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事業管理的概述
1.1公共事業的內涵
社會共同體的建立是人們社會生活以及形成社會關系的基礎,是人們作為社會人士的前提所在。社會共同體的概念在歷史上大多以聯盟、部族的形式存在,而隨著時代不斷變化,現階段的不同國家也可以看做是規模更大、結構更復雜的社會共同體,國家中的組織、社會以及民族等是組成大規模社會共同體的低層次社會共同體。而不論社會共同體的規模、構成以及層次,其中的社會成員由于個體區別、經濟差異以及精神觀念等方面的問題,必然會出現與個人利益相關的差別,包括利益沖突、利益區分等問題,而為了保證社會共同體的持續運轉,內部社會人員之間還存在有共同利益。對上述的利益沖突以及對公共利益進行維護和協調便是公共事業的主要內容,工作包括了維護公共秩序、提供公共服務以及保證公共產品生產多個方面。
公共事業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其內容以及涉及到的利益事物也愈加復雜多樣,而為了維護社會共同體成員的利益與合法權益,相應的也增加公共事業處理各項事務的難度。而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社會共同體的成員不斷增加,對維持公共秩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證社會成員利益等級、提供公共產品與服務的基礎上最低程度的使用維護成本成為了公共事業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也是公共事業復雜化背景下的主要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就形成了公共事業管理。其主要目的在于對公共事業進行決策、監督與控制,規劃所有的公共產品生產、提供公共服務以及維護公共秩序的相關事項。
1.2公共事業管理的界定
大體來說公共事業管理主體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社會性組織或行政性組織,其日常的運營以及對公共事業的決策規劃需要根據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以達到嚴格的法制性以及高效的管理性。社會性組織不屬于政府部門,因此沒有相應的行政權力,在日常運營過程中主要負責供電、用水、煤氣等公共事業的管理,同時還對紅十字會等慈善機構的運營進行決策與規劃,其主要的工作對象是社會層面的組織以及協會;行政性組織則是屬于政府管轄范圍,具有相應的行政權力,通常在社會共同體中的重要組織如醫院、教育事業、文化事業等組織中開展行政管理工作,同時會成立專門的行政管理部門由行政性組織管理。
由于公共事業管理的主體是對社會運轉提供基礎的維護工作,公共事業所提供的公共產品、公共秩序以及公共服務的質量水平是衡量公共事業管理能力的主要指標也是其能夠發展與存在的前提所在。因此公共事業管理主體是直接對社會生活提供保障的部門,間接性以及輔助性的結構都不屬于公共事業管理主體的范疇之內。而由于公共事業管理的前提是不以盈利為目的,因此管理的公共性也是界定公共事業管理的主要指標,同時由于公共事業管理無法向私人機構以盈利為目的,而公共事業管理需要大量的成本投人,因此公共事業管理需要有償服務的推行、政府財政撥付以及社會層面的贊助等資金支持,其中包括了勞務成本費用、彩票收人、社會人士的捐贈以及資助等。
因此公共事業管理主體的界定指標可歸納為服務性、公益性、社會性、職能性以及法制性。服務性是實現社會共同體利益的宗旨,是以公眾旨意作為主要工作方針,以滿足公眾物質需求以及精神需求的前提,服務型是公共事業管理的基礎構成屬性;公益性則是指不以盈利為目的公共事業管理,最大程度代表公眾的總體利益;社會性是指公共事業管理承擔了相應的社會職能,一切管理工作都需要以社會事務為基礎進行分析與研究,確保社會事務正確且順利的解決,同時社會滿意度也是公共事業管理社會性的主要衡量指標;職能性則是指公共事業管理組織承擔的特定職能以及專業事業管理的方法;法制性是公共事業管理需要根據法律為依據的主要基礎,一切的決策、規劃流程都需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接受國家監督以及承擔法律責任。
2 政府失靈的概述
2.1政府失靈的內涵
政府失靈由于地域的差異在名稱上也會出現些許區別,包括政府失敗、政府失效等等。關于政府失靈的內涵世界范圍內的社會學家與政治學家進行著長期的研究與探討,目前被廣泛認同的理念認為:“當政府政策或集體運行所采取的手段不斷改善經濟效率或道德上可接受的收人分配時,政府失靈便產生了?!痹摾砟钪姓J為政府為了進行供給而使用的高成本投人以及后續得到的低效率收人、以及政府內部出現的組織缺陷便是政府失靈,不同地區的學者對該理論有著不同的看法,但相同的是其都認為政府失靈是在克服市場失靈時出現了成本以及組織方面的問題而產生的。與市場失靈相比,政府失靈的衡量指標更加模糊,是一種描述政府缺陷的經濟理論或政治理論。
2.2政府失靈的主要表現
(一)政府行為低效率
在當前的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市場機制的完善以及市場資源的齊備是最大程度體現市場經濟體系的前提所在。而市場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缺陷問題則需要政府進行干預與彌補,政府由于職能履行不到位則會導致政府行為低效率。其主要內容是指在對市場缺陷等問題進行干預時,政府所投人的成本較高但行為效率過低的現象,以及大量耗費成本但最終的干預效果卻達不到預期要求的現象。
(二)政府盲目干預
市場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部分問題能夠通過市場機制的自我調節進行修復,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干預無疑是浪費成本的表現。政府盲目干預則會導致破壞市場正常運營機理,進一步擴大市場資源失調的情況,在實際的政府干預中對市場的價格控管制最容易出現盲目干預的情況,商品價格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導致商品價值大大偏離原有軌道,而政府的盲目干預最終導致的后果便是政府失靈。
(三)政府公共政策失靈
政策是保證政府功能以及政府行為職能的主要依據,政府對市場以及社會總體經濟的干預都需要依靠相關的公文政策為支撐。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十分復雜,需要運用到福利函數、個人效用函數等多種反映社會現狀的函數數據。而在政策實際實施階段,以經濟調控政策為例,政府在市場低迷階段擴大貨幣供應量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就業率以改善市場環境,但持續的貨幣供應會導致物價持續上升,最終在市場中形成通貨膨脹。這類實施政策但不對政策進行調整的現象也是政府失靈的主要表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