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金山區投資促進部門組織改進探究
【第一章】投資促進部門結構優化研究緒論
【第二章】行政組織結構優化相關理論闡釋
【3.1】金山區投資促進部門基本概況
【3.2 3.3】投資促進部門組織結構存在的問題及困境
【4.1 4.2】提升戰略高度,優化部門組織結構
【4.3 4.4】構建完善體系,促進組織結構優化
【結論/參考文獻】投資促進部門行政組織調整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 3 章 金山區投資促進部門組織結構現狀及問題概述
3.1 金山區投資促進部門基本概況。
3.1.1 部門的組成。
工業園區:金山的工業園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現在的由 4 個市級工業區(金山工業區、金山第二工業區、楓涇工業區和朱涇工業區)和 7 個配套產業區(張堰工業區、山陽工業區、亭林工業區、呂巷工業區、金山現代農業園區農產品加工區、金石灣生產性服務功能區和楓涇國際商務區)組成的格局,分別分布在 9 個鎮和 2 個工業區轄域內,主要發展"8+X"產業,其中的"8"具體是指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綠色創意印刷、食品加工、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精細化工產業;"X"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四新經濟產業。每個工業園區設立了招商部、生產服務部、工商服務部、稅務服務部、財務室和辦公室等部門。其中金山工業區作為市級工業區,根據產業定位(生物醫藥、食品加工、電子機械、綠色印刷、新材料產業、日本產業),其招商部根據產業細分了設置了六個招商分部。而其他工業園區也有分別的產業定位,但是往往各鎮、工業區的產業定位都有一定的重復。
經濟小區:目前,金山區共有 30 家經濟小區,其中鎮級經濟小區有 19 家(平均每個鎮、工業區至少有 1 個經濟小區,最多的有 2 個經濟小區);區屬經濟小區 11 家(包括國資委下屬的 5 家);另外還有 10 家左右的二級小區(沒有區政府正式批文,由各鎮、工業區設立的經濟小區)掛靠在鎮級經濟小區下。從部門設置來看,每個經濟小區都有相應的招商部、工商服務部、稅務服務部、財務部和辦公室等部門。自 1992 年我區開始建立經濟小區以來,大致經歷了摸索、起步、調整和快速發展四個階段,經濟小區發展到現在,招商質量已明顯提高,管理也更趨規范,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量質并舉",對全區的稅收貢獻更是日益凸現(表 3-1)。經濟小區作為我區招商引資重要平臺和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重要載體,對促進我區社會經濟發展,確保財政收入持續增長,增強地方經濟發展后勁,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3.1.2 工業園區與經濟小區的關系。
工業園區和經濟小區作為金山區獨立的、具體操作的投資促進部門,通過吸引投資,互為補充的為地方財政貢獻力量。兩者既有共性,也有個性。
兩者的共同點在于:從單位性質來看度,都是金山區政府為開展招商引資工作而設立的投資促進部門,為了便于從事招商引資工作,每個工業園區和經濟小區都成立了"投資咨詢公司"或"財務咨詢公司";從內設部門來看,都有相應的招商部、工商服務部、稅務服務部、財務部和辦公室等部門;從上級指導單位來看,均是金山區經濟委員會(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和經濟小區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立在區經委);從工作流程上來看,從項目簽約后,工業園區和經濟小區都涉及到為落戶企業辦理證照等服務工作。
兩者的不同點在于:工業園區和經濟小區吸引的投資主體不同。工業園區主要針對實地、實業型企業的投資者服務,分為土地出讓和廠房租賃兩大塊板塊。不同于經濟小區的是,在辦理相關證照時,還涉及土地招拍掛、環保等部門評審等流程;而經濟小區主要針對注冊型企業的投資者服務,證照辦理齊全后,即完成了招商引資、投資促進工作,后續需要的是提供包括工商或稅務等方面的服務和客戶關系維護。
3.1.3 部門現行組織結構運作模式。
金山區投資促進部門現行的組織結構是屬于傳統的"直線--職能型結構",即各工業園區和經濟小區均有明確的上級領導:各鎮政府、工業區管委會、區屬小區主管部門;同時也接受其他相關上級的指導與管理監督(這里的相關上級,主要指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和經濟小區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具體操作時,區經委招商信息科對各工業園區進行指導、協調、管理;民營經濟管理科對全區 30 家經濟小區進行管理。各工業園區和經濟小區分別設置了招商部、工商服務部、稅務服務部、財務部、辦公室等部門,各自為陣,獨立運作;工業園區和經濟小區分別有所側重的吸引實地、實業型和注冊型企業落戶金山。
從區級層面來看,金山區投資促進部門主要從事招商引資(稅)工作,為了有效的促進工作的順利展開,專門成立了兩個領導小組來,分別是"金山區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和"金山區經濟小區領導小組".其中金山區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區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副區長擔任;金山區經濟小區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區長擔任,副組長由區經委主任、區財政局局長、區稅務局長、工商金山分局局長擔任。兩個領導小組的辦公室均設在金山區經濟委員會(金山區商務委員會),對應科室分別為招商信息科和民營經濟管理科(經濟小區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小區辦),全盤統籌、協調、管理和指導各鎮、工業區的投資促進工作。同時,區內相關職能部門作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進行協助配合,開展投資促進工作。
從鎮級層面來看,各鎮、工業區的投資促進部門接受區級領導小組的指導,具體則由工業園區(或企業發展公司)和經濟小區兩個主體組成,分別對實地實業型和注冊型項目開展招商引資、投資促進工作。
(由于金山區內的工業園區有 11 個;經濟小區有 30 個,包括各鎮、工業區經濟小區 19 家,區屬經濟小區 11 家。在此圖表中不一一羅列,下文謹以"金山工業區、楓涇鎮、張堰鎮、三新小區、未來小區"為樣本。)金山區現行投資促進部門的組織結構在實際的運作中問題頻頻凸顯。在招商引資、促進投資的過程中,向工業園區提出投資咨詢的客戶,有可能只是一個注冊型企業;同時,向經濟小區咨詢的客戶也有可能存在用地、廠房需求;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注冊型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和發展,可能從貿易型轉為生產型,鎮、工業區小區尚有依據可以與所屬鎮、工業區進行溝通和合作,落戶所在鎮、工業區,但是作為區屬經濟小區,由于沒有管轄范圍內的可用土地或廠房,就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實地型企業也有可能要拓展業務,設立營銷中心等,面臨著注冊貿易型企業的需求。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要求工業園區和經濟小區加強溝通和追求聯動發展,各自為陣的做法在現今的投資促進工作中已經不甚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