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模式的革新和經營規模的迅速壯大使得企業內部審計環境變得日益復雜,內部審計風險也與日俱增。企業管理人員和內審人員在面臨內部審計風險時也并非無計可施。企業和內審人員可以通過對形成內部審計風險的原因進行評估并采用適當對策加以應對。
一、內部審計風險成因分析
(一)內部審計風險的主觀成因
1、內審人員專業能力和道德因素風險
內審人員是內審工作的主導和實施者,其道德因素和職業水平均會對內審工作的質量及效果產生直接影響。
內審人員的道德因素對審計風險有著根本的影響。內審人員一旦缺乏足夠責任心,使得審計工作沒有按照既定程序進行,或者是在進行中沒有嚴格遵守規范,不主動思考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有可能對某些重大異常事項遺漏或缺乏足夠關注。還有相當部分內審人員因難以遵守獨立中立原則,或是經受不住有關方面的經濟誘惑,或是害怕保持中立遭受打擊報復,結果導致沒有對重大事件進行追查和跟進,導致最終審計結論有著較大偏差。道德因素將給審計工作帶來直接的風險。
內審人員的職業勝任能力也對審計風險有著根本的影響。首先是內審體制在總體上欠缺風險管控機制,導致了內審人員無風險管理意識,只重任務的工作認識;其次是內審人員專業知識和執業經驗不足,同時內審機構普遍欠缺建筑、工程、機械專業知識和計算機審計等前沿技能,導致審計工作難以深入高效進行,從而引致審計風險。
2、內部審計方法本身引致的風險
內部審計方法落后、審計程序使用不當、抽樣審計誤差估計錯誤等因素也是內部審計風險的形成原因。
審計方法正在經歷向以風險導向為基礎的方法的轉變,但在實際實施中尚未被廣大單位內審人員所接受和掌握,許多內審機構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和使用風險導向審計方法,這也對審計質量和審計風險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因內審人員專業勝任能力所導致的審計程序選用不當不但會導致審計工作的低效率,增大審計業務工作量,更為重要的是導致審計工作達不到質量要求,審計風險無法降低。抽樣審計誤差因素同樣對內部審計正確性有重要影響。運用抽樣審計技術要求內審人員依據職業判斷確定樣本規模、總體特征,并根據局部樣本推斷總體,從而得出審計結論。在審計環境日益復雜的今天,審計的抽樣風險也越來越大,對審計工作質量也有著重大的影響。
(二)內部審計風險的客觀成因
1、內審機構設置所引發的風險
內審機構的設置應當保持較高的地位和最大程度的獨立性。在實際執行中,許多單位往往并沒有單獨設置內審機構,而是在財務部門內設內審機構,甚至是由財務人員兼任內審工作。另一部分單位雖然名義上實現了內審機構的獨立性,但內審機構在機構內部地位較低,使其實際工作難以獨立的開展,同樣影響了內審工作的效果。因此,內審機構設置的地位和獨立性對內部審計質量和風險是很大的影響因素。
2、內部審計工作環境所引發的風險
內審工作環境是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實際條件,是內審職能履行的基礎和環境條件。所在單位不重視內審工作和風險,對待內審工作的偏頗認識都增大了內審工作風險。單位對于內部審計專業人才、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培養缺乏重視,內審人員待遇、穩定性都面臨挑戰;單位對內控制度作用認識不足,內控制度浮于形式或存在漏洞,都直接影響著內審工作和內部審計風險的高低。
3、內審規章制度缺失所引發的風險
目前內部審計工作所依據的法律法規主要是審計署于2003年修訂的《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和審計協會配套頒布的相關指南;內部審計法律的建設仍然任重道遠,政府層面對于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仍然偏低。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在做出職業性判斷時仍缺乏直接明確的法律依據,這也會導致內部審計工作的高風險。
二、防范內部審計風險的對策分析
(一)提高單位內部審計機構人員的綜合素養
首先是要加強選用內部審計人員時對道德因素的考量。錄用后也要加強內部審計人員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的培訓教育,使他們能夠在內審工作中保持獨立性和足夠的專注,強化內部審計風險意識。其次是要加強對內審人員職業能力的培訓力度,重視后續繼續教育工作。通過展開各種內部審計專業技能培訓,使得內審人員不僅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也使他們掌握實際工作中的審計技能及辦法。同時,通過培訓工作也可以使內審人員提高學習工程、信息化等方面的復合性知識,使內審人員對所要面對的審計對象有更好的了解,實際化解內審風險。最后要注重內審人員實際工作過程中的磨練、反思和提升。內部審計人員在內審工作中不斷進行經驗總結,在工作中總結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信息化審計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切實提升內部審計的質量。
(二)使用更為現代化和合適的審計方法
應當在內部審計工作中推行以風險導向為審計基礎的審計方法。風險導向下的審計方法,將審計風險的概念貫穿于審計工作的全流程,通過對風險的識別、分析、計量和控制,運用各種審計手段和辦法,結合實質性審計證據,對審計風險進行規避、控制的一種審計模式。這種審計模式下對風險的全過程關注和控制使得它能夠切實降低被審計單位審計風險水平,因而已得到廣泛采用。
信息化審計手段也應當在內部審計工作中得到全面采用。隨著企業管理系統和手段全面實現信息化,企業的各項信息實際上已經轉變為信息流。因此,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及時更新計算機知識和信息化審計知識,強化對各信息管理系統審計學習。在信息化審計過程中,內審機構還應當通過使用和強化數據挖掘技術來對海量的數據進行分析并控制審計風險。隨著企業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信息化審計和數據挖掘在內審工作中也要得到更加全面廣泛的應用。
(三)保持內部審計機構的地位、獨立性
在內部審計機構設置過程中保持其獨立性同時確保其不是居于單位從屬地位非常重要。單位如若想真正達到內部審計的監督和控制職能,就應當在職能機構設置中獨立設置內審機構和工作人員,并確保內審機構領導者同公司具體職能業務負責人不是同一人,以此確保內審人員在開展工作時能夠充分發揮獨立性,自主確定審計重點、審計方法,并完成審計工作。
(四)改善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環境
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環境對內部審計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首先,單位領導層要對內部審計工作形成高度的重視。盡量做到由監事會負責內部審計工作,監事會應同時會同公司領導人加強對公司內部審計文化的建設,使得各單位養成對內審工作的重視,要求各下屬職能部門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支持和重視。對于內部審計工作中發現問題的部門要嚴格要求其按照審計意見、決定,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依法依規處理。對于相關部門和人員阻撓或不配合審計工作的,應當責令其配合工作并追究責任。通過以上措施,來保證內部審計工作在單位內部的順利開展,降低審計風險。
同時,還應加強單位內控制度建設工作。單位內部控制是單位實現預先防范、自我調節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各單位要加強對內控制度的切實理解,結合本單位的經營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出適用于本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和牽制措施,以防發生內部舞弊事件。內部控制制度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基礎和命脈,直接關系到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高低。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內控制度,才有可能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良好效果,降低內部審計風險。
(五)加強內部審計法律規章制度建設工作
完善的內部審計規章制度應當是既能夠保障內部審計工作圓滿順利進行,也能在此過程中降低審計風險;因此,應及早加強內部審計法律制度的建設工作。
一方面,應著手建立內部審計的質量保障體系。首先是要從職業道德、內審責任、職業勝任準則等方面來建立整體性的控制體系;然后要從主審負責、工作底稿分級復核、內部審計報告內容規范、審計質量保證及責任追究等各方面建立內審質量體系。另一方面,也要嘗試建立關于內審工作質量效果的激勵和監督制度。對內審工作實施監督和考評的制度。根據量化內審效果,對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物質和精神獎勵,對于不能保持獨立性、玩忽職守或謀取不正當利益的人員則應進行責任追究。通過這種制度來提升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效果。
國家也應當加快確立內部審計法律國家層面的地位??梢酝ㄟ^制定頒布《內部審計法》來促使內部審計工作早日走上法制化建設道路;同時也要通過對各層級審計法規體系的完善來構建縱橫交錯的內審制度體系,使其早日實現規范化和制度化。
三、結束語
內部審計工作所面臨風險也不是一成不變。作為單位內部審計人員,也要及時的認識到單位已有的和潛在的內部審計風險,并及時采取措施、對策,對風險因素及時加以消除,以此來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靜。內部審計風險成因及其防范措施思考[J].企業導報。2014;03
[2]劉義蘭。對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