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部審計的基礎和潛在風險
內部審計制度伴隨著經濟私有化而逐步產生,人類社會制度發展進入奴隸社會以后,大奴隸主逐漸脫離生產管理,轉而委托職業管理者代其管理自有資產,為了保證代理人能夠誠實的提供經營成果,奴隸主會委托自己親信對代理人進行監督,這種對于委托責任的監督就是內部審計的雛形。 隨著社會關系的不斷進步,人類的商業活動日益復雜化,但是這種委托與受托的關系一直存在,而委托人在委托關系中,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必然會處于信息劣勢方,為了能夠達到信息的均衡,保證自有資產順利增值,委托人只能通過內部審計對受托人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可以說,內部審計制度存在的基礎就是委托人對其委托代理關系的控制手段。
然而從另一方面講,內部審計人員對受托人的監督和信息反饋,本身也是受到資產所有者的委托,同樣建立在一種委托代理關系上。 如前文所述,只要是這種關系,委托方就不可避免的處于信息劣勢,并且無法通過其他措施直接消除,這就為內部審計活動留下不可忽視的道德隱患。
二、商業倫理風險對內部審計影響
在我國《 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 中內協發[2003]20 號)中明確指出,“ 審計人員在履行職責時,應當保持廉潔, 不得從被審計單位獲得任何可能有損職業判斷的利益,不做任何違反誠信原則的事情”,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必須保持獨立性和公正性,準確的反映企業經營活動信息。
從內部審計產生的基礎和意義上講,內部審計部門應該是對董事會而非行政管理者負責,內部審計部門可以在沒有管理層的干涉下執行委派任務,可以自由地報告審計發現和評價,并不受管理層的干涉,可以在內部進行通報,保證了審計的客觀性。 然而隨著現代商業發展,受托經理人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覆蓋范圍日益擴大,內部審計活動往往與其他工作交叉,甚至在很多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是否設立也取決于經理人自身的對管理的認知和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內部審計活動的公正性就很難得到保證。
在 2013 年審計署對國有銀行進行審計時就發現,大部分國有銀行內部審計部門基本形同虛設,部分銀行在分行下設稽核部門,雖然管理直接隸屬于董事會,但是很多分行總稽核在任職時兼管分行的其它部門,造成總稽核在進行內部審計工作時不得不考慮其它分管部門的利益,嚴重影響到審計活動的獨立性。 更有甚者,部分稽核部門直接受制本級銀行領導管理,造成稽核部門往往是查小不查大,查下不查上,或者是為了部門利益干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任問題發生,造成內部審計失效。
在內部管理制度相對完善的國有銀行尚且如此,我們可以想象在一般上市公司和企業,內部審計受到商業倫理影響和沖擊是何等巨大, 近年來諸多內部審計失效的案例,大部分都是因為內部審計人員串通管理層,組成共同利益體,謀取不正當利益進行的欺騙、舞弊活動。
三、現代內部審計面臨的倫理困境
1、誠信方面
( 1) 獨立性難以保證內部審計部門有效的核心原則就是獨立性,不論是產生之初或是發展到現代商業,內部審計部門的區別于組織內部其它部門的重要標志就是獨立履職,這種獨立性是內部審計保持客觀公正的基礎條件。 在大多數企業中,內部審計部門通常作為企業組織的一部分而存在,受到上級領導部門或本組織內部多重領導,內部審計人員處于多個利益群體的制約之下, 當企業出現背離組織目標的行為時,難以確定自身的立場和角色, 極易出現判斷標準失衡,甚至在管理層的要求或脅迫下, 不得不違背自身職業道德,讓審計工作偏向利益相關程度更高的一方。
( 2) 自身利益需求內部審計部門作為組織內部構成存在,自身利益必然要依附于組織整體的目標得以實現,企業的經營成果好壞直接影響到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能否獲得自身利益或實現自我價值,企業如果倒閉,內部審計人員同樣面臨失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內部審計部門從根本上希望企業能夠不出問題或者少出問題,自身的利益才能最大化實現。 在身負職業責任與自身利益沖突之下,有限的職業道德理性很難經受住利益的誘惑,很多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將自身向企業管理者靠攏,服務對象發生改變,繼而帶來誠信喪失的問題屢見不鮮。
2、效率方面
( 1) 結構原因現代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往往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業內部結構設置低效,尤其是在部分國有企業中,內部審計部門工作與財務、檢查、紀律委員會等監督部門出現重合或者沖突,導致審計人員在工作時處處受制,無法充分發揮應有的職能,甚至不得不選擇妥協,違背自身職業責任。
( 2) 工作懈怠長期處于工作低效的狀態之中,對自身的工作職能和效果逐漸喪失信心,導致很多內部審計人員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做不好還會得罪其它部門或者被誤解,從而在工作中機械的按照程序處理審計工作,很多時候就是走走過場,從主觀上放棄了內部審計的職責,造成自身工作懈怠低效。
四、內部審計職業道德保障的幾點建議
1、提高內部審計獨立性
( 1) 堅持董事會直接任命制度 ,確保內部審計部門向董事會而非企業管理層負責,避免多重領導造成的職能受限或者是下級監管上級等類似問題。 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和內審部門與企業關聯程度反向相關,保持客觀公正首先要保證內部審計部門在組織關系上獨立,只有從企業內部相對脫離出來,才能盡量減少內部審計工作受到企業管理層的不當影響。
( 2) 薪酬福利與企業經營成績脫離 ,由董事會獨立決定內部審計部門薪金發放標準,盡可能采取獨立的考核評價標準,減少內部審計部門利益與企業經營成績之間的聯系,內部審計部門只承擔與檢查、評價和建議有關的審計責任,確保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不被內審人員自身經濟利益所綁架。
2、保證足夠的內部審計力量
( 1) 組織規模企業所有者必須根據企業的性質和規模設置足夠的崗位,才能保證內部審計工作有效進行,否則就會造成審計工作低效或者無效。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過國有銀行內部審計失效的問題,在檢查中發現,相對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必須設置總員工數百分之二內部審計崗位的要求,絕大部分商業銀行在執行中遠遠低于此標準,實際設置崗位僅為百分之一左右,審計人員不足是造成最終問題一項重要原因。
( 2) 人員素質目前很多企業所有制成分復雜,董事會在任命內部審計人員時,往往要考慮到不同所有的利益和關系,不能單純以從職業素質高低選擇判斷,導致內部審計隊伍工作能力和專業素質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工作效率和職業責任履行。 對此,企業必須也要加緊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再教育和業務培訓, 幫助內審人員不斷更新專業知識和技術,掌握最新的審計工具和方法,還應注意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審計隊伍的職業道德修養,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高素質內部審計隊伍。
3、提供必要的心理職業激勵和輔導機制
鑒于內部審計工作的特殊性質,在企業內部建立相應的心理激勵和輔導機制是十分必要的,董事會可以采取定期內部交流、職業心理輔導、文體拓展活動等方式疏導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壓力,從本質上提高內部審計人員對于自身工作的認知和積極性,促使其主動承擔應有職業責任,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道德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 參考文獻】
[1]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S].2003.
[2] 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S].2003.
[3] 楊靜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失靈及其對策研究[D].河北大學,2011.
[4] 裴敏、譚希培:我國現代內部審計制度的倫理學思考[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 理論版),2007( 5)。
[5] 謝榮、吳建友:高級審計理論與實務[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