算出抽取點位的平均畝產、平均重量、平均殼高。
(2)部分海域底播蝦夷扇貝監盤的結論意見。
1)監盤區域底播蝦夷扇貝的平均畝產與獐子島集團 2014 年秋季存量調查中相同區域平均畝產的數據差異不大,基本吻合。
2)獐子島集團根據 2014 年秋季存量調查報告中數據,對資產負債表日(2014 年9 月 30 日)的存貨進行了相應的會計處理。大華會計師事務所認為存貨核銷計入營業外支出,計提跌價準備計入資產減值損失的會計處理方式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3.2.4 其他相關各方的態度。
獐子島對部分海域底播蝦夷扇貝進行核銷及計提跌價準備的處理后,獐子島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和獨立董事表示公司此次處理履行了必要的審批程序,依據充分,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和公司相關制度的規定,真實、準確的反映了公司財務相關信息,使公司會計信息更加真實可靠。除此之外,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專家、大連市政府及長??h人民政府、社會公眾等也紛紛出聲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態度。
(1)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專家。
災情發生以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積極組織專家召開研討會,分析中國科學院近海觀測研究網絡黃海站監測數據及開放航次調查數據,研討影響底播蝦夷扇貝存活和生長的生態因子及其效應,探討獐子島海域底播蝦夷扇貝畝產下降的原因。出席會議的專家涉及海洋環境監測與觀測、物理海洋、海洋地質、海洋生態、海水養殖、海洋生物等多個領域。最終找出獐子島蝦夷扇貝畝產下降的原因。
(2)大連市政府及長??h人民政府。
大連市人民政府召開的海洋災情分析會表明,雖然此次遭受了巨大的自然災害,但市政府會一如既往的支持海洋牧場的建設,并提出繼續加大深海養殖開發方面的研發和投入,敦促其他各部門盡快下撥海洋牧場建設扶持資金,并提出推出海洋養殖抗巨災保險品種,以降低自然災害對海洋養殖業的損失。
長??h人民政府對獐子島此次受災予以高度關注,提出了包括免收獐子島集團深水底播受災海域的海域使用金和對此次已確認的災害區域中 2015 年新轉為常規的海域給予深水開發優惠政策(即每年每畝 10 元)在內的措施,協助獐子島走出困境。
(3)監管機構。
2014 年 11 月 3 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向獐子島下發《關于對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問詢函》(中小板問詢函[2014]第 124 號,以下簡稱"問詢函"),函中要求獐子島公司對部分底播蝦夷扇貝大額核銷并計提跌價準備進行自查并進行回復。
2014 年 12 月 4 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大連監管局(以下簡稱"大連證監局")向獐子島下發《關于對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責令改正監管措施的決定[2014]5 號》,認為獐子島部分事項決策程序不規范、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規范,根據《上市公司現場檢查辦法》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五條等有關規定,對獐子島采取責令改正監管措施,要求獐子島高度重視上述問題,對不符合上述規定的行為及時予以整改,并按相關法律法規予以披露。同時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五十九條、《上市公司現場檢查辦法》等有關規定,對獐子島存在的風險隱患予以警示,下發《關于對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2014]6 號》,指出獐子島存在海域收購決策存在瑕疵、深海底播缺乏充分論證、公司深海底播信息披露及風險揭示問題等風險,責令獐子島應認真吸取教訓,切實按有關規定履行決策審批程序,關注經營過程中的風險隱患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不斷完善內部控制機制,杜絕此類問題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