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之父索耶關于內部審計的定義是:對組織中各類業務和控制進行獨立評價,以確定是否遵循公認的方針和程序,是否符合規定和標準,是否有效和經濟的使用了資源,是否在實現組織目標。下面學術堂為大家整理了一篇論文題目為“綜述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的審計論文,供大家參考。
原標題:關于影響內部審計質量因素分析的文獻綜述
摘要: 內部審計質量的提高有助于企業管理層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做出有利于企業的正確決策,有助于企業發現自身管理問題,更有助于企業不斷改進生產經營,所以研究怎樣改善內部審計質量至關重要。本文從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人員素質、規模、質量控制四個方面闡述對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
關鍵詞: 內部審計質量; 獨立性; 人員素質; 規模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內部審計活動不斷擴張和深化,而怎樣改善審計質量也是企業管理層需要關注的事項。一般來講,內部審計質量集中表現以及綜合表達了內部審計活動的履行成敗,決定了結果的好壞。內部審計工作的成果為內部審計報告,高質量的內部審計報告能夠給被審計單位管理層提供審計事項的相關信息并有助于其做出正確的決策,反之,可能做出錯誤的決策。然而,內部審計質量作為內部審計服務的內在特征,其最終形成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鑒于此,本文將對研究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文獻進行綜述。
一、內部審計獨立性
內部審計獨立性是保證相關內部審計人員履行職責的的關鍵核心,是具備開展審計工作的前提。部門獨立和交易獨立是內部審計部門獨立的兩大核心。具體來說,部門獨立是指公司其他部門與內部審計部門之間無任何利益來往; 交易獨立是指內部審計部門認真運行回避體制,保持交易與交易之間的相對獨立。而對企業來說,應保證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同時,內部審計人員應滿足交易上和組織上的客觀需求,以使內部審計活動的有序進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內部審計工作品質,只有這樣,企業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內部審計獨立。
在國外的文獻中,Gordon and Smith(1992)[1]發現,為了改善內部審計控制氛圍以及改善內部審計報告品質,內部審計人員應在相對應的職責上保持獨立。Stephen(1993)[2]發現,內部審計工作需要相關審計委員會和董事會的共同努力,即保持內部審計在機構內部的獨立。
在國內的文獻中,王光遠、瞿曲(2006)[3]的《公司治理中的內部審計-受托責任視角的內部治理機制觀》運用受托責任理論闡述企業管理與內部審計的關系,認為維持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至關重要,同時在確保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時,內部審計相關人員應加強各方面的有效溝通,減少不必要的沖突。
王進朝(2011)[4]的《非標準審計意見與高管更換的相關性檢驗-基于2002年-2009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以2002年- 2009年企業高管CEO、CFO更換數據為基礎,通過統計分析以及Logit模型回歸方法得出,標準審計報告的出具可能被大股東左右,但審計委員的設立等方法的實施,可以提高審計質量。尹順達、曲世友(2012)[5]的《對提高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思考》從加強公司內部審計部門的客觀性和獨立性、加大內部審計質量相關程序評估以及提高專業素質三個角度出發,通過介紹現狀、分析理論的方法來分析公司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如何改善質量。研究表明,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在一定條件下影響了內部審計的發展,內部審計機構應相對獨立于其所審計的活動之外,同時企業應保證內部審計部門有足夠的權利,使得部門可以落實所提出的意見,而非是僅形式上的。
江鋒、唐均、于榮霞(2013)[6]的《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實踐探索研究》通過闡述對武鋼內部相關信息審計的案例,發現內部審計獨立性會被公司管理方式所影響,這樣,內部審計獨立質量會有所改善,保持獨立是其作用發揮的保證,所以足夠的領導層次是內部審計部門的需求。
二、內部審計人員素質
內部審計職員是進行內部審計活動的主角,其專業勝任要求、專業懷疑、道德要求都會對內部審計質量產生一定的作用。內部審計人員的目的是提升企業的價值,有關學者研究發現,當企業內部審計部門主要由非專業內部審計人員組成時,其發現企業的內部問題的可能性較小。
曹軍(2011)[7]的《提高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的探討》以及姚雪玉(2012)[8]的《淺談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要求》認為相關企業審計職員應具備良好的職業品德、足夠的義務和責任以及善于溝通的本領等,符合要求的的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應擁有一定程度上的解決問題本領以及善于溝通和交流的本事,同時在聽的過程中,要認真思索,以獲取更多有效信息。
李軍濤(2013)[9]的《內部審計質量管理工作對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和能力的要求》認為內部審計相關人員的能力和素質影響審計質量,內部審計人員應具備健全的專業知識,包括理論和實務知識、環境知識以及協調能力,同時應具備很強的心理素質以及足夠的兢兢業業。
三、內部審計規模內部審計規模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內部審計質量,因此要改善內部審計的質量,就要求我們研究內部審計規模的影響因素。Goodwin - Stewart和Kent(2006)[10]以115家企業相關數據為基礎,從企業管理、內部相關控制和風險把控方面闡述了如何對內部審計規模產生一定的作用。研究發現,企業規模愈大、內部審計規模愈大。劉國常、郭慧(2008)[11]的《內部審計特征的影響因素及其效果研究》以30家上市公司2006年年報數據為基礎,通過研究假設、指標選取以及運用pearson相關性檢驗等,研究影響內部審計特征因素。研究發現,外部審計成本、企業分支數目與審計規模成正關系,速動比值、流動比值與審計規模成負關系,即外部審計成本愈高、企業分支數目愈多、審計規模愈大; 速動比值愈大、流動比值愈大、審計規模就愈小。
同時,劉霞(2009)[12]的《關于內部審計規模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以我國中小企業板公司為對象,以2007年年報中數據為基礎,通過提出假設、驗證假設來研究影響內部審計規模的相關因素。研究表明,公司規模、外部審計成本和資產負債率與內部審計規模正反應,也就是說,企業規模愈大、外部審計成本愈高、資產負債率愈高,內部審計規模亦愈大。
四、內部審計質量控制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為使所有內部相關審計活動按一定的政策和程序有序進展。內部審計機構在進行審計活動時,應對審計全過程實施動態控制,即審計前、審計中、審計后實施控制。因此,設置良好的內部質量相關控制,內部審計質量相關控制就越強,內部審計對應質量就越高。
畢秀玲、薛巖等(2005)[13]的《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的控制對策》認為提高內部審計質量需要實施全面質量相關控制,包括合理設置相應部門、獲取相關委員會的支持和監督、提高相應部門的獨立、建立相應部門人員的保障機制以及對整個相關審計過程實施監督等。
同時,付文姝(2011)[14]的《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研究》認為實現審計目標的條件是較高的審計質量,而審計質量控制對審計質量非常關鍵。因此,提高內部審計相關質量控制為重中之重。機構質量控制和項目質量控制構成了質量控制。對相關機構質量控制而言,保證公司相應質量的基礎是建造獨立的相應審計機構,而獨立的相應審計機構包括健全的規程體制、對應的風險掌控等。對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而言,應建立內審前期、內審中期、內審后期的整個過程管理制度,具體而言,要關注審計前調查,審計中證據的合理充分以及之后形成審計報告的恰當。
此外,佘映華(2013)[15]的《關于內部審計質量管理的幾點思考》進一步擴展闡述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認為內部相關審計活動的核心因素是內部審計相關質量,企業內部審計控制是審計活動能夠更好實施的要求,同時,健全的內部質量的管理制度,科學的工作方案和嚴密的審計計劃,完善的審計程序,高質量的內部審計工作底稿、過硬的內部審計隊伍是能夠加強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重要因素和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Gordon,Abb J Smith. Financial accounting in formation andcorporate governance[J].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2,(32) :237 - 333.
[2]Stephen P. Internal audit in industry[J]. Management Ac-counting,1993,(8) :52 - 53.
[3]尹順達,曲世友。對提高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質量的思考[J].商業會計,2012,(2) :42 - 43.
[4]江鋒,唐均,于榮霞。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實踐探索[J].全國內部審計理論研討 優 秀 論 文 集,2013,66 - 73.
[5]王光遠,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內部審計-受托責任視角的內部治理機制觀[J].審計研究,2006,(2) :29 - 37.
[6]王進朝。非標準審計意見與高管更換的相關性檢驗-基于2002年-2009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 2011(1) :48 - 56.
[7]姚雪玉。淺談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要求[J].財會研究,2012,242.
[8]曹軍。提高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的探討[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5) :67 - 69.
[9]李軍濤。內部審計質量管理工作對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和能力的要求[J].審計園地,2013,84 - 85.
[10]劉霞。關于內部審計規模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財會月刊,2009,75 - 77.
[11]劉國常,郭慧。內部審計特征的影響因素及其效果研究-來自中國中小企業板塊的證據,2008(2) :86 - 91.
[12]Goodwin - Stewart,J. and P. Kent,2006,The Use of In-ternal Audit by Australian Companies.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1(2) :81 - 1012004.
[13]付文姝。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研究[J].財會通訊,2011(9) :134 - 136.
[14]畢秀玲,薛巖,王真。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的控制對策[J].中國內部審計,2005(1) :9 - 12.
[15]佘映華。關于內部審計質量管理的幾點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3(33) :160 -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