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管理論文 > > 自媒體信息傳播的內涵、形式及其特征
自媒體信息傳播的內涵、形式及其特征
>2024-04-09 09:00:01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自媒體信息傳播管理困境探析
【緒論】自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監管分析緒論
【第一章】自媒體信息傳播的內涵、形式及其特征
【第二章】自媒體信息傳播的管理內容、目的和原則
【3.1】自媒體傳播管理的現實問題
【3.2】自媒體信息傳播管理弊病的成因
【第四章】自媒體信息傳播的應對策略
【結語/參考文獻】自媒體信息傳播管控機制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一章 自媒體信息傳播的內涵、形式及其特征

一、 自媒體信息傳播的內涵

“媒體”一詞開來源于拉丁語“Medium”,同時可以翻譯為“媒體”,“媒介”,意為傳遞信息與獲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載體或者技術手段。媒體包含兩種含義:

一是指信息傳播的媒介,即“實現了人的器官的延伸,承載并傳播信息的各種物理形式,包括語言、文字、報刊、圖書、廣播、電視、網絡”③。二是指從事信息制作、傳播的部門和機構。通常意義上的“媒體行業”可以參照第二種釋義。

大多數情況下“媒體”和“媒介”不作區分。就涉及內容而言,“媒介”更側重于表達信息傳播的物質載體,“媒體”更加側重于從事信息編撰、發布的組織。我們生活在集體中,作為一個社會人必須和周圍其他人進行信息和生活的交流,信息交流是溝通人和人的基本鏈條。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逐步走向扁平化。

數量龐大、內容各異的信息通過不同的媒體形式快速的呈現在人們面前。我們打開手機或者電腦可以迅速的獲取上一分鐘內發生在地球另一面的事情,當然必須有人對這件事感興趣并分享到了網上。美國著名作家、博主丹·吉爾莫(DanGillmor)將“媒體”分為了三個大類④。媒體 1.0 即傳統媒體模式,包括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方式。媒體 2.0 是新媒體形式,主要指依托于網絡技術的發展的媒體模式,主要包括門戶網站等。階段 2.0 是網絡媒體發展的最初階段,主要呈現的還是傳統媒體的官方發布者和普通受眾者的關系。媒體 3.0 是自媒體形式,同樣是依托于網絡技術發展的媒體形式,主要包括微博,微信等形式。階段3.0 是網絡媒體再發展的階段,主要呈現的是信息的發布者和接收者相統一的形式。受眾不再僅僅單向的、被動的接受信息,也可以主動的發布信息,實現了受眾的客體和主體的統一性。丹·吉爾莫于 2001 年 9 月 28 號首次提出了“自媒體”的概念,他將這種“網絡點對點(peer to peer)”的傳播方式稱為“新聞媒體Journalism3.0”,并概括了“分享”和“鏈接”兩大特點。當時“自媒體”的最初表現形式“博客”已經隨著德拉吉博客報道了“克林頓性丑聞案”而進入媒體界。2002 年底,丹·吉爾莫正式用“we media”(我即媒體)替換了 Journalism3.0⑤。

2003 年 7 月,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和謝因·伯曼(Shayne Bowman)對“自媒體”做出了定義:自媒體是普通網民通過網絡和知識的聯系,為他人提供、轉載并分享他們真實想法以及自身經歷的過程⑥。

綜上,媒體分為傳統媒體,新媒體和自媒體三種主要模式。傳統媒體主要依靠報紙、電視、廣播傳遞信息。新媒體依靠網絡平臺發布信息。自媒體和新媒體的信息傳播都依賴互聯網技術,但是新媒體的信息發布者固定的組織,自媒體的信息發布者相對“平民化”.簡而言之,自媒體就是具有自主特征的廣大受眾,通過一個兼容私密,公開和交互性的平臺對信息進行發布、積累、傳播、共享和反饋的傳播方式。所謂私密性包括兩點:一是自媒體不需要實名認證,用戶具有相對的隱私;二是發布的信息內容等具有主觀性,用戶可以自行選取發布信息的內容和自己的觀點。所謂公開性是指,所有發布的信息都會進入公共傳播領域,發布信息的人,傳播途徑都有跡可循。交互性也包括兩條,其一用戶既可以發布信息,接受信息和轉載信息;其二用戶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與其他用戶進行直接互動。

二、 自媒體信息傳播的表現形式

自媒體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博客,微博,BBS,微信、QQ 等。其中即時聊天工具應該是最早的自媒體形式:MSN 在 1995 年誕生于美國,ICQ 也在次年由以色列特拉維的 Mirabils 公司推出。我們熟知的 QQ 出現于 1998 年。但是真正將自媒體推入世界潮流的是博客,微博等社交網站。

(一) 社交網站

社交網站(SNS 網站)是一種建立網站基礎上的社交網絡服務,包括信息的展示、交流和共享等功能,例如 Facebook、,開心網,人人網,博客,微博等。該網站運營模式標志著“人與人對話”.截至 2013 年 12 月,我國社交網站用戶規模達 2.78 億人,使用率為 45.0%.

1. 博客

博客(blog)微博又稱網絡日志、部落格等,是一種由個人管理、并不定期張貼文章的網站。文章按照發布的時間逆序排列,信息記錄方式為文字、圖像、視頻等。博客分為托管博客和獨立博客:托管博客中博主只需要在博客運用商提供的網站上免費注冊登記即可,由博客運營商統一管理,不需要自己新建網頁;獨立博客擁有自己的獨立域名,網頁的內容、風格和運營等都需要博客用戶自己編輯,獨立博客對博主的網絡知識、法律知識等有較高的要求⑦。

博客現象始于 1998 年,德拉吉在其博客上公布了“克林頓緋聞案”.這一消息最短時間內轟動整個美國,對當時的傳統媒體造成了很大的沖擊。2001 年“9·11”后,幸存者通過博客對事件進行了生動和深刻的描繪,這些描述比報紙或者新聞里的報道更加的真實。2003 年,《紐約時報》總編輯因為“博客”揭開的真相而敗走麥城。博客的出現使人們認識到了傳統媒體的局限性:發布信息的延時性和內容局限性。博客具備了自媒體低門檻,傳播速度快,內容角度廣,低成本等特征。這些優點使博客的用戶迅速增長。根據著名博客收索引擎Technocratic在2006年8月的統計:當年的博客已經有5000萬,并以每天175000新博客的速度增加⑧。速度堪比互聯網的崛起。2013 年我國個人空間用戶規模為43.7 億人,同比 2012 年增長 6359 萬人。網民中個人空間使用率高達 70.7%,其中博客用戶占 14.2%⑨。

2. 微博

微博是微博客的簡稱。2006 年,美國人伊萬·威廉姆斯發明了微博推特(Twitter)并將其開放公眾。Twitter 的動詞含義是:嘰嘰喳喳地講述,引申為人的表達欲和分享欲。不難看出 Twitter 的服務理念:讓用戶與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等保持聯系與交流。它的大致運營方式是:用戶通過 twitter 上傳每條不超過 140 字的消息,供其粉絲(關注者)查閱和互動。用戶可以自行選擇關注對象,所關注對象的信息會自動抵達,信息的真假與好壞鑒別需要用戶自行解決⑩。2008 年,奧巴馬總統在選舉中的微博作為自己的重要選戰工具。通過Twitter 的開通,奧巴馬和民眾有了初步的互動,并獲得了親民的形象。將Twitter 推向高潮的是流行歌王邁克爾·杰克遜的死訊。2009 年 6 月,路人巧遇杰克遜被救護車帶走的場景,并用手機拍攝照片上傳 Twitter.這一消息迅速在網上爆炸,Twitter 成為了事情的輿論中心,質疑、惋惜、懷念等沖刺了網絡。

2007 年飯否網開通,成為中國首個微博網站。2009 年 7 月,新浪微博開通。微博推出后迅速擁有了自媒體的市場一席之地。2013 年為我國微博元年,當時我國的微博擁有高達 28.1 億的用戶,網民使用率為 45.5%.新浪微博副總編輯孟波評價“微博是手機短信、社交網站、博客和 IM 等四大產品優點的集成者”11.但是去年開始各種自媒體應用凸顯,微博的活度有所下降,一年中微博減少用戶占比 22.812.

微博信息發布者比較碎片化,包括個人也包括政府或者企事業官方機構。個人通過微博獲取信息,轉載信息,分享自己的感情。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微博主要作用是公布重要文件,形象塑造,問政等方面。政企微博的開通加強了人民和政府的互動,是政府或者企業收聽意見和建議等的重要平臺。根據《2014 年上半年新浪政務微博報告》顯示:人民日報法人微博從 2012 年 7 月上市到 2013 年 3月底已經獲得 1058 萬的粉絲量,成為中國第一個千萬級的媒體微博賬號13.總的來說微博成功的融合了信息的發布、傳遞、關注、轉發等功能。

(二) 即時聊天工具

即時通訊是當今社會無法缺少的交流通信工具。用戶只需要注冊一個賬戶,添加自己的朋友,就可以通過語音、文字、圖像等方式和對方進行實時溝通。目前即時聊天軟件已經成功從電腦延伸到了手機等移動終端,并且實現了聊天、支付、購物等功能的融合。

1. QQ

QQ 是我國當今最為成功的即時聊天工具。QQ 是騰訊公司模仿 ICQ 即時通訊的產品,最初的產品只具有聊天的功能,而且只能在電腦上才能運行。ICQ 源于英文詞組“I seek you”(我找你)的諧音。產品推出的六個月內即擁有 85 萬的用戶。1999 年騰訊推出了 QQ,1 年以后 QQ 基本上占領了全國即時通訊接近全部市場。騰訊 QQ 在隨后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語音、視頻、文件傳輸乃至于騰訊游戲、新聞等功能,并且實現了產品從電腦到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延伸。只需要具備一個騰訊賬戶和上網設備就可以享受騰訊旗下的任何產品14.《2014 年中國移動即時通訊應用用戶調研報告》中顯示:“2013 年中國用戶使用最多的移動即時通訊應用為手機 QQ,占比為 82.6%.”并且“最常用的移動即時通訊應用中手機QQ 以 45.0%占居首位”,可見騰訊 QQ 依舊局即時通訊應用市場的主導地位。

2. 微信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 2011 年推出的一款移動終端的自媒體 APP 軟件,軟件推出 18 個月就擁有了 2 億的用戶?,F今微信的用戶量僅次于 QQ,占即時通訊應用的 80.2%.微信最初只具有通信功能,類似于手機版的 QQ.但是隨著集于及時聊天、分享信息、支付于一體,微信成為了僅次于 QQ 的另一款重要手機軟件。美國《紐約時報》評價微信“正積極嘗試扭轉中國本土互聯網產品無法推向世界的命運”.“微信之父”張小龍也因它獲得了《華爾街日報》評定的 2012 年“中國創新人物獎”.

微信最大的特點就是用戶可以通過軟件直接和手機通訊錄或者 QQ 熟悉的好友建立通信關系鏈,也可以通過搖一搖等插件找到新的朋友,還可以通過關注或者訂閱公眾平臺信息。微信與 QQ 的粘黏性使微信迅速成長起來并逐漸占居即時信息市場。微信信息分享的方式即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語音的,用戶可以根據不同的場合、時間或者對象選擇不同的信息傳遞方式,相對靈活。微信分享的內容比微博更加的生活化,當然微信也可以將視頻、網頁、圖片、應用等分享給通信錄里的朋友,這種分享既可以私密的單人分享也可以在朋友圈里進行公開分享。據有關調查有 66.7%的用戶經常使用朋友圈與友人互動。除了信息分享,微信還可以進行二維碼掃描查詢信息、獲取商家折扣優惠和手機支付等功能。

2013 年 4 月 1 日,央視新聞頻道開通了微信平臺的公眾認證賬戶,頗具影響力。半年之內,“央視新聞”的微信訂閱用戶就超過了 60 萬。2014 年的兩會,微信平臺大放異彩,被稱為“首個微信時代的全國兩會”,微信被廣泛的運用到信息的傳遞,媒體的新聞報道和群眾意見的反饋中。微信的加入使兩會的溝通變的更加高效,親民。新華社使用微信平臺搭建了“全國兩會代表委員會訪談群”,邀請了部分代表委員和社會知名人士等針對會議期間的熱門話題進行在線討論,討論的過程都被發表了微信公眾號“新華社發布·全國兩會”、新華社微博賬號等各個自媒體客戶端。網友也可以通過新華社的相關微博進行互動,發表意見。微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交流工具,并且與其它自媒體形式交相呼應。

三、 自媒體信息傳播的特征

(一) 信息發布便利

自媒體的信息發布比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更為便利。信息的發布者可以是任何人;信息的發布內容可以是任何事情;信息的寫作角度可以是任何你覺得對的(遵守相關法律的前提下);發布信息的時間可以由其自行決定;信息的發布工具也可以由其自行決定??偟恼f自媒體信息的形成只要有一個報道人,一個可以聯網的終端,一件事情三個要素。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最大的不同是信息的報告人。傳統媒體中,信息的報道需要專職的記者。記者對需要報道的事件采訪之后撰寫新聞稿件,然后交由編輯審閱,最后刊登發表。而自媒體中的信息報道可以是任何人,“人人皆記者”.只要信息發布者認為信息有發布的必要,通過編輯文字或者視頻等方式就可以輕易的將信息上傳至網絡,供他人分享。截至 2013 年 12 月 30 日,中國互聯網普及率為 45.8%,其中農村人口占 28.6%.這份數據可以清晰的告訴大家,即使用戶受教育程度有限都可以成為網絡用戶,互聯網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一樣簡單。

自媒體信息傳播的另一要素是網絡。根據調查,截止 2013 年 12 月,我國擁有 6.18 億的用戶。網絡技術越發達,上網的人數量越多。人們通過網絡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也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想。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和整個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每一件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都可以聯系到另一件事情上。

互聯網的普及使人們更深刻的認識到這個社會,我們可以通過研讀其他人的經歷而獲取知識,可以網上事例而吸取經驗教訓?;ヂ摼W比飛機、火車等更加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更多的人依賴于互聯網而生活?;ヂ摼W誕生最初只有電腦可以接入使用。但是隨著手機即時通信與網絡通信的結合,各種信息分享、購物、支付、金融和地圖等 APP 相繼被推出,它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據調查顯示:

2014 年我國“即時通信作為第一大上網應用,在網民中的使用率繼續上升,達到 90.6%”,“截至 2014 年 12 月,手機即時通信使用率為 91.2%,較 2013 年底提升了 5.1 個百分點15.”近年來流行的平板電腦等移動網絡設備也逐漸成為熱門的網絡入口。人們可以在費用和信號允許的任何地方接入網絡獲取或者上傳信息資料。

(二) 信息傳播快捷

新聞具有時效性,只有最新的信息才能稱為新聞。自媒體技術的普及使信息的時效性充分體現。信息的發布不再需要記者采訪、撰稿、審查。簡單的一個手機、一張圖片乃至一段簡述便可以第一時間在網絡上傳播。自媒體點對點的傳播方式也成就了自媒體信息傳播的高效性。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Stanley Mligram的“六度分隔”指出“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自媒體的信息傳播具有交互性,用戶既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轉播信息。根據“六度分隔”理論可以推出:每條信息通過最多六次傳播便可以被一個陌生人接受?;ヂ摼W的強大交互作用將這種傳播方式無限次復制,信息傳播速度極大的提高。2014 年 3 月 8 日,馬航失事事件是今年最引人關注的事故。事件被報道后第一時間激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世界各國媒體爭相報告。央視的官方微博“央視新聞”于 3 月 8 號 8 點 33 分第一次報道了信息,之后短短 16 分鐘內又連發兩條快訊報道事件。9 點 10 分,央視正式發布了關于馬航失聯詳細情況的新聞報告。

這之后 24 小時,微博“央視新聞”又陸續發布了 55 條關于馬航失聯的信息,最短時間間隔 3 分鐘16.通過對比新聞和微博,同是一家新聞媒體,同一事件:自媒體的信息量遠大于新聞信息量,自媒體信息可以以簡訊的方式發布而新聞必須進行整理編輯,自媒體信息發布的速度遠快于新聞信息的發布。

(三) 信息審核復雜

自媒體信息的審核復雜取決于其信息數量的龐大,信息內容的廣泛,審查標準的不健全性三個特點。自媒體是當今主流媒體的之一。自媒體的熱潮帶來了各種自媒體網站的扎堆和手機 APP 應用的發布。隨著這些媒介的普及,人們可以輕易的發布信息,闡述自己的觀點。個性展示、生活點滴、奇人異事、經驗分享、心情抒發、招聘信息…任何信息都可以在自媒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文字、視頻、語音、動畫等凡是用戶認為可以的方式都可以使用。信息一旦產生,用戶之間的分享,轉播隨即產生。經過千萬次轉播后信息也可以失去原有的本相。個別的用戶甚至為了吸引其他用戶的眼球而發布虛擬的或者夸張的信息。

目前對于不良信息的過濾主要有關鍵字匹配和 IP 以及 URL 過濾的方法。但是由于對于信息的過濾由程序直接完成,所以信息的審核只能建立在定量的標準上,缺乏對信息的整體語義把握,因此信息的過濾會出現誤濾和漏濾等情況,過濾質量不高17.自媒體信息數量巨大,涉及領域寬廣。同傳統媒體,自媒體信息沒有專業的信息審查人員或者機構。具有信息審查機構的審查能力也有限,無法對龐大的信息量進行逐一審查。即使審查,也不可能做到審查人員足夠專業,對審查信息有充分的研究。再次,信息審查的標準不健全。究竟何種信息算虛假信息,能夠引發的社會危害沒有判定標準。很多人會出于“聽說”而發布信息,我們無法判定信息的真實度如何處理。

(四) 信息影響深遠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不同,是點對點直接傳播的,縮短了用戶之間的空間距離。信息一旦上傳網絡,經過自媒體的放大,必然會引起波瀾。自媒體對社會監督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此種監督滯后于信息發布和傳播,此時已經對社會產生影響。所以單純的寄希望于大眾的監督是不可能徹底消除其負面影響。根據效力作用期的長短分為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短期影響是指信息在發布之后,其他用戶因為相同的經歷和感情而與之產生共鳴,進而引起社會輿論,短時間內在社會上造成不可控制的局面,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10”醫患事件中,原文撰寫者就對死者無人管理等情況作了著重報道,潛意識表達了事故的產生直接原因是醫院治療不當。信息通過微博、微信的傳遞,迅速的激起了有相同經歷的民眾。一時間,各大自媒體充斥了對于醫院的聲討,醫患關系岌岌可危,醫生的職業道德和醫院的價值受到質疑。雖然因為足夠多的人關注,事故的真實情況得到還原,但是人們對醫院和醫生的評價卻難以在最快時間內恢復。

自媒體的長期影響是指其對自媒體用戶和整個社會價值觀的影響。媒體發布信息的低門檻使自媒體信息的得以輕易的發布、轉載和評論。傳統媒體在信息發布方面一般會選擇正面的、積極的事件進行報道,事情的真實性也會通過嚴格的審查。而自媒體的信息發布者不受這一條件的約束,用戶可以發布、評論其感興趣的任何事情,所以自媒體平臺上同一件事情會出現不同角度的報道,信息內容通常趨向于不確定性,無法掌控。我們面對的自媒體信息有對的也有錯的。用戶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搜索和接受信息,信息積累一定量之后發生質的變化。如果一個用戶持續的對外輸入消極的情緒或者價值觀,收取信息的用戶也會受到不良影響。如果一個用戶持續對外輸入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情緒,收取信息的用戶也會受到正確的引導。反之,如果用戶不斷接受消極情緒和錯誤的價值觀,那么他的價值觀也會受到影響情緒也會慢慢消極。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