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進度上各不一樣,有的單位已經成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得到了治理層、管理層的高度重視,整個單位在組織結構、人事安排、職務設置方面都充分地遵循了內部控制的要求,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有的單位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但是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使內部控制的效果不明顯。從目前的情況上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問題在我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單位內部會計人員的高素質是促進單位有效內部控制的先決條件,只有在單位內部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員工,單位內的團結力才會加大,辦事效率才會提高,這樣,單位內的內部控制的力度就可以減弱,自控力加強。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的薄弱環節主要體現在財會工作基礎上的規范化問題上,這個薄弱環節需要未來加以強化,會計人員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存在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過低。原因在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壓力不大,沒有競爭的心態,工作環境偏向舒適,每天上班、下班成固定模式,使會計人員沒有積極追求專業知識的動力,不如企業會計人員具有緊迫感的意識一樣。還存在一個原因是,事業單位內部的很多會計人員都是考試進來的,只是應對考試的能力符合行政事業單位的要求,但是,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要求的是綜合能力的素質,這就需要員工們在進入單位后,繼續加以學習,擴充自己的能力,適應行政事業單位內的能力要求。
導致自身的能力范圍不能適應事業單位發展的需求,致使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明顯不高。
1.2 內部控制的意識薄弱 內部控制制度能夠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條件是具有良好的內部控制意識。當前許多的行政事業單位內設置的內部控制制度,只是一種“寫在紙上,貼在墻上”的情況,成為束縛人的條條框框,現實中缺乏內部控制的理念。更多的行政事業單位還尚未建立起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有的單位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照搬其他單位的制度,沒有結合自身的特點,導致結果不盡人意,沒有執行的條件。內部控制意識的淡薄還表現在行政事業單位內的“一把手”審批制度。內部控制的薄弱主要表現在,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重視不足。在《規范》中明確指出:
單位負責人對自己本單位內的內部控制完善及實施承擔責任,而在現實中,一些領導認為行政事業單位跟企業不一樣,不是以賺錢為目的的單位,業務沒有企業業務復雜,沒有進行內部控制的必要性,從而就削弱了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重視以及對現實意義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單位的負責人普遍存在把財務會計部門當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錢袋子,而更多地會計人員也僅僅是做一名別人來報賬,自己只是一名付款員的角色,認為自己無權參與到單位內的內部控制中去,內部控制相對淡薄。
1.3 內部控制管理職權不明 一些事業單位內存在著需要職務分離的沒有分離,有的人身兼數職,導致權責不明確,發生事故無人承擔責任的情況,這些都是內部控制的職務權利不明確,有些單位名義上實行了職務分離,但是我們發現雖然職務分離卻沒有進行職務之間的相互制約,事實上還是沒有達到效果,如果單位內部不實行職務分離,就會導致單位內部權力過于集中,不利于明晰責任,從而使一些投機取巧、違法亂紀的行為有了可乘之機,還使財務會計的工作造成混亂,一些人不按照規定辦事,出了事情也找不到源頭,結果就是導致內部控制的執行力下降,單位內違規辦事的越來越多。
1.4 以權代法,“一支筆”審批 在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內,各個部門費用資金報銷審批的程序中,“一支筆”決定是否可以報銷各種費用的情況很常見,財政下發到各單位的資金,單位領導人的管理意識淡薄,沒有保護這些資金防止被一些有投機取巧心理的報銷人利用,只要拿著資料或者文件,找“一支筆”的審批領導人,大部分的費用都是會被報銷,領導人沒有進行細致的查詢,多報的情況很難發現,一些費用高的款項,也是更高領導的“一支筆”的審批,沒有進行集體檢查、審批。這中間存在很大的漏洞,目前存在的行政事業單位內財務授權體系,很難使會計人員的監督作用得到真正發揮。
2 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有效執行的措施
完善的內部控制有利于事業單位提高辦事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預防控制監督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重大意義。但是我國目前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薄弱,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內部控制系統,讓一些徇私舞弊的行為得以經常存在。為了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和實施,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增強財務人員的素質 事業單位內部的會計員工素質的高低程度,直接影響著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否能順利實施。對于財務會計人員,他們不僅要有一定的職業道德水平,還要有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這就需要單位內組織定期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開展理論與實務的操作,使單位內的員工們具有專業的技術水平和法律意識。提高員工們的綜合能力,這樣才能發揮其在內部控制中的執行者地位。通過制定因地制宜的方法,激勵本單位內的會計人員,多進行一些集體決策的事項,以此來調動員工們的積極性,參與到單位內部控制的決策中去,提高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還可以在行政事業單位內,安排和專業知識相關的技術培訓,提高財務會計人員和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水準和業務能力,逐漸的提高財務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2.2 重視單位內部控制的監督檢查 對于單位內的領導人員還有會計人員,要客觀的評價他們在工作中的得失,只有做到客觀公平公正地獎勵和處罰,才能讓內部控制及有關部門的員工積極地做好自己本職的工作,對于一些單位領導人員由于自身原因,導致內部控制失效,或者濫用職權利用裙帶關系帶熟人任用其為會計人員的行為予以追究責任,發揮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盡管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為單位內的內控目標發揮了其作用,但是僅僅有單位內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不足夠的,因為內部控制并不全面,存在不足,這就需要有關部門進行監督檢查和對其進行評價,保證單位內部控制執行的效果。為了保證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單位內應該組織一個由專業人士組成的精英團隊,負責單位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并對其進行必要的監督檢查評價,成立行政事業單位內屬于自己本單位的監督評審體系。在監督檢查的這段期間,對于內部會計控制的執行過程中,一些違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部門和財會員工予以批評,并且提出相應的處理意見。相反,對于一些在內部控制執行中表現優秀的部門和員工提出公開表揚,并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以此激勵更多這樣的行為。
2.3 加強內部審計在外部監督中的重要地位 內部審計在我國內部會計控制體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主要是在單位內監督檢查各項業務活動,看這些活動是否符合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相關要求;評價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實施有效性,并且予以提出內部控制如何完善的具體意見。內部審計對單位內部會計工作實行監督和控制,同時也是內部控制的方式之一,定期在單位內部實施審計工作,及時發現并且處理在內部會計控制中存在的違法亂紀行為,從而保證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為了貫徹加強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作用,需要在單位內設置專職人員,實行職務分離,保證內部審計人員獨立行使職權,從而提高內審職能的地位,保持其與被審計部門的獨立性。通過建立和完善已經有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找出存在的不足,從而有效的促進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完美結合,會計內部控制中的監督評價作用才能充分的得以發揮。
3 結束語
在當前的形勢下,重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所存在的弊端是重中之重,加強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內部會計控制意識,強化內部審計在外部檢查監督中的重要作用,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內部控制方法體系,做出大膽嘗試,來消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問題。只有在考慮成本效益原則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做到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遏制住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違法亂紀行為,才能提高行政事業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佳子.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3\\).
[2]劉月華.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認識[J].財會通訊,2013\\(5\\).
[3]劉永澤.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J].會計之友,2013\\(2\\).
[4]李玉.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會計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