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內部審計的職能逐漸由監督和評價轉變為評價和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內部審計制度逐漸成為企業集團的自身發展需求,而不是政府的規章制度規定。內部審計制度不僅僅可以對會計信息進行評價還可以對企業的管理提供建議,為集團的未來發展道路提供方向,保證集團的長久發展。因此,筆者通過對內部審計制度的意義進行論述,對目前內部審計制度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內部審計制度;集團企業管理;制度構建
企業集團是一個資金運作、經營實力等各方面能力強大的母公司為中心,以若干個在資本上、資產上、技術上有緊密聯系的企業為主要構成部分,通過產權契約、人事安排等相互聯系組成一個綜合利益經濟實體。企業集團能夠更好地發揮企業的規模經濟效益,擁有更好的公司信譽而獲得更好的優質融資,但同時也導致企業內部管理關系復雜、層級過多,管理難度增大,因此,為了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應當在集團內各層級間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以減少企業集團內部治理問題,保證集團企業的內部治理的有效實施,而內部審計是建立于企業集團內部、服務于管理部門并對各類經營管理活動進行控制、監督、評價,是一種確認和咨詢活動,既對企業集團內部的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評價,又可以對會計信息以及相關性喜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進行評價。內部審計在企業中可以為股東大會的決策和管理層的治理提供有效的支持,減少集團的所有者對于企業內部管理方面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做到監督和評價管理層履行受托責任的情況,因此,建立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是進一步完善企業管理的客觀需要,為企業管理的合理性和實現經營管理目標提供服務。
一、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
內部審計可以幫助企業發現監督與評價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建議,幫助企業治理內部管理問題,實現企業集團的快速健康發展,增加企業集團的經濟價值。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能夠確保不同利益共享主體的利益不受侵犯,提升企業組織治理水平。但是,我國的內部審計不是因為企業自身對提升管理水平需求的基礎上產生的,而是作為政府出臺政策強行規定企業按照規定進行內部審計,因此,內部審計作為企業自身的管理部門卻站在企業管理的對立面,并不能為企業管理解決問題,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合理的審計制度,保證企業能夠應對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風險。然而,目前看來,在我國內部審計并沒有實現向現代內部審計的轉變,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 一 ) 內部審計工作職能理解不到位
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能應當是服務于企業內部管理需要,為企業的發展和管理提供幫助,而不僅僅是一種作為監督和約束管理層的一種方法。目前很多企業內部沒有單獨設立審計部,甚至大部分的內部審計工作是從財務部中臨時抽調人員來履行內部審計業務,這樣造成審計部與財務部相互混淆,影響了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內部審計工作也淪為僅僅是對財務人員編制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評價,而并未發揮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為企業的管理解決問題。企業集團內部對于內部審計職能的理解不到位,導致集團內管理人員對內部審計的重要性認識不充分,導致內部審計僅僅作為鑒別和改善會計信息質量的一種會計工具。
( 二 ) 內部審計人員綜合能力不夠
由于內部審計的職能由內部報表審計轉型成為管理型審計,內部審計既要做到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評價、監督,也需要通過對企業的治理環境、經營模式、經營流程進行評價和監督去改進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幫助企業進行企業價值增值管理,提高企業集團的管理水平,因此,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具備各項綜合能力以有效率地完成審計工作。然而,目前國內集團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大多數僅僅具有財務知識、審計知識,而不是對于企業行業背景、市場狀況、主要業務技術流程等熟知的綜合性人才,他們可能最擅長的是防止企業會計信息的錯報、漏報,而并不能為企業集團的未來道路提出合理建議。
( 三 ) 內部審計組織體系存在缺陷
由于我國的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集團企業發展的舞臺日漸寬廣,集團內部審計體系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延伸,許多集團都建立了內部審計體系,但由于不同企業對于內部審計的認識有所不同,在整個集團內各子公司對于內部審計的態度不同,從而集團內審計組織體系運行不完善,內部審計并沒有發揮其最佳作用。比如,有些集團僅僅在母公司層面設置了內部審計部門,并由母公司的內部審計人員對名下所有子公司進行內部審計,但是母公司的內部審計人員并不一定深入得了解子公司面臨的市場環境等等因素,不能為子公司的內部控制、治理水平進行評價、建議,這樣造成內部審計人員只能作為監督和控制子公司的經營管理決策,而并沒有發揮出其咨詢的職能。
二、對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議
( 一 ) 建立內部審計新理念
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實現審計程序去評價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并發現經營活動中的問題,改善企業的治理水平、增加企業價值。因此,內部審計不應該是僅對集團內部財務人員的會計行為進行檢查。提企業內各部門對于內部審計的認識,主要措施有:一、積極收集各部門對于內部審計部們的意見和建議,做好各項工作,積極組織各項內部審計活動,加強各部門對于審計的理解;二是提升信息宣傳力度,建立集團內審計網站平臺,加強集團內各個審計部門的交流,并對集團內優秀的審計人員進行表彰鼓勵。集團應當牢固樹立符合現代企業發展的內部審計新理念,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人員的作用。
( 二 ) 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隨著企業集團的快速發展,企業對于內部審計人員的要求日趨嚴格,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努力做到優秀的審計人員的同時,還要對數字化操作、技術性專業問題、法律等等精通。為了加強內部控制能力和應對危機的實力,集團企業應當盡快優化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對于內部審計人員的招聘條件必須在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嚴格要求,一是審計要求下敏銳的觀察力和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二是熟知審計業務知識流程;三是對企業集團所處行業的相關專業知識及企業面臨的市場狀況等熟悉;四是要求在解決和預防財務危機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五是具有良好的團體領導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軟實力。
( 三 ) 建立合理的內部審計體系
合理的內部審計體系可以幫助企業集團改進企業的管理水平,為企業創造價值,因此不能忽視子公司自身對于管理上的需求,必須加強集團內所有企業對于內部審計的認識,改變集團內對于內部審計的舊觀念,強調內部審計對于集團管理的指導性作用,在集團內建立具有層級性內部審計制度,根據子公司自身特點和管理要求招聘符合各個子公司需求條件的審計人員,為內部審計工作的執行提供良好的執行環境,保證子公司能夠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對于企業管理的咨詢職能。
三、結語
從以上的論述中可以看出,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可以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意義非凡的參考,集團企業作為現代企業的代表,其面臨的內部管理情況比一般的企業更加復雜,集團內的管理層級更多,管理問題更加突出,因此對于集團企業來說更有必要建立合理的內部審計制度。企業集團應當以自身企業的管理特征和行業特征等進行選拔人才,克服內部審計制度存在的缺陷,發揮出內部審計的管理職能,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的增加。
參考文獻:
[1]孫浩,李晶。關于強化我國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工作的思考[J].江蘇商論,2014(11):62-64.
[2]蔡詠平。淺談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管理模式創新[J].中國外資,2012(0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