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隨 著 全 球 經 濟 社 會 形 勢 的 變 化 , 慈 善 組 織(Charitable Organization)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慈善組織逐步在社會中發揮出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面對自然災害、幫助弱勢群體方面,我國的慈善組織是政府部門之外重要的公共服務的提供者,中國慈善會系統和中國紅十字會系統是最重要的第三部門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慈善組織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運作的過程與結果并不盡如人意。這無疑引人深思,我國的慈善組織為何在發展中屢屢受挫。尤其是近年間頻頻出現的慈善丑聞,嚴重打擊了民間捐贈的積極性,惡化了慈善組織的生存環境。例如“郭美美事件”,2011年聲稱自己是“中國紅十字商業總經理”的郭美美在微博上炫富,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網民紛紛質疑紅十字會系統是否將善款挪用的情況,引發社會對中國紅十字會的普遍質疑,對紅十字會系統是一沉重的打擊。當年,全國紅會系統籌資總額為41.98億元,比2010年減少了45%.此次事件將中國慈善業的信任危機推上了頂峰。與此相比,美國的慈善行業雖然也出現了種種丑聞,例如美國紅十字會血液安全丑聞、執行總裁馬克-埃弗森事件,但民眾對于慈善體系的信任并未受到嚴重打擊,在海地地震爆發一個月后,美國紅十字會已募集2.31億美元的捐贈款,遠遠超過美國任何慈善機構。兩國民眾對與慈善組織出現丑聞的反應存在差別,而出現此種不同現象的背后是兩國組織治理結構的差異。
現階段,學者們就慈善組織公信力與治理結構方面進行了研究。朱冠錤(2008)認為目前我國非政府組織過分依賴政府,存在官方化的傾向;非政府組織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法制建設滯后;非政府組織缺乏必要的管理監督機制。全勝躍、黃崇明(2007)指出制度不健全、章程不規范、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財務財產制度,使得非營利組織難以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普遍的社會公信。吳正鋒(2014)通過借鑒國外慈善組織公信力建設的經驗,指出我國有必要盡快出臺專門的慈善法律,在慈善組織公信力的建設中,政府應與慈善組織保持距離,保持其獨立性。
發達國家慈善組織對于我國慈善組織的發展也提供了一些參考。Unerman和O'Dwyer(2006)認為,NGO活動不止關系到受益人和捐贈人,它以一種我們不可見的方式影響到了社會大眾。Murtaza(2012)指出公信力對慈善組織的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要求慈善組織提升社會公信力方面的呼聲有所增強。何靜(2013)指出發達國家都在憲法中規定公民有結社的自由,各國政府積極為非政府組織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建立起一套比較完整的非政府組織管理法律體系,明確了非政府組織的法人地位,對非政府組織參與社會活動提供了法律保障。姚建平(2006)通過對中美政府對慈善組織在注冊、稅收和監督的管理進行了比較研究。Shiva等(2012)通過實證研究得出NGO領導層的變化會影響到機構文化,從而影響NGO的行使效率。
對審計報告,唐建華(2000)對于中美審計報告準則的差異進行了比較,魏朱寶、聶曼曼(2005)分析了審計職業和社會公眾對于審計報告的不同解讀。關于慈善組織審計,魏敏(2008)對中美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體系進行了比較研究,章之旺、李東海(2010)認為我國慈善業存在審計治理機制尚未形成的問題,限制了審計作為“免疫系統”在慈善事業中的作用。趙珅珺(2010)指出,審計活動一方面促使慈善組織進行行為的履行,最大化有限慈善資源的社會效益;另一方面促使慈善組織向捐贈者和公眾披露真實公允的信息。李晗、張立民(2009)通過對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在抗震救災中的審計創新分析,提出健全內部審計、改善社會審計和完善政府審計的建議。覃尹(2014)認為目前我國對非營利組織的審計制度建設還不甚完善,未來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對其進一步優化。
上述研究就慈善組織的公信力、治理結構與慈善組織審計方面體現了我國慈善組織發展中的不足之處與發達國家慈善組織的可以借鑒之處,但是針對于具體個例的研究較少?,F有研究還未有通過對于中美兩個慈善組織的審計報告進行對比,而進行的關于我國慈善組織治理方面面臨的問題以及改進方式的討論。本文選取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與美國紅十字會,這兩國的慈善組織同樣經歷過慈善丑聞,可事后公眾的態度截然不同,比起美國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社會公信力在丑聞之后明顯喪失。本文正是要比較這兩個在不同治理結構下的慈善組織,進行其審計報告的文本分析,通過審計報告這樣一個組織輸出的結果,探索怎樣的治理結構使得慈善組織有更強的公信力。通過這樣的分析,從中發現中國紅基會在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隨后總結出可以從美國紅十字會借鑒到的經驗。以點帶面,試圖對我國慈善組織如何通過有效的治理來提高組織社會公信力提出若干啟示。
2 案例選擇與研究方法
本文案例的選取綜合考慮了重要性、可比性和資料可得性的原則。我國慈善組織中,中國紅十字會系統和中國慈善會系統為全國性的大型慈善組織,治理結構、運作模式相對成熟穩定,可以代表我國慈善組織發展程度的較高水平。其中中國紅十字會系統作為世界紅十字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組織名稱、機構宗旨等與國外發達國家紅十字會有相似之處。紅十字運動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國際上發起并在各國推廣,至今已有187個國家得到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承認,成立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
中國紅十字總會與其他國家紅十字會相比存在特殊性。我國紅十字總會名為“社會團體”,但根據1993年10月31日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第二十條,其經費的主要來源的一項為“人民政府的撥款”.在審計署2005年9月23號公告《中國紅十字會總會2004年度預算執行審計結果》中,更直接指明了“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為中央財政一級預算單位”.我國紅十字總會并沒有第三方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其收支的監督在我國審計署《關于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報告》中體現。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作為紅十字系統中的全國性的公募基金會,基金會須遵守《基金會管理條例》《基金會信息公布辦法》的規定,每年經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的上年度工作報告報送登記機關檢查,審查通過后在媒體上公布(《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三十八條,《基金會信息公布辦法》第五條),每年接受獨立第三方審計機構的審計(《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因此,注冊會計師審計報告的可得性有了保證。
通過對其公開的審計報告的解讀,以求透過報告看出組織的治理結構上的問題,是怎樣的治理結構方面的問題影響了組織的公信力。
美國的第三部門發展較早、較為充分,《國內稅收法典》對慈善組織的很多細節問題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并力求慈善組織做到信息的公開透明,除了商業機密、專利等無需公開外,其他信息均需向社會民眾公開。美國紅十字會作為美國的大型慈善組織,在治理結構方面有其先進之處。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紅十字會在運行過程中也出現過各類丑聞。但同樣是面臨慈善組織的丑聞,中國與美國公民對于兩個慈善組織的信任程度受到的影響卻大相徑庭,這與組織的治理結構問題息息相關。
2.1 案例選擇
2.1.1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簡稱“中國紅基會”)的登記時間為1994年3月15日,是中國紅十字總會發起并主管、經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其宗旨是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致力于改善人的生存與發展境況,保護人的生命與健康,促進世界和平與社會進步。目前,中國紅基會主要實施兩大系列的公益項目:一是助醫領域的“紅十字天使計劃”;二是助學系列的“博愛助學計劃”.
在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官網的“信息披露”欄中列示了自2005年起的審計報告??梢钥闯?,中國紅基會自2005年以來,機構的審計報告公布的內容越來越詳細。2005~2009年的審計報告只公布了“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注冊會計師的責任”和“審計意見”三項內容,未有組織資產負債表、業務活動表和現金流量表的公布。自2010年起,中國紅基會的機構年度審計報告增加公布了資產負債表、業務活動表和現金流量表,并公布了財務報表的附注。中國紅基會自2006年起開始公布項目的審計報告,項目審計報告的數量呈逐年增加的態勢,到2013年,公布的項目審計報告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1個。本文選用該機構最新公布的2013年機構審計報告。
2.1.2 美國紅十字會。美國紅十字會(AmericanRed Cross)成立于1905年1月5日,最初是為了向戰時受傷的軍人提供援助,并在和平時期火災、饑荒、洪水等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時減輕人民的苦難,后來該組織的作用更加廣泛,動員起志愿力量和捐贈為緊急事件的預防、準備和對應做出努力。美國紅十字會的慈善項目主要包括軍隊服務、生物醫藥服務、社區服務、災害服務、健康安全服務與跨國發展服務六大類。
在 美 國 紅 十 字 會 官 網 的 “ 出 版 物(Publications)”一欄中列示出組織2006~2015年的各類報告,包括其年報、年度審計報告、項目報告等。本文采用美國紅十字會2013年的機構審計報告。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為文本分析法,對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和美國紅十字會的審計報告文本進行比較分析,試圖通過分析其中的異同以及導致這些異同出現的可能的原因,探求兩個典型慈善組織各自怎樣的治理結構導致了這些異同,并提出一些對于我國慈善組織改善治理結構的建議。本文主要分析的文本均來源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和美國紅十字會的官方網站。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和美國紅十字會均接受第三方獨立審計機構審計,并公開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我國非營利組織遵循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美國《非盈利組織公認會計原則》,審計報告中對使用的專業術語、審計意見類型、審計范圍等的規定也均基本相同。審計報告如實客觀地表述了機構的財務狀況,通過對兩個審計報告中財務報表及其附注的項目內容、詳細程度等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國家報告使用者對于報告的要求,這背后反映的就是中美慈善組織治理結構的差異。為了更加詳細地分析對比兩個組織的治理結構,美國紅十字會官網中“治理(Governance)”欄中的資料也作為研究的補充。
3 中美慈善組織審計報告的比較
本文關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和美國紅十字會審計報告的比較將從組織的內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兩個方面展開,其中外部治理分為政府與公眾兩個方面。
3.1 內部治理方面的對比慈善組織的內部治理方面,本文將透過審計報告從理事會(Board of Governors)對信息的質量要求、機構的設置、執行層(Management)對于資產的投資使用方式、組織對借入資金的比例比較來考察。
3.1.1 理事會
第一,對信息質量要求程度的比較。在審計報告的第1頁,審計報告明確寫明其匯報對象是理事會。從審計報告的詳細程度,可以看出理事會對于審計的要求?!吨袊t十字基金會審計報告及財務報表2013年度》由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于2014年3月25日出具,報告共21頁,其中包括審計報告2頁、財務報表4頁以及財務報表附注15頁。其中,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2頁、業務活動表1頁和現金流量表1頁。
美國紅十字會審計報告由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 LLP.)于2013年10月23日出具,報告共40頁,其中包括審計報告2頁、財務報表4頁以及財務報表附注34頁。其中,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1頁、業務活動表1頁、職能費用表(Statement of FunctionalExpenses)1頁和現金流量表1頁。
在財務報表的內容上,美國紅十字會披露得更詳細,多了一張職能費用表,用以詳細披露,該組織六個慈善項目和支持費用(籌資費用、管理費用)項下員工工資福利、差旅費用、設備維護與租賃費用等。
在財務報表附注的披露方面,我國紅基會審計報告對于財務報表項目的明細在附注中予以披露,例如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固定資產、其他應付款等項目按照賬齡、交易對象、用途等進行分類的明細表格。美國紅十字會在附注中的披露除了各項目的明細之外,還有計算依據的說明,例如在投資項目的附注中,詳細介紹了其以公允價值計價和其公允價值如何確定的規則。
第二,組織結構的比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審計報告涵蓋的經濟活動為該基金會實施的兩大系列公益項目的活動:助醫領域的“紅十字天使計劃”和助學系列的“博愛助學計劃”.這兩大系列公益項目各有多項專項基金,都被納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財務核算。
美國紅十字會經獨立審計的為合并財務報表(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報表核算的內容除了該組織各類慈善項目的活動,還包括Boardman Indemnity Ltd.和ARC Receivables Company兩個全資子公司的業務活動。美國紅十字會的慈善項目主要包括軍隊服務、生物醫藥服務、社區服務、災害服務、健康安全服務與跨國發展服務六大類。成立的Boardman Indemnity Ltd.和ARC Receivables Company兩個公司為組織的專業自保公司和破產隔離公司。以ARC Receivables Company為例,美國紅會在應收賬款的處理上,啟用“應收賬款安全項目(ReceivablesSecuritization Program)”,將應收賬款無追索權的出售給ARC Receivables Company,規避了壞賬可能給機構帶來的風險。2013年,機構應收賬款金額為233百萬美元,在“應收賬款安全項目”之下的未清償借款為134百萬美元。美國紅十字會與中國紅基會相比,其組織結構的設置更為復雜,使用設立子公司的安排,為母公司(即美國紅會)提供了規避某些風險的保障。
3.1.2 管理層。管理層在組織的運作中履行決策與管理的職責。兩份審計報告中都明確寫明,管理層有編制財務報告的責任。組織運營對于資源的獲取與利用,也是管理層能力的體現。下面將通過兩個慈善組織資產的運用和借入資金(負債)兩方面來進行比較。
第一,對資產運用的比較。中國紅基會的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四大類,其中長期投資與無形資產金額為零,表示中國紅基會并未持有長期投資與無形資產。流動資產項目列示為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存貨、待攤費用、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券投資和其他流動資產項目。其中,僅貨幣資金、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和存貨項目金額非零。2013年,中國紅基會總資產為506642576.31元,其中流動資產為505626277.13元,占總資產的99.80%.流動資產中又以貨幣資金占絕大多數,貨幣資金占流動資產的99.50%,占總資產的99.31%.貨幣資金中,定期存款為275121476.84元。
美國紅十字會的資產結構較為復雜,包含流動資產、長期投資、長期應收捐贈(ContributionsReceivables)、房屋與建筑物等(Land,Buildings,and other property)和其他資產。流動資產中包括現金與現金等價物、短期投資、應收賬款、應收捐贈、存貨和其他流動資產6個項目。以上所有項目在起初與期末均有結余。與中國紅基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3年美國紅十字會的流動資產為1150百萬美元,占當年總資產3899百萬美元的29.51%.組織持有的現金與現金等價物為8272萬美元,僅占流動資產的7.19%,占總資產的2.12%.
與中國紅基會不同的是,美國紅十字會資產結構中有大量的投資,其中短期投資61814萬美元,長期投資146676萬美元,共計總資產的53.47%.在美國紅十字會的審計報告中,有關于投資的附注非常詳盡,共有8頁半。說明了投資的計價規則和該機構具體持有哪些投資。ASC820(會計準則匯編第820號)要求長期投資以公允價值確認的計量原則,據此,將公允價值的確定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級為在活躍市場上有報價的資產或負債。第二層級為活躍市場上有相似的報價,或者在非活躍市場上相同或相似的資產或負債。第三層級為包含重大不可觀因素的資產或負債。其中,美國政府債券(U.S.government securities)、公司債和其他國家主權債(Corporate and foreign sovereignbonds and notes)、普通股和優先股(Common andpreferred stocks)、按揭抵押貸款(Mortgage-backed assets)及貨幣市場工具(Money market andother)為安全性、流動性好的產品,列示為第一層級和第二層級。各類對沖基金、風險投資和其他基金,列示為第三層級。審計報告附注8中詳細說明了每一項第三層級投資的頭寸變化情況、具體內容。這些投資中,還涉及到了互換協議等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紅基會與美國紅十字會有著截然不同的資產構成。組織使用資產使用效果可以用“回報率”(回報率=收入總額/資產總額)表示,中國紅基會的回報率為49.17%,美國紅十字會的回報率為88.13%.美國紅十字會資產管理的難度更大,對于資產利用的效率更高。
第二,對負債的比較。在財務報表中,組織的借入資金體現為組織的負債。2013年,中國紅基會負債為114318.56元,資產負債率為0.02%.其中,其他應付款87414.55元,在附注中并無明細;應交稅金26904.01元,為機構代扣代繳的員工個人所得稅。
同年,美國紅十字會負債總額為1908778千美元,資產負債率為48.96%;負債項目包括流動負債、長期債務(Debt)、養老金和退休后福利(Pension andPostretirement benefits)及其他負債。其中,流動負債為502178千美元,包括應付賬款和應計費用、長期債務一年之內到期部分、退休后福利和其他流動負債。
負債主要有應付賬款、債務(Debt)和員工養老金與退休福利。應付賬款在附注中并無詳細披露,占負債總額的17.07%;短期與長期債務(Debt)共計71399萬美元,占負債總額的37.41%;員工養老金與退休福利共計55838萬美元,占負債總額的29.25%.下面將著重分析該機構的債務,有關員工養老金與退休福利的比較將在外部治理方面進行討論。
美國紅十字會的債務通常為信用貸款,也有一些債券和其他金融合約。有關債務的附注共4頁,詳細列明各類債務(固定利息的債務、浮動利息的債務等)的金額、長期債務的賬面與公允價值的對比及使用建筑物、設備的租賃情況。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規避龐大金額的254百萬美元的浮動利率債務可能帶來的費用,美國紅十字會采用利率互換協議規避利率變動的風險。2013年,利率互換協議覆蓋了共118百萬美元的浮動利率債務。
我國紅十字基金會的財務杠桿率極低,幾乎所有資產均來自有資金,管理相對較為簡單。美國紅十字會利用借入資金運營,相對要求較高的資金管理水平。
3.2 外部治理方面的對比
3.2.1 政府方面。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報表編制是按照政府規定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以持續運營假設、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核算,以1月1日起、12月31日止為一個會計年度。在中國紅基會2013年度財務報表附注的第一項“基本情況”中寫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于1994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準登記,業務主管單位為中國紅十字總會。在我國,非營利組織的管理采用雙重管理體制,即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指導單位都要對該組織進行管理。登記管理機關是是各級政府民政部門,而業務主管單位為與民間組織業務范圍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或政府授權的單位。
美國紅十字會財務報表的編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以7月1日起,6月30日止為一個會計年度。美國紅十字會在機構簡介、使命、小貼士與審計報告中均強調其獨立性。在其“人道性、公正性、中立性、獨立性、志愿服務、統一性和普遍性”的基本原則中,“獨立(independent)”代表其在遵守國家法律的前提下,提供政府不能提供的公共服務,在任何時候都根據紅十字原則,保持其自主權。
從政府與組織的資金往來上來看,2013年,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通過紅十字總會收到政府補助收入8百萬元,占全年總收入的32.11%,該筆款項專門用于彩票公益金項目。美國紅十字會收入來源于政府的項目計入兩個項目:政府捐贈(Contributions:United way andother federated)和合同(Contracts,includingfederal government),二者之和為16866萬美元,僅占當年總收入的4.91%.也就是說,2013年美國紅十字會收到的來自于政府的款項少于其全年總收入的4.91%.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紅十字基金會的獨立性較弱,與政府的關系更為密切。在現在我國慈善丑聞屢屢爆發的環境下,“官方”與“慈善”聯系在一起容易讓公眾聯想到效率低下、不透明以及腐敗等問題。
對于我國慈善組織來說,與政府的關系密切容易讓慈善組織陷入“塔西佗陷阱”.而美國政府與美國紅十字會職能互相分離,通過政府購買和立法監督的方式給予支持。
3.2.2 社會公眾方面。社會公眾對于其捐款的一大關注點在于,慈善組織是否透明合理地利用了捐款,捐出的錢是花在了項目中,還是成為了組織人員的囊中物。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與美國紅十字會對于員工工資福利都在附注中進行了披露。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有關于員工工資與福利的信息主要集中于附注七(七)“工作人員費用明細表”、附注七(十七)“管理費用”、附注八“理事會成員及薪酬”和附注九“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中。披露的主要信息有:機構的人數為46人,工資獎金、五險一金、住房補貼和工會經費的總額為6041173.13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合計為294398447.86元。附注中有相關的數據表格以及相關的文字說明,但是并未清楚地說明計算的依據。
美國紅十字會審計報告與中國紅基會審計報告相比,在業務活動表之后,多了一張職能費用表(Statement of Functional Expenses)。在此表中,詳細列示了該機構每一個項目下工作人員的工資和福利以及籌資費用、管理費用中工作人員的工資和福利。
除了金額上的列明以外,長達11頁的附注10“福利計劃(Benefit Plan)”詳細介紹了美國紅十字會的養老金計劃(the Retirement System of the AmericanNational Red Cross)、生命健康保險計劃(TheAmerican Red Cross Life and Health BenefitsPlan)和儲蓄401(k)計劃(American National RedCross Savings Plan-401(k) Plan)。機構規定2009年7月1日之前入職的員工,若工作時間、服務小時達到一定的要求,便可以享受根據預期累計福利單位法計算的養老金固定收益計劃。在生命健康保險計劃中,退休員工和機構共同承擔生命健康保險計劃的保費。由于養老金計劃逐步向養老金固定繳款計劃的儲蓄401(k)計劃轉化,附注中詳細說明了在2009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間的員工在計劃轉變期間可以做出的選擇以及具體安排等。數據上,養老金投資的信息也比較詳細,當年養老金負債的總金額、當年給付的金額、收入的金額、非退休金成本凈額的變動等。美國紅十字會對養老金投資有指導原則,因此養老金資產投資組合中各類資產的比例也有所披露。養老金投資也按照投資部分附注一樣,按資產類別的不同,按照公允價值列示并反映其變動等情況。為對養老金投資組合進行風險規避,美國紅十字會進行了一系列進行互換協議、期權等衍生工具的柜臺交易,包括利率互換協議、商品互換協議、權益互換協議、外幣期權等。
可以看出,我國紅基會對機構員工工資福利進行了列示,而美國紅十字會則不僅將數額展示出來,還將對于員工福利所遵從的原則、計算方式、投資情況進行了詳細的披露。公眾對于慈善組織的信息披露要求也促使慈善組織不斷提升自身信息公開化程度,成為增加其公信力的一個途徑。
4 討論
經過上述對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與美國紅十字會的審計報告的比較在內部治理與外部治理方面的體現,可以看出我國慈善組織與美國慈善組織在治理結構方面的差距。在研究慈善組織治理方面,利益相關者理論有效結合了內部治理與外部治理機制,認為組織為不同要素提供者之間組成的一個系統,其目標是為要素提供者創造財富、增加價值。
從內部治理方面看,美國紅十字會在憲章中對理事會的人數、任命、任期有所規定,下設六個專業委員會,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并設立了咨詢委員會,建立了一套完備的治理程序。美國紅十字會擁有兩個全資子公司,以便在風險資產可能給機構帶來損失時及時剝離。投資的品種多樣復雜,還涉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這無疑要求管理層聘用有專業技能的職業經理人。與中國紅基會相比,美國紅十字會的財務杠桿較高、財務風險較大,管理水平高的管理層人員是必不可少的。
同時,理事會成員自我評價、互相評估等,也是理事會內部治理的重要補充。我國慈善組織內部治理機制不夠完善,沒有高度社會化的理事會,資產的構成較為簡單,資金多以銀行存款等安全性流動性高的資產形式持有,并無利用杠桿經營來增加資產規模。
從外部治理來看,美國紅十字會獨立于政府運作,而我國慈善組織與政府的關系在管理制度與資金往來方面獨立性不足。尤其是在登記管理方面,如果不通過掛靠與政府關系密切的業務主管單位,便難以取得合法地位。信息的透明化是慈善組織社會公信力建設的重要方面。中國紅基會審計報告與美國紅十字會相比,附注中公布的信息不夠詳細,從中體現出了公眾對于報告信息的要求差異,我國慈善組織并未向公眾公開足夠的信息。在對兩份審計報告的對比中,類似的項目(如工作人員工資福利)中國紅基會的報告附注中標出的是計算結果和一些計算方法,而美國紅十字會的附注中還會寫明“為什么要這么計算”.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資產負債率僅0.02%,債權人對財務信息的要求較弱;美國紅十字會資產負債率達到48.96%,債權人作為外部治理元素,為保證自己對利益,也會對信息披露有一個更高的要求。
內部治理與外部治理不可割裂。首先,我國慈善組織面臨去“行政化”,建立社會化程度高的理事會。這就需要政府由慈善活動的參與者逐漸轉化為慈善組織的立法者與監督者,例如要求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接受獨立第三方審計報告的立法。其次,美國慈善組織理事會重視與外部環境關系的改善,而中國慈善組織理事會對于外部環境的關注不足,社會公眾要求參與監督、要求慈善組織透明化運作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慈善組織提升自身運作的透明度,將更多的信息公開,接受公眾的監督,有助于良好的社會公信力的建設。理順這兩點有助于我國慈善組織內部治理與外部治理的建設,促使組織的進一步發展和使命的更好實現。
參考文獻
[1] 孟志強,彭建梅,劉佑平。2011年度中國慈善捐贈報告[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2.
[2] 朱冠錤。我國NGO發展現狀及路徑選擇[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2(8)。
[3] 全勝躍,黃崇明。我國非營利組織社會公信力缺乏的原因及構建[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1)。
[4] 吳正鋒。國外慈善組織公信力建設及其經驗借鑒[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