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目標的提出,作為績效審計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構建全面、規范、有效的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已成為審計工作的研究重點和突破內容。
一、構建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的基本思路
構建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時,除考慮經濟行為的合規性外,其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指標可作如下表述: \\( 1\\) 經濟性??紤]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如何實現資源消耗的最小化。\\( 2\\) 效率性??紤]在取得同等教育質量的前提下如何實現教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3\\) 效果性??紤]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或者進行到什么程度,反映期望值與實際值之間的不同。
\\( 一\\) 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的設置原則
1. 全面性原則。審計部門評價領導干部承擔的經濟責任,要以單位或部門的全部經濟活動為主線,沿著高校經濟活動\\( 投入、過程、產出、結果\\) 的全過程,在評價經濟活動的真實合規性的同時,注重經濟活動的績效性,使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更加全面、客觀,符合實際。
2. 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原則。高校經濟活動包含管理效益、科研效益、社會效益和人才培養效益等多重目標,這些目標有的可以用量化指標評價,有的難以或者不能用量化指標評價,需要將定量與定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增強評價結果的直觀性、科學性。
3. 差異性原則。高校經濟活動涵蓋廣泛,每項工作都有自身的經濟活動特點、資金運行規律以及不同的績效表現形式,在實踐中很難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因此,必須兼顧各類經費之間的差異性。
4. 代表性原則。反映高校經濟活動的績效指標類別廣泛,在選取時不能單純堆砌數據,要選擇能夠突出反映經費使用績效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標,以提高審計評價效果。
\\( 二\\) 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的設置步驟及方法運用
1. 設置評價指標。根據不同經費的特征和評價要求確定評價目標,并從合規性、績效性\\( 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 出發,確定不同的評價指標。
2. 科學劃分指標類別。從高校普遍關注的資金運行情況來看,績效審計指標包括投入、過程、產出和結果指標,需將其歸集到合規性、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四類中,并對定性和定量指標賦予一定權重。
3. 確定各項評價指標的標準分值。\\( 1\\) 以預先制定的目標、計劃和預算限額等數據作為評價標準。\\( 2\\) 以行業或法規的相關指標數據為樣本,運用統計方法計算出評價標準。\\( 3\\) 由專家學者根據高校經濟活動發展規律和實踐經驗,經過分析研究后得出評價標準。
4. 計算并評分。運用審計抽樣、統計分析等方法,得出各定量指標分值,并參照標準分值對指標結果進行評分,運用調查、內容分析等方法對定性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5. 對數據進行分析評價。匯總各類指標的評價分值,通過比較分析得出高校經濟活動的整體水平。
二、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的主要內容
根據高??冃徲嫷哪繕?,高??冃徲嬙u價指標體系可以區分為經費指標、管理指標、效果性指標、資源利用效率指標等具體指標。[3]結合高校經濟活動特點和規律,在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下區分審計對象履行經濟責任的不同層次,構建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4]指標體系分為四層: 第一層為總目標層,是對審計對象履行經濟責任的總體評價; 第二層為一級目標層,分為合規性評價、績效性評價兩個一級指標,是審計對象在經濟決策的真實合法程度、經濟管理的績效水平的分項評價; 第三層為二級目標層,是對一級目標的進一步分解,依據審計目標不同,劃分為集體理財、財力調控、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等十個方面的具體目標; 第四層為初級指標層,設計經費預算完成率、行政消耗性費用超限額率等 41 項指標,其中定性指標 13 個、定量指標 28 個。
三、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的應用與分析
現以某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為例,分析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表 1 所示為經濟責任審計合規性評價。
合規性指標得分為 90 分,反映了某高校領導干部的合規性評價等級為好。其中,重點項目投入率指標為 7 分,主要原因是在個別科研課題和校園環境改建上投入不足。資產購置合規率指標為 7 分,主要原因是部分納入采購目錄的物資未實行集中采購。此外,有償服務報批率指標為 8 分,主要原因是部分校企合作項目超出本級權限未向上級報批。由此分析,該高校領導干部需要在基礎設施建設、資產購置和自籌經費等方面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四、結論
從高校普遍關注的資金運行情況看,通過績效審計指標\\( 投入、過程、產出、結果\\) ,可以對高校資金運行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幫助其找出管理漏洞,防止資源浪費,挖掘工作潛力,從而實現教育資源的高效利用。但由于高校經濟活動的多元性、復雜性和多樣性,很難從單一角度對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整體情況進行審計評價。在績效審計模式下構建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需要將一般目標與具體目標結合起來,并對定性和定量指標的權重以及評價方法做出相應的規定。同時,要根據被審計單位所承擔的任務和階段目標的變化、項目本身的性質、管理活動的特點等情況,及時做出調整,如此才能對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做出符合實際的評價。
[參考文獻]
[1]王學龍,郭江波,汪旭.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探討———基于平衡計分卡的視角[J]. 財會通訊,2010\\( 7\\) .
[2]吳明芳,吳華萍. 高??冃徲嬙u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 審計月刊,2011\\( 1\\) .
[3]馮勛榮. 關于高校開展績效審計的思考[J]. 工業審計與會計,2006\\( 5\\) .
[4]曾凡昌. 高??冃徲嬙u價指標體系構建[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科版\\) ,2008\\( 5\\) .
[5]張曾蓮. 建立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想[J]. 廣西財政高等??茖W校學報,2005\\(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