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國家審計工作中的問題探究
【第一章 引言】國家審計工作機制創新研究現狀及內容
【第二章】國家審計概念與相關理論
【第三章】國家審計工作機制發展現狀分析
【第四章】國外審計過程中的機制比較
【第五章】國家審計工作機制創新路徑
【第六章】國家審計系統機制完善對策建議
【結語/參考文獻】我國審計工作機制創新體系構建結語與參考文獻
7 結語
本文研究嚴格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順序對國家審計工作機制創新進行研究。在相關概念和關系理論、代理理論和受托責任理論等理論闡述基礎上,本文對國家審計工作機制建立以來所做出的的成果及其優缺點進行了總結,并結合國家審計工作機制存在的具體問題本文給出了全面的分析。
通過對國外審計工作機制的研究總結了四種審計工作機制,即:立法型、司法型、獨立性、行政型,并對其特點進行了分析總結。從而為我國審計工作的發展帶來新的思路,并探索我國國家審計工作機制創新路徑,即從:組織構架、組織制度、組織宗旨等三個方面進行創新路徑的探索,最終完善和創新一個在完善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審計組織制度基礎上,在審計信息化系統這一大環境中,并強調媒體監督與群眾監督等外部監督的重要性,從審計目標、審計組、審計工作和審計結果四個方面完善和創新國家審計工作機制。
本文作者通過對國家審計工作機制的研究思考,發現國家審計是一項既重要又復雜的工作,認為只有通過建立一整套審計工作機制創新體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國家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綜合利用文獻研究法、比較分析法、圖譜演繹法、系統分析法對有效解決國家審計工作機制存在的各種問題綜合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的方法,探索國家審計工作機制創新路徑,并構建國家審計工作機制創新體系。
但是本文研究過程中也有不足,一方面,本文主要是從理論及路徑探索與體系完善構建方面對我國國家審計工做創新進行研究,但是國家審計工作是一個實證性非常強的課題,可以嘗試從實證的角度對國家審計工作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另一方面,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對國家審計工作創新這一課題主要是應用常用的文獻研究、比較研究及圖譜演繹等方法,而國家審計工作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除了本文所應用的方法,可以采用系統動力學及結構方程等方法對國家審計工作機制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中文專著譯著類:
[1]秦榮生:《受托經濟責任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4 年版。
[2]張杰明:《現代審計基礎結構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版。
[3]項俊波:《國家審計法律制度研究》,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2 年版。
[4]文碩:《世界審計史》,中國審計出版社,1990 年版。
2.中文論文類:
[1]周舜臣:《試論審計的職能和性質》,《安徽財貿學院學報》,1983 年第 2期。
[2]閻金愕:《試論審計的性質與職能》,《陜西審計》,1986 年第 3 期。
[3]張英明:《審計職能之我見》,《山西財經大學學報》,1987 年第 6 期。
[4]李亞光:《國家審計風險、內部審計風險和民間審計風險之比較》,《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 年第 1 期。
[5]梁芬蓮,方進喜:《國家審計對權力監督的特征與形式》,《中國審計》,2005 年第 21 期。
[6]葉建新:《國家審計受托經濟責任的理論淵源》,《時代金融》,2007 年第2 期。
[7]程明華:《再論內部審計的職能和任務》,《內蒙古煤炭經濟》,1992 年第6 期。
[8]何云:《論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審計的職能》,《廣東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06 年第 21(2)期。
[9]楊茁:《問責與績效評價:政府審計職能創新解讀》,《求是學刊》,2006 年第 33 (S)期。
[10]張祥勛:《對企業內部審計職能的看法》,《上海會計》,1990 年第 9 期。
[11]管錦康:《論審計的職能》,《天津財經學院學報》,1987 年第 2 期。
[12]林鐘高:《談談審計職能和審計假定》,《財會通訊(綜合版)》,1986 年第 9 期。
[13]孫永堯:《論國家審計職能和作用》,《會計之友》,2006 年第 11 期。
[14]程琳:《論內部審計職能在企業經營中的運用》,《事業財會》,2007 年第 3 期。
[15]秦旭陽:《現代企業內部審計職能。范圍淺析》,《審計月刊》,2004 年第6 期。
[16]劉實:《論企業內部審計產生的動因》,《中國審計信息與方法》,1999年第 6 期。
[17]王思佳,劉瑩:《對內部審計職能的認識》,《財會月刊》,2007 年第 10期。
[18]鐘建:《構建和諧社會的國家審計功能》,《審計與理財》,2006 年第 2期。
[19]楊時展:《國家審計的本質》,《當代審計》,1993 年第 2 期。
[20]馮均科:《論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審計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財經理論與實踐》,1994 年第 2 期。
[21]尹平:《現行國家審計體制的利弊權衡與改革抉擇》,《審計研究》,2001年第 4 期。
[22]李齊輝,呂先錯,許道俊,劉新琳:《試論我國審計制度的構建和創新》,《審計研究》,2001 年第 5 期。
[23]吳聯生:《政府審計隸屬關系評價模型》,《審計研究》,2002 年。
[24]楊肅昌,肖澤忠:《試論中國政府審計"雙軌制"體制改革》,《審計與經濟研究》,2004 年第 1 期。
[25]趙小明:《審計: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利器》,《審計與經濟研究》,2005 年第 6 期。
[26]馬學斌:《國家審計制約與監督權力運行:理論與實證》,西南財經大學 2007年博士論文。
[27]劉秀麗,朱錦余:《試論政府審計與國家經濟安全》,《科技創業月刊》,2009 年第 1 期。
[28]蔡春,李江濤,劉更新:《政府審計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基本依據、作用機理及路徑選擇》,《審計研究》,2009 年第 4 期。
[29]宋依佳:《推行審計公開的戰略思考》,《審計文摘》,2008 年第 8 期。
[30]張立民,趙彩霞:《論善治政府治理理念下政府審計職能的變革--基于政府績效評價視角的分析》,《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年第 2 期。
[31]劉更新:《經濟責任審計的運行機制及其治理效率研究》,西南財經大學2010 年博士學位論文。
[32]楊肅昌,李敬道:《從政治學視角論國家審計是國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統"》,《審計研究》,2011 年第 6 期。
[33]蔡春,朱榮,蔡利:《國家審計服務國家治理的理論分析與實現路徑探討--基于受托經濟責任觀視角》,《審計研究》,2012 年第 1 期。
[34]宋常,胡家俊,陳宋生:《關于績效審計研究的新思考》,《審計與經濟研究》,2006 年第 1 期
[35]王會金:《治理視角下的國家審計協同》,《審計研究》,2013 年第 4 期。
[36]張如飛等:《省直管縣財政體制下審計組織方式創新》,《審計研究》,2014年第 2 期。
3.外文文獻類:
[1]Mautz,R.and H.A.Sharaf.The Philosopy of Auditing,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993.
[2]Brink,V.Z.Internal auditing: Objectives and problems, The Ronald press company,1941.
[3]Bagranoff,N.A.S.M.Bryant, et al.Core concepts of consulting for accountants,JohnWiley and Sons Limited,2002.
[4]Cangemi, M. P. and T. Singleton.Managing the audit function: A corporate auditdepartment procedures guide, J. Wiley & Sons,2003.
[5]Baron,D.P.andD.Besanko.Information,control,and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ournal of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1992.1(2): 237-275.
[6]Kofman,F.andJ.Lawarree.Collusion in hierarchical agency. Econometrica: Journal ofthe Econometric Society,1993. 629-656.
[7]De Fraja, G.Productive efficiency in public and private firms. Journal of PublicEconomics ,1993.50(1): 15-30.
[8]Feenstra, R. C. and G. H. Hanson .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relative wages:Evidence from Mexico's maquiladora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7.42(3):371-393.
[9]Guthrie, J. and L. D. Parker,Corporate social disclosure practice: a comparativeinternational analysis,1990.
[10]Flint, D.,Philosophy and principles of auditing: an introduction, MacmillanEducation,1988.
[11]Josie Kelly. The Audit Commission: guiding, steering and regulating local governmen.Public Administration,2003,813.
[12]GAO. Government Auditing Standards. 2011.
[13]JEAN HARRIS. The Discourse of Governmental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PublicBudgeting & Finance,2005,2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