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市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以現階段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研究成果為理論基礎,并結合目前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實際情況對其存在的風險現狀進行系統分析,并對二者之間的相關性進行探討,從二者之間的聯系中討論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參與銀行風險管理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最終實現城市商業銀行對內部審計與風險的進一步有效管理。
關鍵詞:城市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風險管理。
一、引言
銀行業是世界金融業發展中的主體行業,它的有序發展決定著世界經濟的增長與運行安全,因此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F階段隨著城市商業銀行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以及商業銀行自身風險性的不斷上升,目前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問題已逐漸成為各界所關注的問題。銀行在應對自身風險時,主要施行銀行監管部門的監管、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社會監督以及行業自律等有效途徑及有效方法實現對銀行風險的控制與管理,另外,現階段除了銀行的外部監管途徑之外,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在銀行管理與控制中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夠提升銀行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促進銀行更安全、更穩定的發展。因此,本論文便對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如何實現風險管理職能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分析。
二、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城市商業銀行風險分析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風險包含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以及操作風險等,我國2004-2010年城市商業銀行的總資產處于逐漸上升趨勢,而不良貸款總額及不良貸款率也逐漸上升。2010年,我國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額達325.6億元,而不良貸款率達到0.9%.因此其風險率也在不斷上升。
(二)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1.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現狀分析。
(1)監管體系存在相應的落后性。內部審計部門在銀行中歸銀行總行或分行行長直接管理,銀行內部審計人員的調配、工資發放等都由行長直接進行管理。
但是銀行內部審計部門不直接向銀行董事長匯報工作,因此混亂的組織領導關系造成審計部門權威性及獨立性的缺失。隨著我國銀行業制度改革與發展,商業銀行逐步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金融企業,各行長在進行企業決策時將銀行的利益放在首位,導致銀行中所存在的具體問題并不能第一時間匯報給最高級管理階層。內部審計部門與被審計部門二者在工作中存在相互影響、利益相關等聯系,因此二者之間在商業銀行中的地位相等,這就使得審計部門的工作受到一定限制,內部審計工作逐漸趨于形式化。
(2)銀行內部審計工作手段及方法單一且具有落后性?,F階段,我國大多數商業銀行在內部審計工作開展過程時其工作重點主要是對原始憑證的審查,這種審查管理方法屬于事后審查,與國外商業銀行具有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效果具有非常大的差異性。我國商業銀行內部落后的審計方法及單一的審計手段造成審計部門在工作中處理問題的時間過長、成本高、效率低下,從而使得銀行內部審計風險及管理風險進一步增加,同時,銀行內部審計部門工作人員在工作時常憑借主觀判斷,因此其科學合理性較弱。目前,由于現代互聯網的不斷建設與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業務操作時其操作手段逐漸趨于虛擬化,而現實中審計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在工作時還是使用傳統的操作方法進行工作,這樣就造成部門工作效率的低下,使得銀行內部問題得不到根本性的認知與解決,因此無法將風險管理落實到具體的實際操作中,最終影響銀行的發展。
2.我國城市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城市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風險識別欠缺、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缺失以及風險管理人才及信息交流溝通的缺乏。
雖然我國部分城市商業銀行已按照標準建立了銀行風險管理構架,同時也設立了相應的管理部門以及管理體制以更好的對風險實行控制管理,但是根據調查研究發現,銀行風險出現的數量與銀行部門及銀行目標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風險管理相關部門在工作中,很多制度及工作內容并沒有真正的發揮其工作效用,因此銀行在對其的控制中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性。
企業風險的發生具有一定的隨機性與偶然性,因此雖然部分銀行在風險發生之前便對目標進行設立并對解決問題方法進行了相應研究,但是其并不能真正高效的解決銀行隨機產生的風險;我國商業銀行在對信息進行管理時,是按照不同的階層進行同一信息的傳遞,因此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可能會造成信息的流失,使得最終傳遞的信息不足以體現目前銀行真正所面臨的問題及風險,因此錯失了及時規避風險的最佳時間;目前我國銀行行業風險管理的專業人才非常缺乏,現代銀行業風險管理專業人才需要具備金融風險管理的專業知識、具體的操作實踐技能以及較高的綜合素養,但是我國對于風險管理這一概念引入時間較短,這一方面的專業人才較少,是銀行風險管理發展的根本局限性。
(三)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的必然性與可行性分析
1.必然性分析。
(1)銀行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建立的需求。
銀行風險管理的最大效用便是在銀行風險發生之時,對其風險進行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并采取一定的防風險措施,使得銀行避免因風險的出現而造成自身的損失;在損失發生后,銀行風險管理可使損失發生后所必需的資源與銀行自身發展中所需資源盡量處于平衡狀態。銀行屬于金融行業,其自身的特性便決定了銀行風險因素的存在,因此銀行的管理層應將風險管理重心置于風險來臨之前的防御機制的建立,而并不是在風險來臨后對其進行損失的補償?,F代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部門可將審計范圍進一步擴大,主動尋求銀行風險規避方式及防御機制,使得銀行可更好的確立自身的業務發展目標及經營方向,從而促進銀行更好的發展。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能夠滿足銀行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建立的需求。內部審計人員在日常的審計工作中對銀行內部的各個崗位職責及工作具體操作手段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通過對銀行風險管理知識的學習并對其進行監控可全面細致的了解銀行風險的影響因素,這樣有利于銀行掌握具體的風險規避方法,并及時的對現有的風險管理政策進行調整,將銀行的長期風險策略與短期風險目標相協調,最終實現銀行風險體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