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國電商發展中政府規制困境探析
【第一章】發揮政府在電子商務中的作用導言
【第二章】電子商務建設中政府規制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電子商務發展對政府規制的要求
【第四章】電商發展中政府規制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第五章】美韓兩國電子商務發展中政府規制的經驗與啟示
【第六章】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我國電商發展中政府體制研究參考文獻
一、導言
隨著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應用普及,互聯網的功能和作用也在發生著變化和擴展,己輻射到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涉及到政府、企業、消費者等各個社會主體,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ヂ摼W的發展對傳統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并且極大地改變了社會經濟運行模式、人們的觀念和生活方式,推動并實現了人類社會從以工業經濟為主要特征的社會轉向以信息化為特征的社會。
全球范圍信息資源的傳輸和處理不再受時空條件的限制,相互之間能夠快速地共享信息資源。在經濟方面,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這種新型商業經營交易運作方式實現了井噴式發展,這種網絡化的新型經濟活動己經超越傳統的商業模式,在獲得資源配置優勢,提高整個社會經濟運行效率,增強經濟競爭實力等方面發揮著有效作用,成為了經濟發展新的著力點和國際競爭的制高點,對整個經濟社會活動產生了巨大影響。
(一)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1.選題背景
電子商務的實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起源于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在歷經90年代基于因特網發展而來的電子商務階段之后,現在正處于E概念電子商務階段。人們對電子商務的理解也在發生著變化,早期的電子商務被認為是基于互聯網的經濟活動,而現在的電子商務則是一種基于互聯網、電信網絡和廣播電視網等信息網絡的生產、流通和消費活動的新型經濟活動。電子商務的產生和發展改變了整個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這種改變使得商業跨越了流通領域,對生產起到促進作用,引導和帶動了消費。
我國電子商務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剛起步便遭遇互聯網泡沫寒冬。"非典"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網絡普及和技術更新使得我國信息化整體水平大幅提升背景下,電子商務獲得發展契機,逐步好轉。近年來,國內宏觀經濟整體運行平穩,加之我國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階段,第三產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穩步上升等這些宏觀因素的積極作用為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契機,使得電子商務始終保持了高速發展的態勢。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受全球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許多中小企業為降低市場風險,紛紛涉足電子商務領域,各大電子商務企業逐步轉型升級,步入務實發展階段。
當前,電子商務的模式和形態呈現出新的特征,并不再是過去單純的交易雙方之間的電子化,而是其他行業如物流、軟件、金融等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以滿足網絡客戶的需求為出發點不斷集聚,形成了這樣一種集群,它們具有組織整合的競爭優勢,可以進行更為廣泛的資源整合,能夠帶來規模效應,它們最終圍繞著電子商務交織融合出了新的產業環境。
我國電了商務發展面臨著重要的機遇與挑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諸多重大問題,如產業結構不合理、各種資源環境約束性增強等重大問題,迫切需要通過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發揮電子商務在提高產業和資源的組織化程度、提升消費觀念、改善消費環境、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市場活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改善民生,帶動就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同時,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三網融合全面推進,以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的興起,為電子商務創新發展提供更好的技術條件,從而推動電子商務加速發展,最終使得更加有利地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為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把握發展主動權、提高國際競爭力,推動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成為了歷史必然選擇。電子商務作為國家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戰略舉措之一。
2011年,我國政府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將電子商務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完善面向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為了促進電子商務進一步向前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計劃具體目標是到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要突破18萬億元。國內電子商務的整體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涌現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品牌電子商務企業,并在國際上具有知名度。
我國市場經濟的環境及運行有待于進一步地改進和完善,互聯網的應用及電子商務的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電子商務迅速發展帶來了諸多問題,如身份認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遭受損害,由電子商務市場中信息不對稱引發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所表現出來的信用風險,電子支付,傳統市場中不正當競爭行為蔓延到電子商務等問題,這些都對電子商務的發展及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迫切要求政府進行管理創新,拓展對電子商務進行規制的新思路。
政府如何在電子商務發展中定位和調整自己,以更好地服務和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從宏觀角度調控、規范和協調電子商務的發展;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范電子商務的發展等都應是政府在當前的經濟大環境中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情形下所要考慮的問題。此外,由于市場這只"無形之手"存在著不足和缺陷,加上電子商務的開放性和虛擬性等特性,致使市場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失靈。此時,需要政府這只"有形之手"發揮必要的職能作用,彌補市場的缺陷和不足,以保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推動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傊?,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對社會經濟的各個角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僅就電子商務自身的研究己經無法滿足其發展多元性、綜合性以及復雜性的要求,因此需要從更加宏觀的角度出發進行多層次研究。
2.研究意義
就理論意義而言,國內外學者關于電子商務發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大都是局限于電子商務企業本身的研究,或是僅從政府的角度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本文力求從更加宏觀的角度,即從正確處理市場和政府之間關系的角度出發,將電子商務置于國民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中去剖析,從經濟學理論基礎出發,圍繞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進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借鑒國外發展電子商務的經驗展開研究,探索電子商務市場經濟運行規律,以促進電子商務經濟學科的發展,充實電子商務管理理論。
從現實意義上來說,電子商務與信息社會的特征相契合,具有傳統商務模式無法比擬的優勢,與其他相關產業緊密相連而產生聚合效應,形成產業集群。電子商務這種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效率、協同化和整體性必將成為未來商務發展的趨勢。但是市場主體存在著自發性和盲目性,市場自身也會出現失靈的狀況,導致電子商務在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陔娮由虅瞻l展的重要性,同時也為了實現工業化和信息化同步協調發展,本文運用相關經濟學原理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為實現電子商務的自我規制和政府規制提供參考,以期改進和完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宏觀管理政策,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服務。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隨著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向前推進,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發展迅速蔓延到社會經濟的各個角落,對傳統社會經濟方式和觀念的改變產生極大影響,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關注,從微觀的電子商務企業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到宏觀的國家政策研究等多樣化的研究不斷問世,對電子商務的發展意義重大。
1.電子商務的發展及其應用
國外對于電子商務的研究起步較早,也較為全面和深入。1997年7月,美國發布了《全球電子商務框架》,該報告的內容分為一般原則與問題處理建議,在電子支付、知識產權的保護、安全性、隱私權、電子商務規約等九個方面給出了問題處理的指導性原則,同時闡明了美國政府在電子商務發展中所遵循的行為原則,呼吁減少壁壘,以推動電子商務自由化進程。歐盟在1997年4月提出了《歐洲電子商務倡議》,該倡議規定了信息基礎建設、管理框架和商務環境等方面的行動原則。此外,歐盟還制定一系列的法規性文件和指令,使得電子商務在網絡開放、平等接入、安全認證、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獲得政策支持。此外,像IBM公司這樣一些國外的計算機技術公司也對電子商務進行了研究,為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希德·拉曼和馬赫青·萊辛哈尼在《電子商務的機遇與挑戰》一書中闡述了有關電子商務的諸多問題如電子支付、技術標準、信息安全、知識產權保護、信息技術及其基礎設施等問題,對進一步探索和研究電子商務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Catherine L. Mann (2000)分析了美國和歐盟各國的電子商務在稅收、貿易流動以及個人隱私保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電子商務對國際間經濟關系影響越來越大,國家應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格林斯坦和法因曼的《電子商務的安全與風險管理》為當時電子商務遭遇網絡經濟泡沫破裂寒冬后,加強電子商務的風險管理和提高其安全性提供了理論借鑒。加里。P.施奈德的著作《電子商務》闡述了電子商務在企業當中的應用機會與企業所處的經濟結構及其價值鏈緊密結合,分析了商務活動與技術支撐的問題,并且認為電子商務應用的最終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埃弗雷姆·特班、戴維·金等在其著作《電子商務一管理視角》一書中,闡明了如何經營管理電子商務,并對電子商務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存在的問題,遭遇的風險進行了評析。
我國于1999年發布了《中國電子商務框架》,強調對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加以關注并及時解決,政府應發揮規劃和引導的作用,鼓勵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在符合國情的基礎上與全球電子商務接軌,提高國際競爭力。婁素克的電子商務發展研究綜述、方美琪的電子商務概論等較為系統的對電子商務的發展歷史、問題及措施等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相關網絡資源也對電子商務的定義、分類等提供了比較細致的資料支持。
張媛(1999)認為電子商務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模式。電子商務的出現有效的降低了成本,突破了時空限制,提高了效率。電子商務的開放性和全球性,可以使得各種企業參與電子商務市場中去,共享各種信息資源,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馬斌,徐越倩(2005)探討了電子商務與傳統專業市場之間的關系,一方面電子商務對傳統專業市場的發展形成挑戰,另一方面也促使其升級優化,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劉佐太(2007)認為電子商務自身所具有的優勢如縮短生產和消費時空上的距離,降低交易成本,擴大交易范圍等能夠促進縣域經濟發展中的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和第三產業的發展。
張紅歷、王成璋(2007)運用新古典經濟學理論分析了電子商務興起的內生條件,及電子商務對經濟發展產生重要作用的動力機制,他們認為電子商務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擴大交易范圍,提高交易效率,電子商務應社會分工的要求而生,并且會提高社會分工和生產力發展的水平。馬麗、薛思敏(2010)認為電子商務的應用成為推動西部經濟的發展,縮小地區間經濟發展差距,實現西部地區經濟跨越式發展有效手段。賈麗飛(2015)研究了基于云計算環境下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供應鏈云為基礎的全程電子商務模式和以移動云為基礎的移動電子商務模式,認為云計算具有超強的存儲性、較高的安全性、強大的運算能力和有效的資源共享模式,它深深地影響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并為電子商務的發展開辟了新途徑,形成了嶄新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陶濤和李廣乾(2015)探究了電子商務發展的內在邏輯一平臺演進模式,并基于這一模式分析和預測了電子商務發展的趨勢。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成功模式,即首先通過開放平臺、增規模、擴品類實現平臺化,然后在延長產業鏈和擴展業態的過程中尋找價值增長點,由此形成特色化經營。遵循這一模式,電商企業基本沿著平臺邏輯、產業鏈邏輯、工具邏輯、特色模式邏輯發展、演進。
除了學者的研究外,國內的專業機構如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艾瑞咨詢等都對電子商務市場及其發展進行了細致研究,并實時發布相關報告,為電子商務相關研究提供詳細數據支持。
2.政府對電子商務發展規制的研究。
電子商務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為了促使其健康發展需要政府對其進行監管。謝仁壽(2000)從宏微觀兩方面提出了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議。在宏觀方面,發揮政府的作用,進行政策研究和相關法律建設,培養電子商務人才,加強國際間交流合作。王虎( 2001)和葉先寶(2003)認為電子商務并非單純是自身的發展,而是一項涉及到諸多行業的復雜社會系統工程,在解決其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的過程中市場的力量畢竟有限,這就需要政府在其發展中發揮作用,借鑒國外經驗,對政府在我國電子商務中的角色和職能進行定位。趙貞、徐秦法(2002)從政府職能的角度出發,認為經濟管理職能是政府公共管理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可以進行宏觀調控、彌補市場失靈的不足,為促進和推動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需要政府發揮宏觀規劃和指導作用,創建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環境。陳忠(2005)研究了口本政府在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為我國政府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功能界定提供了借鑒。陳發鴻(2011)認為電子商務發展所出現的平臺主流化、行業融合化、集群生態化等發展新趨勢要求政府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眾參與水平、發展電子政務、完善和健全相關法律政策等方面展開工作。湯洪(2014)認為作為對市場經濟秩序進行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也必須對其進行研究,以促進其健康發展,從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入手,研究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電子商務時代所應承擔的任務。呂來明(2015)對我國電子商務監管體制改革思路及立法建議做出了研究,闡述了電子商務監管模式和原則,劃分了政府、行業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在電子商務管理中的職責,并提出了相應的行政監管方式和措施。
(三)研究內容及結構框架
本文首先對電子商務發展中政府規制的理論進行了梳理,采用比較分析和規范分析的方法,運用這些理論對電子商務市場以及政府規制進行了分析研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以及電子商務市場中出現的問題等方面來說明電子商務發展對政府規制的要求,目的在于厘清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中政府規制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外經驗,提出合理政策建議,提高政府對電子商務市場的規制水平,促進電子商務持續健康發展。全文共分為六部分:
第一部分為導論部分,介紹了選題背景、研究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內容及結構框架以及創新之處。
第二部分對電子商務發展中政府規制的理論基礎進行梳理。本部分主要是闡明了政府規制的涵義,電子商務發展中政府規制的主要目標和手段,電子商務發展中引致政府規制介入的理論以及電子商務發展中政府規制理論演變。
第三部分主要闡述了電子商務發展對政府規制的要求。首先,通過梳理各方對電子商務所做出的不同界定進后,界定了電子商務的內涵,介紹了電子商務主要類型,并闡述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以及在電子商務發展中政府規制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中政府規制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本部分主要闡明了政府規制存在的問題,并對背后的原因進行了探究。
第五部分為美韓兩國電子商務發展中政府規制的經驗與啟示。本部分考察了美國與韓國電子商務發展政府規制的經驗,并根據這些經驗給出了一些有利于促進我國政府規制水平提高的有益啟示。
第六部分為政策建議。本部分在前幾部分論述分析地基礎上,針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中政府規制存在的問題,在借鑒國外經驗基礎上,提出了政策建議。
(四)創新之處
本文運用相關經濟理論基礎,從整個電子商務市場系統的宏觀視角研究政府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經濟職能和規制作用,同時對政府自身規制基礎建設進行了分析研究,闡述了政府只有在完善自身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發揮規制作用,對電子商務的發展進行規制,通過借鑒國外電子商務發展中政府規制的經驗,提出了電子商務發展中政府規制的政策建議。