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完善高校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研究
摘 要:高校內部審計質量滯后于高校發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缺乏科學的標準以及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缺乏相應的評價體系。文章認為構建高效、獨立的內部審計組織機構,構建科學合理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標準以及完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評價體系,能夠有效控制高校內部審計風險和提升內部審計質量。其中,高校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對高校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審計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控制體系
一、高校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概述
高校內部審計,是由高校內部設置的專職機構及人員獨立地對本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等開展的一種評價活動。高校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取決于內部控制的質量。高校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包括多個方面,貫穿于整個審計工作的全過程。健全完善的高校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有利于提高審計工作水平,提高組織運作效率,提高審計工作效益。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是指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為了加強內部審計的質量控制,達到預期質量標準,建立的相互關聯和作用的體系。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從資源配置、人員配置、標準控制、績效評價等方面建立的完整體系。該體系也是實現內部審計目標的強有力保障。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具備全面性、嚴密性、系統性和有效性的特點。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也綜合運用了多方面和多層次的審計程序,例如制定審計計劃、檢查、觀察、監督以及一定的分析程序等。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貫穿于內部審計實施的全過程,深刻影響審計程序的各個環節。高校內部審計有其特殊性,在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的同時,也應該促進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發揮社會經濟效益。
二、高校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現狀
高校內部審計成立實施以來,隨著高校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內部審計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特別是在劉家義審計長提出,要推動高校內部審計工作轉型和發展之后,我國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高校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相關制度和法律法規日趨完善,覆蓋面越來越廣,要求越來越規范。隨著審計人員素質和專業勝任能力的提高,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規范性有了顯著提高。目前,我國大多數高等院校都能嚴格執行內部審計的流程,遵守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各項制度,有效地促進審計監督和管理職能的發揮。
但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各大高校的辦學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15年全國高校計劃招生699.99萬人,其中本科366.09萬人,高職(??疲?33.90萬人。全國高校計劃招生總人數比2014年多1.99萬人。如表1所示,我國教育經費投入穩步增加,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總體上也是在逐步提高,體現出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高校的發展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需要不斷完善內部審計,積極探索內部審計的新功能、新模式,完善各項內部審計制度,促進高校平穩發展,成為培養人才的凈土。
(一)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
為了更好的分析高等院校內部審計的制度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本文選取了安徽省30所省屬公辦院校,通過實地考察交流和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省內各高校的內部審計控制制度。通過對數據的統計和分析,發現省內高校內部審計在制度方面存在較大問題。通過調查研究,可以發現我國高校在內部審計的制度建設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從實地調查的結果看出,安徽省高校的內部審計機構主要有獨立設置內部審計機構、與紀檢監察部門合署辦公、與財務部門合署辦公三種辦公模式(如下圖1、2、3所示高校機構結構示意圖)。
如圖4顯示,安徽省近一半的高校內部審計機構所設置的情況是與紀檢監察部合署辦公。這樣的組織結構存在諸多弊端,審計機構沒有獨立于高校的其他組織,相應的審計工作便缺乏相對的獨立性。內部審計工作因此受到限制和制約,從而不能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